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审计署驻京津冀办社会保障审计处处长 吕建伟
【发布时间:2008年11月19日】
【来源:审计署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字号:【大】 【中】 【小】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统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行动指南。在改革开放30周年暨审计机关成立25周年之际,审计署党组按照中央统一安排,做出分批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部署,是全面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学习实践活动总体要求的重大举措,必将对审计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年轻的审计干部,我有幸参加了第一期学习培训班,虽然只有短短五天,但收获很大。通过参加辅导讲座、集中自学和分组讨论等活动,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又有了更深的领会,对科学发展与审计工作的内在联系又有了更新的理解,对“审计的本质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这一科学论断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加增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坚强信心。下面,我结合审计工作实践,就如何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我理解,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目标:一是通过更好地履行审计职责,为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做出贡献;二是用科学发展观思想审视审计工作自身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推动审计工作走科学发展道路。

    要实现第一项目标,关键在于认清我们审计工作目前所处的环境,即世情、国情、党情和民情。与以往相比,我们的审计环境有了五个方面的变化,可以用五个关键词和五个“越来越”来概括:一是“期望”,各级党委、政府、人大和社会公众对审计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二是“法治”,人们的民主法治意识越来越强;三是“阳光”,政府的各项公共行为越来越公开透明;四是“人本”,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越来越受到重视和瞩目;五是“效益”,各行各业的发展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效果。适应上述变化,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服务,审计机关至少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免疫系统”作用。必须按照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要求,切实增强“五种意识”,努力做到“六个高度自觉”。二是进一步推进审计工作的公开透明。首先是结果公开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大。要敢于讲真话、报实情,探索建立特定审计事项阶段性审计情况公告和重大案件查处结果公告制度。其次是要逐步做到程序公开。可以先从向社会公布当年安排的审计项目和单位做起,虚心听取公众意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要实现第二项目标,关键在于认清我们审计事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找准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讲,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样,我们的审计事业也正处在这样一个初级阶段,我们的审计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影响和制约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逐步解决。这次,我们一组在讨论中大家踊跃发言,找出了许多在思想观念、组织管理、工作作风等方面与科学发展观思想相违背的问题。现在借这次发言的机会,代表我们一组,对大家意见比较集中的两个问题,提两条建议:一是进一步提升审计计划工作的科学水平。要合理安排年度审计项目,避免审计项目安排中的重复、“撞车”现象,提升审计资源整合的效能。二是进一步加强审计考评工作的科学性。要改革完善现行的特派办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改变“要情要目至上”的考核办法,大幅度增加效益审计考评的分量,以科学的审计政绩观,引导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

    今天下午我们就要回到各自的岗位,但我们的学习实践活动才刚刚开始,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按照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学懂弄通、武装头脑、解决问题”的12字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自身素质的科学发展,推进审计机关的科学发展,推进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