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特约评论员:国家审计:护航长江经济带、保驾生态文明
--- 读“审计署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结果”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19日】
【来源: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字号:【大】 【中】 【小】

特约评论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王立彦

正值资源环境问题倍受全社会关注之际,审计署发布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公告恰当其时。

紧扣时代命题,推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未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思路和模式,在2016年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2018年4月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期间,进一步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期间,印发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纲领性文件,提出“生态优先、流域互动、集约发展”。两年来究竟落实如何?可以说,取得了显著成绩,也存在明显问题。

审计结果公告所揭示的主要问题,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资金管理使用、资源开发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三个方面,以确切数据给出的审计结果,表述简洁明了,几乎无须文字解释。同时,公告也进一步让公众了解到,审计署依法出具审计报告以后,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和有关单位已经启动整改。

护航长江经济带,国家审计深度参与立意宏远。《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一轴、两翼、三极、多点”格局: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上海、武汉、重庆发挥核心作用;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体,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完善城市功能,发展优势产业,加强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与互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目标明确蓝图清晰,到了实践中如何?可以想像,长江经济带涉及11个省市,纵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具有逻辑整体性,具体实施中必定存在省市之间的协调性不足问题。而各地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是否一致、是否协调,决定着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

为此,具备独立性立场和宏观监督功能的国家审计,从外部予以强有力的、高成效的审计监督和审计咨询,就成为必要和必需。我们可以推测,对长江经济带健康发展的审计护航,将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审计护航,积累宝贵经验。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