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红色基因,他们这么做......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8日】
【来源:广东省审计厅】
字号:【大】 【中】 【小】

广东是审计事业奠基人阮啸仙的故乡。

阮啸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党员之一,曾与毛泽东、澎湃等人在广州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曾任红色苏区苏维埃政府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央审查委员会委员......1934年2月,他担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对苏维埃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群团组织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审计监督,在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制度建设等为中国革命作出不朽贡献。图为大学生记者在广东省审计厅参加"走进审计一线 暑期实践活动"剪影。

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我们广东省审计人也在努力拼搏着、奋斗着。

关于我们的成长

1983年7月,广东省政府根据《宪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正式成立广东省审计局,全省各级地方政府相继成立审计机关。

1994年,根据省委、省政府机关改革方案要求,省审计局正式改称省审计厅。2009年,省委、省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进一步明确省审计厅为省政府组成部门,对内设机构进行了调整。2015年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完善审计制度、探索人财物管理改革方面进行了先行先试。省委、省政府于2016年12月、2017年7月对省审计厅内设机构先后进行了两次调整优化。

我们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2018年7月,根据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省委组建审计委员会,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审计厅。根据广东省机构改革方案,省发展改革委重大项目稽察、省财政厅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监督检查等职责划转省审计厅,增强派出审计机构力量,设立4个派出审计处。

关于我们的工作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自成立以来,广东审计机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审计署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在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审计工作开创性地实现了我省审计历史上的十个"首次"。首次启动政策跟踪审计,助力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首次实施完善审计制度改革,助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首次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助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次组织县、镇两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异地交叉审计,助力强化对基层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首次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审计监督网络,助力消除监督盲区和死角;首次开展大数据审计,助力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首次开展全省审计工作"一盘棋"布局,助力增强审计监督整体效能;首次就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向人大报告,助力健全人大监督工作机制。

据不完全统计,1983年至2018年,广东省审计机关共审计单位22.6万个,查出违规金额三千多亿元、损失浪费金额约三百亿元,促进增收节支数千亿元,审计有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关于我们的团队

我们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市县级审计机关。全省共有地级以上市审计机关21个,县(市、区)级审计机关122个,实有人员总人数3966人,其中省厅机关处室及所属单位共有28个,实有人员335人。

我们是一支多专业融合的高素质年轻化的审计团队。省级审计机关经济类、管理类专业人员占73.7 %,法律、计算机、工程类专业人员占19.4%,其他专业人员占6.9%。获得审计及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占68%,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17 %,中级职称人员占49%。省厅干部平均年龄40岁,其中35岁以下年轻干部占33%。

我们是一支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的审计团队。我们继承阮啸仙革命烈士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英勇直前的奋斗精神,秉承"良知、责任、执着、专业、奉献"的广东审计人精神,在南粤大地、珠江两岸锐意进取、努力拼搏,留下了匆匆脚步、辛勤汗水、奋斗记忆。我们深入农场农户、田间地头,只为打通惠农补贴、扶贫资金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我们深入工厂车间、院校院所,只为当好国家财产的"看门人";走科技强审之路,对海量数据抽丝剥茧、对复杂经济活动研机析理,只为当好经济安全的"守护者"。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巩固和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成果,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传承红色基因,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努力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不负重托、再立新功!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