> 正文
张连起:监督审计将常态化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18日】
【来源:央广网】
字号:【大】 【中】 【小】

国务院国资委昨天发布的一则公告显示,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将通过采购第三方服务方式检查央企境外“家底”。这一回采购服务招标项目分为7个包,其中,4个包为集中重点检查项目,3个包为境外国有资产检查项目。

我国总共有110多家中央企业,它们的资产总额高达35万亿元,境外资产超过总数的十分之一。这么大一笔资产远在海外,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千差万别,到底真实的资产如何?到底赚不赚钱?比起国内更容易做假账,打“马虎眼”。监管再处在“真空”状态,难免滋生腐败。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会计学家张连起指出,央企在海外的投资,由于存在的管理链条比较长,经营场所分散等各种原因,存在三方面常见情况,第一资产很可能被挪用、被侵占,就是由国有资产转到私人钱袋理去了,第二营业收入可能被截留转移,一些资金以及现金流量在体外循环,第三职务消费和各种费用被冲销账务。

经济之声:这次堵住之前的空白,是避免形成更大的窟窿,所以要监管收紧了。境外投资都远在海外,比起在国内的资产来要想查清楚,是否难度会更大?要想查彻底清楚会面临什么样的困难?

张连起:央企年报审计往往延伸到海外投资子公司或者分公司深度和普遍性不足,再加上存在着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等各种不同的背景,包括用工制度,税务、法律风险都在当地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和本国不同,往往证据不足,财务一些凭证、报告、合同不完备。再加上的语言问题,以及还有一些的故意舞弊一些风险等等,那么对一些海外走出去的业务,往往难度都比较大。

经济之声:我们知道其实这些个央企里面还有很多都是上市公司,海外机构的资产和业务的收入是怎么进行合并报表的?之前是游离于审计之外的吗?

张连起:是这样,一般情况下做上市公司的年报,如果涉及到海外的业务,要分析重要性,也就是在整体财务报表中看看是不是非常的重要,重要有一个比例,就是行业有一些的惯例,如果特别重要,就是影响到整体财务报表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那么就要执行审计,也就是说到境外执行审计,不必然也就是说不是必须要做的,有的是通过借助当地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机构来提供,有的就直接拿来未审报表,然后进行合并,总之对境外审计,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国有企业,都存在对境外企业存在在审计范围上、审计程度上,审计的效率上不足的问题。

经济之声:这次通过采购第三方服务方式检查央企境外"家底"的方式,今后会不会常态化?

张连起:既然是国有资产,那么全民资产全民共享,投资要走出去,那么管理也要走上去,审计要走进去,而不能走过去。那么我们注意到,就是这一次是用第三方,所谓第三方实际上就是政府采购服务,国资委委托给专业服务机构,对海外投资进行专项审计,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就是分析资产负债状况,审计经营成果,审计现金流量,特别要发现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和漏洞,发现一些舞弊和腐败线索,那么这个制度要和年报的审计要结合起来,我相信未来肯定是要形成常态化这个监督审计机制,也就是说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