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把脉问诊,又要开出药方
——解开审计促扶贫的“秘密”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14日】
【来源:《中国审计》】
字号:【大】 【中】 【小】

在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战中,审计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发挥独特的监督作用?“三区三州”扶贫审计报道组在重返审计现场,实地观察扶贫成效,零距离接触审计人员、扶贫单位和受助困难群众过程中,解开了审计促扶贫的“秘密”……

“助”扶贫资金用到该用的地方

从甘肃省会宁县城出发,沿207省道一路向北,车行40余公里即到甘沟驿镇。驻足黄土山下,孙家河畔,数百亩核桃园已经初具规模,放眼望去郁郁葱葱,蔚然成林。

走进这片名叫甘沟民生核桃示范园内,记者见到一位老人正在核桃树下浇水、锄草。老孙今年65岁,是附近六十铺村孙家河畔社的村民,也是一位建档立卡贫困户。

聊起家常,老孙自称年纪大了,家门口打工特别方便,在核桃园主要是培苗、锄草、剪枝、收果等。在这里打工一个月收入2500元左右,之前贫困主要是因为家里孩子多,教育支出比较大,现在两个孩子毕业了,第三个孩子还在念书。

“国家政策这么好,日子比往常好过多了,只要好好打工就能脱贫嘛。”马上就要脱贫摘帽,对现在的生活,老孙显然比较满意。

目前,这个核桃园以核桃产业促脱贫致富,产生了良好的扶贫效应,已经带动附近17家建档立卡贫困户改变了贫穷落后面貌。

“这是一片名副其实的果木之林,也是一片脱贫致富的希望之林。”会宁县林业局副局长何智荣认为,对脱贫攻坚来说,核桃项目是一个收益长期稳定的项目。核桃树好管理,经济效益好。核桃园每亩收益是当地农作物收益的十倍,具有“一亩园十亩田”的增收效果。这些核桃园的受益人群主要是贫困人口,也包括当地务工的非贫困户。

何智荣表示,像甘沟驿镇这样具有产业扶贫效应的核桃园,会宁县还有四房吴镇、高山乡、新添堡乡,核桃树栽植面积合计达1830.5亩。

记者疑惑的是,这四个乡镇的核桃园,与审计究竟有何渊源?

“渊源大着呢!如果说你们现在看到的是‘果’,那么审计的作用就是‘因’。”何智荣告诉记者,正是因为当年审计的促动,才有了核桃园的建成,才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受益。

原来,早在2016年初,审计署兰州特派办在会宁县开展扶贫审计期间,将80余万元扶贫资金未及时安排使用的情况反馈给当地政府,要求及时进行整改。会宁县随即加快了专项资金拨付力度,县财政局、扶贫办按照当地林果产业建设规划,立即将该笔款项全部用于林果产业发展核桃栽植项目,具体安排给了上述四个乡镇。

“财政资金需要发挥支持带动的效用,如果扶贫专项资金没有真正用于扶贫项目,自然也不会产生效益。”审计署兰州特派办农业审计处副处长李鹏解释道。

通过审计监督,项目建设更加规范,老百姓脱贫致富有了盼头。“审计就像一位得力推手,通过督促推动,扶贫款有了投向,这个惠及众多贫困群众的核桃产业项目就落地生根了。”何智荣说。

“促”扶贫项目在阳光下运行

秋日的阳光铺满金色的田野。站在高高的山梁上,张乾龙绘声绘色地讲起眼前这片一望无垠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故事。

张乾龙是甘肃省静宁县界石铺镇党委书记。然而介绍起情况来,他更像是一位业务精通的导游:“咱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区域就是2016年农发项目界石铺镇高标准农田项目,涉及朱山村和邢岔村两个村共8000亩,同时完成主干道和田间道路硬化32公里,已经建成实施两年了。这个项目建设主体是县农发办,我们是项目实施所在地,重点负责这个项目后续的一些管理,抓产业后续配套……”

经张乾龙一讲解,这个高标准农田项目的脉络逐渐清晰起来。

张乾龙告诉记者,界石铺镇现在已经实施了15000多亩高标准农田改造。现在当地正与一个草业公司合作,该公司主要是给蒙牛、伊利这些大企业提供高质量饲草。通过发展订单农业,让老百姓种饲草玉米,把秸秆和玉米棒子一次性卖给草业公司,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路子。现在村里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种植通过大户承包集约起来,龙头公司又跟合作社合作。老百姓原来一亩好地可能收入1000元,现在一亩旱地就能收入1800元。

“下一步,我们在前一批高标准农田改造的基础上又规划了2万亩,让老百姓发展订单种植,提高单产效益。在我们这个干旱山区,能够把农业往产业化方向迈出一大步并不容易。假如没有高标准农田项目打下的基础,这个事情是实施不起来的。”张乾龙对国家的扶贫政策十分感慨。

瞩目这片希望的田野,眺望令人憧憬的未来。这一切之于审计,看似漫无关联,实则密切相关。正是由于审计监督的有效介入,这个高标准农田项目得以全程在阳光下规范运行,成为当地产业扶贫的“闪亮名片”。

2017年初,审计署兰州特派办派出的审计组在静宁县开展扶贫审计,调取相关招投标资料时发现了串通投标等问题。审计反映上述情况后,静宁县政府及时启动问责程序。2017年3月30日对农发办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2017年4月1日下发了针对违规公司的处理文件,责成县农发办将发生问题的招标代理单位列入诚信黑名单,今后不得代理农发项目招投标。对串标的相关企业负责人进行约谈,将串标的相关企业纳入诚信系统进行管理,要求企业建立诚信机制,规范投标活动。

为了增强审计整改效力,静宁县积极组织农发办工作人员、相关项目乡镇、施工企业负责人和业务人员学习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等相关法规,熟练掌握政策,切实提高项目管理能力。并建立健全责任倒查和追究制度,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对评标结果认真复核,严格把关,防止类似问题发生。同时,对近年来实施的农发项目开展全面“回头看”,认真核查梳理,规范完善项目资料。对在建项目加快工程进度,严格质量标准;对已建成的项目,督促相关乡镇加强管护,确保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我们深刻认识到,审计反馈指出的问题客观实在,深刻中肯,切中要害,帮助我们找出了症结,把住了脉搏。审计监督有力地促进全县上下查找短板弱项,抓好问题整改,有力提升了脱贫攻坚的质效。”静宁县委常委、副县长陈景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陈景春看来,通过审计监督,推进扶贫工作规范化管理,能够保证扶贫资金安全高效发挥作用,打通“最后一公里”,保证各项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审计就像啄木鸟,虽然把树啄了一个小洞,但是从根子上治了病。对于审计,我们热烈欢迎,全力配合,认真整改!”

静宁审计整改的速度之快、成效之好,也让审计署兰州特派办农业审计处副处级审计员张若鹢颇感欣慰和自豪。“让老百姓享受到扶贫项目红利,驱赶妄图染指扶贫资金的‘苍蝇’是我们的职责所系。界石铺镇希望的田野上,永远有审计关注的目光!”

“审计监督具有独特性,在扶贫审计中既要把脉问诊,又要开出药方,将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和督促整改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每一个扶贫项目都在阳光下运行,最终保障老百姓脱贫致富的目标早日实现。”审计署兰州特派办农业审计处处长赵彦强总结道。(李兆勤 邓革浩)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