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重庆特派办陈实:整合小散乱 扶贫实准快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14日】
【来源:审计署办公厅】
字号:【大】 【中】 【小】

629日下午,刘家义审计长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了《国务院关于201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对审计机关持续组织对财政存量资金盘活和统筹使用等情况进行审计,及时反映影响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的体制机制制度性障碍等情况进行了介绍。审计机关敢于向“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叫板,积极促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取得了积极成效。在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下,审计机关能够结合审计实际,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将统筹整合扶贫资金、促进扶贫资金高效及时发挥效益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任务,体现了审计为民的要求和“人民利益捍卫者”的担当,也交出了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扶贫政策碎片化、扶贫资金零散化、扶贫项目分离化,是以前较长一段时期扶贫工作的现实写照。在改革初期,扶贫工作的对象量多面广、水平层次低,许多单位都可以围绕扶贫工作,出台各项政策,下达各类资金,实现切割分块管理。这种模式有其历史必然性,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有助于调动各单位积极性,对扶贫工作的开展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扶贫攻坚战的不断推进,扶贫范围的缩小,扶贫要求的提高,这种模式的弊端也愈加显现出来。这种模式不仅会大幅增加管理成本,更重要的问题在于:下达政策和资金的单位过多、项目过散,往往出现重复、缺漏和低效的情况,扶贫就做不到精准;而落实政策、使用资金的下级部门,对同类和相近类别的资金各口归各口,“老死不相往来”,又无法发挥合力,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好事,难以及时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

找出国家治理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促进国家良治,是国家审计的重要价值。对当前尤为重要的扶贫工作来说,更是如此。针对扶贫资金资源撒“胡椒面”、零敲碎打突出的情况,审计机关能够积极履职尽责,促进将各项政策和资金统筹整合起来,高效利用起来,更好地惠及民生,非常及时和必要。一方面,对整合不到位、不能发挥扶贫资金整体效益的问题进行揭示,说明其问题,促进其整改;另一方面,对勇于打破体制机制束缚,想方设法把扶贫资金整合到位并用在刀刃上的做法进行肯定和宣传,真正发挥好审计导向的作用。

据笔者统计,在2016年第一季度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结果公告中,“统筹”一词出现53次,“整合”一词出现20次,“扶贫”一词出现15次。“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中足以体现审计机关对扶贫资金资源统筹整合的高度关注。就是在这份公告中,揭露了山西省某县政府未有效将涉及农村住房搬迁的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统筹整合,导致1.39亿元资金未能及时使用。这就给地方政府提了醒,花了不该花的钱是审计要关注、要查处的问题;该花的钱没花出去,该整合的扶贫资金没整合到位,也是问题,审计同样要揭露、要处理。也是在这份公告中,肯定了甘肃省“管总量不管结构、管任务不管项目、管监督不管实施”,整合各类财政扶贫资金408亿元的做法,肯定了重庆等省区市优化组合65项中央和地方涉农专项资金,统筹使用共计553.46亿元资金的做法。通过审计公告的方式,对统筹整合扶贫资金等各项资金的行为进行肯定和鼓励,对社会各界发挥了正面引导的效果。

审计机关发挥的引导正面、揭露反面、促进整改的作用,有助于全社会在经济新常态下树立和落实新理念,促进扶贫工作做得更加精准、实在、高效,体现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对扶贫的关注点也不仅仅是具体政策制定了多少,项目下达了多少,资金拨下去多少,而是真正放到对扶贫资金使用的实效性检查上。

可以预见,在今后一个时期,审计机关必将进一步创新工作理念,找准新的定位,以着力促进财政资金统筹高效使用为目标,在各项审计工作中更好地体现民生情怀和共享发展理念,为全体国民幸福生活和伟大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陈实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