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雨鞋,一袋食盐,一张纸条......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11日】
【来源:审计署成都特派办】
字号:【大】 【中】 【小】

最近几天,一对父子的对话在微信聊天中被刷屏了。儿子是一名派驻贫困村的第一书记,突发疾病倒在扶贫岗位上之后,父亲分享了与儿子的聊天记录。

 

图为父子聊天记录

 

现在,四川省仍有171万名贫困户需要脱贫。在扶贫审计中,我们最高到过海拔4000米的彝族村落,和彝族老乡一起席地而坐,聊家常说收成;最远到过西藏自治区的雪域高原,克服高原反应,边吸氧边看账本;经常需要克服交通不便的困难,奔波在崎岖的山路上,也曾半路爆胎,半夜才回到驻地;翻山越岭走村入户更是家常便饭。

打赢脱贫攻坚战,承诺就是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光荣使命,我们带着这种强烈使命感,投入到扶贫审计第一线。

去年冬天,我们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扶贫审计。凉山州直接从原始社会跨越几种社会形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直过民族,也是一个深度贫困地区。2015年底,昭觉县贫困发生率31.1%,这些人年均纯收入不超过3300元,居住在高海拔的土坯房中,是当代中国最贫穷人口的缩影。

彝族的“彝”字,建国前其实是“华夷之别”的“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族不论大小,都是统一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不应该再有“华夷之别”,建议把“华夷之别”的“夷”改为现在的“彝”,虽是一字之差,意思却完全不一样。“彝”是宫殿里用来盛放东西的器物,从字形上看,“房子”底下有“米”又有“丝”,代表有吃有穿,过好日子。这就是当年共产党对彝族群众的一个承诺,而我们到今天也在为实现这个承诺而努力。

刚到昭觉县时,一件小事对我们触动很大。一位同事晚上8点多去散步,他发现有个四五岁的彝族小女孩站在路边哭,当时下着雨,小女孩就躲在树下面。同事想跟她搭话,但小女孩听不懂普通话,正好路过两个小学生,同事就拜托她们跟小女孩用彝族话交流,把孩子送到附近派出所并联系父母。同事后来发了一个朋友圈讲这个事儿,其中有句话是“事是小事,但我对自己很满意,出乎本心,无愧自己”。

何为初心?这件“出乎本心”的小事就体现了审计人员的“初心”。心学大师王阳明强调“致良知”,“致良知”就是要我们找到自己的初心、本心,找对自己成长的目标,前进的方向。我们做好扶贫审计工作的使命感,就来源于我们“为人民服务”的初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切切实实的保障贫困户的权益,推动行政权力的高效运行,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我的价值。

投身扶贫审计,获得的成就感是实实在在的

扶贫审计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老百姓是冷是暖,一哭一笑,扶贫审计人的感受是最直接的。

在全覆盖的扶贫审计中,从审计前到审计后,我们可以切切实实看到扶贫审计带来的点滴变化。通过发现政策落实中存在的漏洞,可以让该享受政策的贫困群众切实享受到政策的利好;通过追踪扶贫项目落实的全过程,可以使老百姓真正分享发展的红利;通过扶贫资金审计,可以斩断伸向扶贫资金的黑手……

 

 

讲几个小故事:

第一个是关于教育扶贫的故事。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解决贫困问题的长远之策。我们办将教育扶贫作为一项重要审计内容,关注教育补贴的落实和教育项目的落地,促进扶贫扶智,共同促进贫困地区改变落后面貌。

审计时正在建设中的悬崖村小学,小学生们因为没有宿舍,还需要攀爬几千阶的台阶上学放学。而现在,寄宿制学校已经建成,能听到学生们郎朗读书声。

第二个是易地搬迁的故事。易地搬迁政策是国家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户进行搬迁,把他们搬到适合居住、生产生活的地区帮助他们脱贫,我们在县级扶贫审计中,会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重点关注,实地核实搬迁对象精不精准、搬迁项目是否按时完工,走访调查搬迁后续的扶持政策是否到位。

上图是查看的一个易地搬迁项目,虽然主体已建成,但没通水没通电,田地还离得很远,搬迁后百姓生活没有实质改善。审计反映后,当地政府通了水电,发展了适合当地的产业,保证了搬迁群众搬得来、留得住、能致富。

