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这山这水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5日】
【来源:中国审计报】
字号:【大】 【中】 【小】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扶贫审计,就是穿越在高山深谷之间,探知“天高地厚”。

云南、贵州两省作为全国扶贫的主战场,2016年以来,审计署昆明特派办(以下简称昆明办)在这片战场上吹响了扶贫审计的号角。

走过云贵两省的深度贫困县,那些曾经在书本中提及的山川河流,真实而立体地呈现在眼前。在这场战役里,青年干部发挥了尖兵作用。9月25日,记者采访了昆明办3个年轻人,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记录他们在扶贫审计中的成长与收获。

青年强则审计强

“12、6、3”,农业审计处的马艳丽这样归纳自己的工作经历。2016年进办以来,她共参与了12个审计项目,其中扶贫审计项目6个,担任扶贫项目主审3次。同处室的王洪涛则用“19、925”总结自己的成绩:查出19个企业套取财政资金925万余元,这些资金都被追回。属于行政事业审计处冉凡辉的数字标签是“9、7、4”,共参与9个国家级贫困县扶贫审计工作,7次担任主审,查出并移送相关单位问题线索4起。

让年轻人迅速成长起来,是昆明办人才培养的关键。新兵老将,很常见。新入职的新兵直接跟项目,一个一个项目跟着学,直到能挑大梁。“我工作第二年就担任了扶贫审计项目主审,并参与审计报告汇总工作。”马艳丽说,“审计的每一道程序、甚至底稿报告里的每一个字词,处长都会把关、修改批注。”王洪涛说,年轻人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办里老同志的悉心指导。2016年三季度贵州省稳增长审计,是冉凡辉担任主审的第一个项目,因为工作压力,经常失眠。处里的领导得知他的情况,主动帮他准备需要的资料,手把手地教他,还经常陪他谈心。“我们年轻人之所以能有所为,跟特派办这个大家庭是分不开的。”冉凡辉感慨。

昆明办的老同志这样评价办里的年轻人:充满活力又客观理性,富有青年人特有的情感。在工作中,他们用青年人特有的洞察力和体验来理解审计。

第一次走进乌蒙山区混合着泥土和饲料味道的土坯房,听老乡七嘴八舌地聊家常,马艳丽感觉接上了地气,自己也与这些素昧平生的老乡们有了一种潜在的联系,从而打心里关注他们、关心他们。王洪涛手机存着这样一张照片:元阳山区,一个70多岁的老奶奶伛偻着腰,背着与她瘦小身躯不成比例的硕大竹篓,赤脚上山捡柴。每看到这张照片,王洪涛很心酸,“审计组的同志给她钱,她是不要的。我深切地理解到我们做审计工作到底是为了谁。” 有一次去村里延伸,因为没有地方吃饭,冉凡辉一组自己背着菜,到“村里条件最好的小组长家”做饭吃。条件“最好”的家,牛棚和人住的地方仍没有隔离,吃饭时正对着牛棚,空气里都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这“最好的条件”让冉凡辉对贫困有了更切身的体会,“农户不知道我们具体是干什么的,但是他们明白,我们是‘上面’来的,是关心并想改变他们生活的人。” 随着扶贫攻坚工作的推进,老百姓对扶贫政策的理解、扶贫干部对于扶贫审计工作的配合也在进步,“我们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来自困难群众的获得感。扶贫工作直接关系到每个群众的利益,我们的职业荣誉感是很直接的。”

王洪涛和马艳丽在宣威市查一个国土整治项目时现场测量排水沟的宽度及沟渠断面渠帮厚度

用脚步丈量这山这水

扶贫资金总体投入量大、链条长而分散,项目点多、面广、单个项目投资金额小,这也给审计带来了一些难度。要看到扶贫资金使用的真实效益、扶贫项目是否真正落地等,都需要到现场去延伸审计。进香蕉林核查沟渠修建情况、到橘子园里查看管线铺设、爬到山顶看水池修建、钻进雪沟里找管线……这在大家看来,都是审计青春里难忘的印记。“下到最基层,发现扶贫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审计整改真正惠及当地老百姓,这就是我们审计工作的职责和意义所在。”

