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审计,一路艰辛一路歌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7日】
【来源: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字号:【大】 【中】 【小】

5年多时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在中国大地已汇成决胜全面小康的“脱贫答卷”。地处西部的青海,也在这份“答卷”中呈现出了自己的题解。

在攻克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审计署郑州特派办切实履行审计监督与服务职能,促进青海按照中央要求打好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审计智慧和力量。

审计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审计整改效果如何?审计干部在扶贫审计中如何尽职尽责?近日,记者与审计署郑州办农业处审计人员一起,翻山越岭、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感受在平凡的审计工作中不平凡的审计精神和审计力量。

审计聚焦扶真贫,群众有了获得感

才让卓玛不断擦拭眼泪,双手合十哽咽道:“护草员的工作,就像是从深坑中把我拖了出来。”

前不久,才让卓玛刚刚被选为护草员,在得到这个岗位之前,她以给邻居放羊为生。“以前给邻居干活,要时时看邻居脸色,如果不小心给邻居放丢了一只羊,一个月的工资就没有了,那这个月吃饭的钱都有困难。”她说。

现在,才让卓玛担任护草员年收入能达到14400元,她得到这样一份工作,审计人员功不可没。

“审计时,我们发现才让卓玛所在县选聘的90名草原生态管护员中有38名村干部,这不符合政策要求。”审计署郑州特派办农业处处长兰红涛介绍说。《青海省草原湿地生态管护员管理办法》有明确规定,要求草原、湿地管护员优先从扶贫移民户、困难户、无畜户中选聘。

“审计提出应规范护草员选拔程序,优先安排贫困户担任护草员等建议后,我们积极落实整改,这才让更多像才让卓玛一样的贫困户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该县农牧局负责人说道。

记者了解到,该县严格选聘条件和选聘程序,重新选聘了90名护草员,并进行了业务培训,解聘了原由村干部担任的护草员30名。今年4月份,重新选聘的护草员全部已投入工作。

在平均海拔3500米的牧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吉合毛骑着摩托车驰骋在大草原巡护是他最开心的事情。

说起生态管护员一职,吉合毛颇为自豪:“我从‘草原的人’变成了‘国家的人’,这是件很让人自豪的事。巡护工作虽然有些辛苦,但我很满足,每个月可以增加1200块钱的收入。”

以工代赈,顾名思义,就是受赈济者通过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

建档立卡贫困户老白一家,也是以工代赈项目的受益者。作为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老白因腿部截肢行动不便而待业在家,失去了经济来源,一家人生活陷入困境,审计人员的到来,解决了老白家的燃眉之急。

“审计指出当地2016年以工代赈项目未优先安排贫困人员参与,未起到扶贫带动作用等问题后,该县积极整改,制定印发了《以工代赈管理办法的通知》,落实了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政策要求,最大化实现以工代赈项目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效益。”项目主审谢瑞涛说。

“我被安排看护施工料场,岗位比较轻松,一个多月拿到了4500元。”老白告诉记者。

但是老白干了一个多月便辞职了,问到原因,老白有些不好意思,抬起手捂着脸小声说道:“拿着这么高的工资,心里有些过意不去,我已经享受到国家的好政策了,辞职可以空出岗位给其他贫困户,大家一起沾国家的光。”老白的妻子在一旁调侃道:“要面子。”

是的,这是“面子”,也是尊严,更是感恩。感恩于国家扶贫政策的落实,心系更多像自己一样不幸的家庭,不做“政策温床”的钉子户。扶贫,扶的不仅是收入,更是思想。

审计促进展,群众迁新居

标准的三室一厅一卫一厨,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等一应俱全,记者们来到某易地搬迁村民老赵家中眼前一亮,干净整洁、装修精致。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是把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易发生、发展结构单一等地区的农村困难人口,迁移到条件更好的地区,通过改善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和拓展增收渠道,帮助搬迁人口脱贫致富,是我国开发式扶贫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是中央确定的“五个一批”精准脱贫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扶贫审计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

2017年审计署郑州特派办对青海贫困县开展扶贫专项审计以来,始终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审计关注的重点内容,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可致富”。