第三个是产业扶贫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在扶贫项目审计中,审计人员围绕“绩效”,重点揭示重点扶贫项目重大损失浪费、没有和贫困群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等严重影响扶贫效果的问题,通过审计推动产业扶贫政策提升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保障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

 

上左图为审计时因为没有管护而破损的产业路、因为没有供水设备而枯死的核桃苗木;右图为审计后当地加强管护产业扶贫苗木郁郁葱葱。

 

第四个是健康扶贫的故事。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对于保障贫困群众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防止因病返贫、因病致贫具有重要意义。审计通过创新数据分析方法,审计贫困户医疗费用报销、财政补贴、一站式医疗等健康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通过审计保障贫困人口切实享受政策的利好。

图为办了医疗保障卡的村民

 

在某贫困县通过审计解决的一件小事给我触动很深。该县扶贫局二楼的一个办公室,每天都看到很多老百姓排起长队,每天早上三四点钟起床,背着干粮走几十里路来县城盖贫困户证明的章,不盖就法报销医药费。我们深入核查,汇总相关资料,作为审计问题提出,促使该县整改,把贫困数据和医院、新农合数据联通,实现了贫困户只要在医院窗口刷身份证就可以享受报销。当我们再去扶贫局办公室,发现老百姓已经不需要排队了,那种成就感是非常难忘的。

走近扶贫审计,越努力越幸运

在扶贫审计中当你的努力、你的付出得到老乡的认可,得到他们的正向反馈和真心感谢,当你感受到为脱贫攻坚战实实在在的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自我实现的获得感便会油然而生,激励你不断努力进步。

一双雨鞋。在南充市某个县开展扶贫审计时,一次我们去当地最偏远的一个村里实地走访,这个村仅仅满足了脱贫的基本条件,公路修到村委会就断了,其他进村入户还是土路。当天正在下雨,非常泥泞,我当时穿的运动鞋已经完全被泥覆盖,不好意思进老百姓屋里,就在院子里仔细问贫困户相关问题。结束走访,当我离开后,突然看到一位老奶奶拿了一双她女儿的雨靴,非要我换上,不换不让我走,后来我到村委会把它冲洗好又还给这位老奶奶。她对我讲起她女儿也是在外面打工,一年也回不来几次,看到有人来看她,跟她聊天就很开心。当我握着她的手时,心里最大的想法就是通过自己的工作,为这些人做点什么,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一袋食盐。下乡入户是扶贫审计人员的常态,在凉山州审计时,百姓居住十分分散,审计人员需要从一个山头爬到另一个山头,而且海拔都非常高,每天在微信运动里排名最高的就是我们审计组的同事们。

 

 

最多的一天我们一个同事曾走过8公里山路,走访了12户农户,回来已经七八点钟。然后准备回县城的时候,他发现包里被老乡塞了一包盐,以为是什么习俗,就赶紧跟村干部说要还给百姓。村干部说这是今天入户的一个大叔,看我们爬山走太多路,说如果不用盐水泡脚,第二天腿肯定抬不起来。我们并没有收这袋盐,但这种朴实的关爱带来的感动确实是真实的。

一张纸条。入户调查,是核实贫困户有没有获得资金、政策扶持的有效途径。但很多时候我们下乡的时候会发现,农村留守的贫困户往往是老人小孩,他们对自己的银行卡在哪儿、自己有多少补助资金往往都是一头雾水,还有很多少数民族的老百姓语言不通,无法交流。如何做好和贫困户的沟通工作,既考验审计人员的同理心,也考验沟通技巧。有次我们下乡到一个大爷家了解补贴资金的发放情况,在问到大爷有没有一卡通时发现大爷欲言又止,只是摆手、摇头。直觉感到有情况,于是离开时,审计人员转身从笔记本上撕下一张纸,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和电话号码,塞到了大爷手里。

 

图为审计人员走村入户中

 

第二天,大爷打电话,反映了村里把他们的银行卡收上去统一取了钱,但他们压根就没有见着钱的情况,审计人员按照这个线索延伸,发现了资金被挪用的问题。一张小小的纸条,折射出审计人员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也体现着对老百姓浓浓的牵挂,当电话响起的时候,老乡给予的信任感也传递了过来......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