马艳丽的朋友圈,记录了这两年来扶贫审计走过的路,和路上的风景——远山,斜阳,绿油油的油菜地、蚕豆园,秀美迷离的梯田。 “这是自我记录的一种形式,也是减压的一种方式。”她说。交通越是不便,风景越是美丽。一路风景背后,是审计人都懂的辛苦:云贵多山,山路难行,一边是陡山一边是悬崖,一到雨季还会遭遇塌方、滑坡、泥石流,一场大雨引发的滑坡就能把山坳里的村子与世隔绝半个月。一次到村里延伸,司机一边打着方向盘一边说这里的山路有70多道弯儿,车上的同志有的晕车到吐,而这样的山路只是扶贫审计里的家常便饭。

心在路上,路在脚下。贵州省瓮安县属于石漠化地区,在天文镇油橄榄种植项目核心示范区,为了体验作物成熟后群众采摘困难度,验证项目区选址科学性,王洪涛和同事爬上了项目区进行模拟测试,徒步丈量几千亩的种植基地。在石头堆里找路,对于王洪涛来说虽不是难事儿,但很多时候常是手脚并用,裤子磨破了,鞋也磨穿了。“下乡既费裤子又费鞋。”他笑着说。

冉凡辉所在的审计组到云南省永仁县中和镇他的苴村查看一个饮水安全项目,因为路窄车过不去,10多公里的山路,他们徒步走了3个多小时。小冉说,这并不是他的最高记录,计步程序里的记录随时都在被自己刷新,“如果我们不吃这个苦,很多问题就发现不了。”1年多的扶贫审计工作,冉凡辉他们共跑了30多个乡镇100多个贫困户家庭,确保扶贫资金和项目真正落实到田间地头,保障每一个贫困户都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

在瓮安延伸过程中,王洪涛一组看到有个老太太在地里干活,就问问路和种油橄榄的地块。

在经历中成长与收获

查出的问题上了审计署的审计案例公告,这在马艳丽看来,既是扶贫审计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也是自己学习进步的阶梯。“审计的最终目的不是查出了多少问题、处理了多少人,而是通过整改,让扶贫政策真正落在实处。”一个优秀的团队,要上下一心,向同一个目标共同发力。“审计人应当以匠心精神来从事扶贫审计工作。‘匠心’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审计工作的初心。把脱贫攻坚扛在肩上,助力打赢这场攻坚战。”她说。

扶贫还要扶志。让大山里的人真正“走出来”,要从娃娃抓起,“每个学生都是一户人家的希望,给学生们的钱,一分都不能少。”每次下乡,王洪涛都会关注教育补贴发放情况,在云南省彝良县,审计组促进解决了523名贫困家庭高中在校生享受助学补助问题,在贵州省望谟县促进解决了849名贫困户家庭在校高中生的教育助学问题。

冉凡辉觉得,“审计查出的问题越来越少,说明我们的审计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作为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审计人员,冉凡辉通过数据分析对比发现疑点问题,第一时间反馈并实地调查,发现多个县存在重复领取危房补助、贫困学生未享受学费减免和不符合条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并违规领取扶贫资金等问题。

对于每个审计人来说,出差是家常便饭。在昆明办,业务部门的同志一年平均出差250天以上。小马说,出差回家最放松的事情就是打开行李箱洗衣服,可有时候衣服还没等干,新的任务来了,人又得走了。

王洪涛2016年刚领了结婚证,因为扶贫审计任务紧,婚假也被拆解成了三部分来休,“每到一处审计点儿,我都会把那里的山和水拍给媳妇看,让她知道我每天在忙什么。”

冉凡辉总结,作为扶贫审计中的一分子,待以后再回忆这段青春,可以肯定,自己没有碌碌无为,也没有因为没做什么而感到后悔。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审计人生。(王晓静)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