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审计厅]老中青审计人与国家审计的35年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30日】
【来源:中青在线】
字号:【大】 【中】 【小】

作者:东北财经大学王睿南 华南师范大学郑国豪 华南农业大学邝木子

在走进广东审计的一周里,我们10位大学生记者有幸与这里的老中青三代审计人相遇。他们有的是从国家审计机关成立的那一年开始就成为审计人的,有着35年的审计工作经历,有的是刚刚入职不久的90后。尽管他们的年龄跨度很大,身上既有着许多共同的气质,也有着不同时代的烙印,但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热爱着国家审计,坚守着国家审计。

老一代审计人:坚守审计一线,实现人生价值

在惠州一个正在建设的海滨公园的工地上,我们见到了63岁的虞新民,他在工地上一个狭小的临时建筑里忙活着,桌上堆满了资料。他的任务是对这个公共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

虞新民在认真工作

虞新民满头的白发在一群年轻人中十分显眼。其实他几年前已经退休了,现在是被当地审计局返聘的专业人员。

在审计岗位上已坚守了17年的虞新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加入审计的。当时,虞新民在佛山担任某建设项目的总工程师,后来审计机关在网上看到了他本人的简历,建议他来尝试审计工作。虞新民没有犹豫,毅然选择了审计行业。他此前参与监理、施工和工程造价等工作经历,都与工程审计有着内在联系,这些经验让虞新民在接触审计工作时,显得游刃有余,他也找到了成就感。

岁月流逝,虞新民从中年到年届老年一直活跃在审计一线,广东审计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他也成为审计事业发展的见证人。虞新民表示,现在的审计更全面、更细致、更严格,以前的审计是事后审计,现在事前、事中、事后都有审计,作用发挥已今非昔比。

工作内容和方式在变化,而对待审计发现问题的认真严谨态度一直没有变,审计人的素质、能力、作风提高了、更加经得起考验。

“我们必须站在群众利益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不能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去隐藏、去掩盖。”几年前,虞新民在某工程项目审计中提出了一些创造性的意见建议。他提出的建议被政府有关部门采纳,并推动出台了《惠州市政府特许建设与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虞新民表示,这是他审计职业生涯中值得骄傲的一件事,这种肯定给了他坚守审计一线的动力和信心。

“做审计这么久,与这项工作结了缘,能继续发挥余热是一种荣幸,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一种方式。”接受采访的虞新民如是说。

审计人的中生代:召之即来,来则能战

“审计助力扶贫,让扶贫政策真正落实时,我会为自己是一名审计人员而自豪。” 广东省惠州市审计局财政税务审计科的副主任科员张绮霞这么描述自己的工作。

大学生记者在采访张绮霞

7年前,她来到审计机关工作不久,她的导师综合信息科科长单焯文就给了她这样一个评价:我们单位分配来了一位对工作严谨认真到有“强迫症”地步的“老兵”。

严谨的气质让张绮霞成为了能独当一面的审计好手。

2017年年底,惠州下达了一份紧急文件,动员全市审计人员尽快完成20多个扶贫村的审计任务。张绮霞接到任务后,立即请来了父亲帮助照顾家庭,自己毅然担起了扶贫村审计组组长重任,开始了下村审计工作。

当时的惠州正值寒潮天气,温度骤减至两、三度。审计人员用手机拍照片作为取证材料时,手机甚至都会因为天气寒冷而自动关机。冬季连绵的细雨也增加了审计取证的难度,虽然扶贫村道路硬底化建设已经铺开,但由于贫困村户居住地距离较远,且分布散乱,张绮霞仍需要撑着雨伞,踏过一片片泥泞的路走进每家每户,进行审计核查。

此次审计任务包括危房改造、教育扶贫、村村通饮水工程的落实情况等三大项内容,需要在贫困户家中逐一核查。当时,张绮霞接触了一对年近九旬的五保户夫妇,他们居住在极其简陋的泥砖房里,旁边大部分人早已搬走了。

当张绮霞走进屋里时发现,房顶处已经有多处漏水,屋里空荡荡的,一件家具也没有,她便蹲在地板上跟他们询问情况。令张绮霞欣慰的是,他们的改造房正在建造中。“因为有了危房改造的政策,我们才有希望住上安全的、干净的房子。”老夫妇的话,让在寒冷潮湿的房子中的张绮霞感动一份暖意一份欣慰。

“在扶贫审计任务的最后一天,连续下了一周的雨终于停了。”在这一天,张绮霞回到了家,与家人同享“阳光”,而她的辛勤工作也为贫困户带去了美丽的“雨后彩虹”。

90后审计人:平凡岗位演绎别样青春

“在刚刚进入审计局的那天,对于审计工作感到既兴奋又迷茫。”发出这番感慨的,就是惠州市审计局最年轻的90后审计人林炜新。

大学生记者在采访林炜新

刚进入审计督查科,林炜新就被安排进入了政策跟踪审计组。“到审计一线后,发现与自己以往了解的审计工作完全不同,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

在科长的指导下,林炜新对于审计人这个角色的适应也渐入佳境。2017年9月,他首次参与了扶贫审计项目的全过程。林炜新收集政策法规、设计采集数据表格、起草审计方案,并详细地给各审计组讲解方案。林炜新明白,审计工作必须事无巨细,如果事前准备不充足,就会严重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在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林炜新出发去往贫困村,开启了他的“过三关”之旅。第一关就是“道路关”,由于村子道路状况不好,车子只能在离村子还有3公里的地方停下来,林炜新要顶着烈日走路进村子;第二关是“语言关”,不会说客家话的林炜新需要通过半听半猜的方式来与贫困户交流;第三关是“住所关”,贫困村能提供的居住条件有限,设施陈旧,经常发生没电、没水等情况。

几个月前,这个贫困村以新建卫生站为由,申请了一笔项目资金。但林炜新在实地调查中,却发现了一些异常情况。这个所谓“新建起”的卫生站外观看起来八成新,但站内一些水管却很陈旧;卫生站口的“芳名榜”也显示这栋建筑是在很早的年份由村民捐款建成的。收集到这些线索的林炜新与当地村民进行了交流,最终确认村里只是投入了少部分资金翻新了原有卫生站。为了追查剩余项目资金去向,林炜新找到村干部进行了追问。在一系列证据面前,村干部不得不说出了资金的真实去向。

“每当我做完一个项目,推动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为国家挽回损失,或者促进一项扶贫政策落实,帮助农民拿到扶贫补贴,我特别有成就感。”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为百姓做出不平凡的贡献,90后审计人林炜新的路才刚刚开始……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