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的审计难点及改进方法初探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6日】
【来源:中国审计报】
字号:【大】 【中】 【小】

深圳特派办在近期开展某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对自然保护区开展了重点审计,遇到了审计难点,也探索了一些审计经验。

一是部分保护区交叉重叠,主管责任不清晰。保护区具有多部门分管、地方管理为主特点,涉及林业、环保、农业、海洋、旅游等多个部门。部分保护区交叉重叠,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具体事项的管理责任划分不清。审计人员应与各主管部门充分沟通,严格按照法规及批复要求查找问题;对争议区域违规问题,按照审批过程逐级追溯,落实责任主体。

二是数据不全,底数不清。部分市县自行批准设立的保护区未备案,省级主管部门无法提供完整的保护区清单。此外,由于部分保护区设立年代较早,主管部门仅能提供纸质版图纸甚至四至坐标,审计人员无法通过矢量图叠加分析。首先,审计人员对主管部门应掌握未掌握的信息,应尽早取证落实责任,避免不必要的反复;其次选取数据可用性强的部分作为重点,用典型问题带出体制机制问题;此外,还可利用已有的各类检查结果,关注类似问题。

三是涉密数据多,数据分析专业性强。数据分析工作涉及来自于测绘、国土、环保等多部门,数据类型多,分析过程专业性强,且部分为涉密数据。审计组可充分利用当地测绘部门已有的数据平台和人员,通过提出具体审计需求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借助被审计单位专业力量提高审计效率;另一方面对涉密数据只取结果不拷贝数据库,不在审计工作用

机上处理涉密数据,有效防范风险。(深圳特派办 张漪)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