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地方政府性债务仍然任重道远
审计署郑州特派办 兰红涛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5日】
字号:【大】 【中】 【小】
    地方政府性债务关系我国经济安全,一直为国内外各界广泛关注。近日,在国家审计署发布的201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对地方政府债务审计情况,进行了浓墨重彩的表述,报告指出, 从审计18个省本级及省会城市本级2011年以来政府性债务情况看,至2012年底,这些地方化解存量债务1.33万亿元,占2010年底余额 39%;清理后的223家融资平台公司资产负债率平均下降4.16个百分点。这些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3.85万亿元,两年来增长13%,其中2011年以后举借的占46%。根据这个审计结果,笔者认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方式更加隐蔽了,规模更庞大了,风险更加剧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治理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仅靠审计机关的抽查促进还远远不够。
    关于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风险,在本月10日审计署发布 《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中,笔者找到了更具体的事例支撑:
    一、地方政府融资的花样不断翻新。审计发现,随着国家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加强和银行对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平台公司信贷投放的从紧,一些地方通过信托贷款、融资租赁、售后回租、发行理财产品、BT(建设—移交)、垫资施工和违规集资等方式变相举债融资的现象较为突出。2011年至2012年,有6个省本级和7个省会城市本级通过信托贷款、融资租赁、售后回租和发行理财产品等方式融资1090.10亿元;12个省会城市本级和1个省本级通过BT和垫资施工方式实施196个建设项目,形成政府性债务1060.18亿元。实际上,早在2010年3月19日,《21世纪经济报道》刊发的《河北农信社397.5亿元注资地方平台调查》一文中,已经报道了河北省农信社通过信托渠道为11个地市融资平台公司注入资金397.5亿元的类似问题。2012年底,财政部等四部委还下发了《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要求地方融资平台不得向非金融机构和个人借款,不得通过金融机构中的财务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等直接或间接融资。从审计情况看,此类问题仍禁而不止,花样不断翻,改头换面后重新运作。
    二、地方政府也会向银行搞空手套。时常看到报道,某某民营企业通过虚假注册、出具虚假会计报表和虚假产权证明资料向银行骗贷若干亿元,想不到为我们大众提供公共服务的地方政府举办的融资平台公司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情。审计发现,2012年底,有5家注册资本融资平台公司未到位56.19亿元;6家融资平台公司虚增资产371.07亿元;3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违规向融资平台公司注入公园、道路等公益性资产45.53亿元。我相信,向融资平台公司提供贷款的商业银行从大局出发是不会向法院起诉地方政府抽逃注册资本、出具虚假报表的,但也希望相关地方政府能够慎用政府的公权,不辜负公众对政府的信赖。
    三、地方政府在债务规模上与中央玩起了捉迷藏。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规模究竟有多大到现在仍是一个“黑箱”,将2011年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与本次审计抽查的情况相比较,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规模还在增加,但是增加了多少,存量规模的具体数字是多少,没有部门能说清楚,审计抽查的只是冰山一角。审计发现,2011年以来,经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融资平台公司和债权银行三方签字,共有61家融资平台公司按银监会规定转为“退出类平台”,但其中有18家融资平台公司以转为“退出类平台”为由,少统计政府性债务2479.29亿元,脱离了中央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监管。地方政府超过自身财力大规模举债的原因,主要还是这些地方脱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没有树立“有多少钱,办多大事”,量力而行、注重绩效的理念,盲目“超前消费”,搞政绩工程,追求GDP增长率。
    四、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风险在加大。审计发现,2012年,有9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100%,最高的达188.95%。14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已逾期181.70亿元。作为偿债资金来源的可支配土地出让收入2012年比2010年减少179.56亿元。部分取消收费地区的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债务偿还面临较大压力,借新还旧率高达66.92%,已出现逾期债务31.09亿元。
    近30年来,全球发生了多次经济、金融危机,而这些危机几乎都与债务有关。以前的危机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大量举债发展民族经济,由于投资巨大而效益低下,造成无力还本付息,最终演变成债务危机。而最近几年的债务危机则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展开。这些国家在次贷危机发生后,实施了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加之高福利遭遇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障碍,最终演变成棘手的债务危机。经济学家郎咸平认为:中国既有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的隐患,也有发达国家债务危机的隐患。衷心希望审计署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的相关情况能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不断推进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加快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避免中国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危机。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