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成都办何秋阳:善用审计“计算器” 为民算好扶贫账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26日】
【来源:审计署成都办】
字号:【大】 【中】 【小】

20172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更好地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近年来,审计署不断加大扶贫审计力度,关注“六个精准”、督促政策落实、保障资金安全、促进积极整改。2017528日,审计署发布2017年第一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公告,其中重点关注了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方面的内容,此次审计共抽查30个贫困县,涉及1320个项目、50.13亿元资金,发现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违规使用资金等7类问题,促进有关地区及单位积极整改、认真落实。在扶贫审计中运用好审计“计算器”,才能更好的为百姓算好扶贫账。

审计加法,促进扶贫政策落实到位。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国家制定了产业发展脱贫、转移就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教育扶贫等8个方面的扶贫政策。但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部分地区存在执行不到位或未执行的现象。善用审计加法,关注政策落实情况:一是通过数据筛选、比对,发现部分贫困人口未享受或重复享受扶贫政策的现象,如贫困家庭学生未享受教育扶贫中各项补助,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资金未用于贫困户,贫困户重复享受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等;二是通过对扶贫资金拨付及扶贫项目进展情况的核查,发现项目未充分吸纳贫困户参与、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造成损失浪费、部分贫困户未享受扶贫贷款贴息等现象。

审计减法,确保扶贫脱贫精准无误。扶贫对象精准是确保“六个精准”的基础所在,脱贫人口精准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应当及时清退、核减认定不精准及脱贫不实的贫困人口,既确保扶贫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又确保脱贫数字精确、脱贫成效真实。善用审计减法,关注精准:一是在审计中运用大数据分析查找是否存在扶贫对象不精准的现象;二是通过对扶贫户收到的各项扶贫资金拨付数据与收入数据进行比对,核定该户年人均纯收入是否达到国家扶贫标准,通过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的人口数据与贫困人口基本信息进行比对,核定是否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

审计乘法,锁定扶贫资金运用成效。扶贫资金的使用存在安全和效益两个方面的问题,通过对资金、项目的审查,及时发现骗取、套取、闲置等影响扶贫资金效益的问题。一是清查财政资金,发现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工作推进不力的现象,重点关注资金闲置2年以上的情况,促进资金及时整合,发挥实效;二是审核项目的财务、申报、验收等资料、实地查看、入户调查、追踪资金等,发现伪造项目相关资料骗取、套取或违规使用扶贫资金的行为;三是对项目进度及完成情况进行审核,关注扶贫项目未实现预期效果的现象。

审计除法,推动问题整改除害去弊。国家审计的本质是国家治理系统中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揭示问题并不是审计的最终目的,通过揭示问题促进预防、抵御问题才是审计的终极目标。对于扶贫资金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审计部门会持续跟踪、督促整改,盘活统筹使用涉农资金、剔除识别不精准人口、避免和挽回损失、问责相关责任人、制定完善法规规章制度等。不仅针对审计问题的整改到位率越来越高,整改问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正在逐渐形成,有助于从源头上形成整改的良性机制。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运用好国家审计的“计算器”,算好扶贫的加减乘除法,助力脱贫攻坚任务的按期实现,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起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