老赵和他妻子回忆起以前住在山里的日子,感慨道:“我们以前住在半山腰上,主要以农业为生,农活不忙的时候,也会外出打工,但山路不便,外出打工的主要是男丁。而且那时候孩子上学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我们日夜担心孩子路途的安全问题,天天盼着搬下山住。”

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老赵他们梦中宽敞明亮、装修精致地新房很快成为了现实。老赵家这房子是专门为小儿子结婚准备的,当地干部说:“没人愿意嫁到山上去,不少人只能打光棍,村民搬到新房子后,过去无人问津的家庭也有人上门提亲了。”

他们搬下山之后,中间却发生了一些波折。由于新房建在河道旁边,住进新房之后,4户搬迁住房出现了地基下沉、墙体开裂等问题,他们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但由于多种原因,迟迟未得到解决。

“我们到现场延伸审计时,村民不知道我们的身份,以为又是哪个政府部门的人员,跟我们把他们的困难又说了一遍。”

审计人员将了解到的情况第一时间与县政府进行了沟通,县政府积极协调,责令相关部门妥善解决搬迁群众住房问题,施工方现已对涉及的4户农户房屋分别进行了补偿和维修,如今,村民依然不知道是审计人员帮助他们解决了迟迟未能解决的大问题。但看到村民住上了满意的新房,过上了幸福的“城里生活”,审计人员打心底为村民们高兴。

村民们的新房区距离西宁市区只有不到半小时车程,外出务工方便了,子女上学也便利了。村民老刘说:“搬下山之后,我开始跑滴滴,一天能赚一百多块呢。” 之前由于交通不便没有办法外出工作的小丽,也在市区找到了服务员的工作。整个村庄散发着村民对开启新生活的信心满满与生机活力。

雪域高原的赶路人

天刚刚亮,空旷的马路,被雪覆盖的县城,审计人有说有笑,前行在审计路上。他们是雪域高原上,最早的赶路人;也是栉风沐雨,扶贫道路上的资金守护者。

当地人常说,“青海只有两个季节:冬季和大约在冬季”。

不仅气候恶劣,青海省尤其是贫困地区地形复杂,兼有高山、峡谷、盆地、高原、台地等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交通不便,加之青海省贫困县人口分布分散,牧区一个村子的跨度就有百余里,同时,青海省又是多民族地区,有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44个民族,当地农牧民使用少数民族各自语言或方言,即使有当地同志陪同,沟通仍然很困难。

但审计人员没有抱怨,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干劲儿更高,何继敏笑着说:“我们现在总结出经验来了,走路不能太快,吃饭不要太饱、睡觉不能太晚。”

2018年1季度审计的海晏县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地处断氧层,氧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60%-70%,审计组到达时,正值青海高原最冷、氧气含量最低的冬季,整个县城只有一家旅馆还在营业,服务员见到审计组一行要订房间,说到:“我们也快关门了,这个时候高原反应最强烈,外地人都没有来这里的了,你们也不要住太久。”原来,该县的旅馆只在旅游月份接待能力比较强,而在环境恶劣的冬季,因为几乎没人来,旅馆也大都暂停营业,而有条件的本地人,冬季都到海拔低一些的地方住,以减少对身体的损害。审计人员,却是这雪域高原上步履最坚定的“逆行者”。

作为青海省扶贫专项审计项目主审的谢瑞涛,在进点会上负责宣读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在念到第二条,还不到半分钟、80多个字的时候,“突然觉得喘不上气,最后强忍着不适,读完了余下的六条。”谢瑞涛自认为平常身体不错,从海拔110米的郑州来到海拔3000米的青海,出现了典型的高原反应。

据了解,进点之初审计组6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胸闷、失眠等高原反应。体检时,一些同志出现了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偏低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偏高等问题。部分同志因为高原反应需要经常吸氧才能缓解,一些在内地举手之劳的工作在高原相当于内地的高强度劳动量,在高原坚持开展审计工作比在其他地区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以及身体的损伤。

在“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中,审计人丈量大地的脚步从未停歇。“不忘初心,坚守高原;聚焦精准,紧盯绩效;科技强审,助力脱贫;攻坚克难,略尽绵力。”对当前的扶贫审计工作,兰红涛以一首诗表达了自己的初心。(《审计观察》记者 滕延妮  《中国审计》记者 崔哲)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