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工作路子的探索——江苏太仓市审计局成立三十周年经历回顾
郑正盘(江苏省太仓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31日】
【来源:江苏省太仓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江苏省太仓县审计局成立于1983年9月19日,至今已三十年。建局当天我从粮食局调到审计局,至1992年7月退休,干了9年审计工作。
    审计局是新机构。审计一词对我来说甚为陌生,如何开展审计工作,更是一筹莫展。没有前车之鉴,唯有遵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有关指示,以不断改革创新的精神,脚踏实地开展审计工作。经过几年努力实践、总结、改进,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于工作实际的“审计工作路子”。也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分别被授予1987—1989年度省、市审计系统“先进集体”、审计“排头兵”和县级机关“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现就建局初期阶段的经历回顾概述如下:

    首先,学习审计打基础

    建局初最急切的是学习审计,了解审计。7名干部(后增至15名)报到后的第一件事,即先后参加了上海财经学院、上海立新会计学校开办的二期审计专业函授班,接着又参加了各种相关业务的函(面)授业余学习培训班(计24人次),并自1986年开始主动与太仓电视大学联合举办了四期(五个班)有99名学生参加的全(半)脱产的中央电视大学审计函授班。我们在培养国家审计干部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具有大专学历的内部审计人才,为我县开展内审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全面开展审计工作打下了有利基础。

    其次,实践审计探路子

    开展审计工作必须有个明确的目标、方向和走什么样的路子问题。而路子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其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由于是新机构、新人员,尤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审计工作如何开展,心中无数。在此困难面前,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肩负起这个责任。遵照党中央十二届一中全会提出的衡量工作的标准是什么?是看其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们把这个指标精神贯穿到了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不断摸索前进,逐步找到了一条既能执行现行法规的基本原则,又能适应改革创新的切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际的审计工作路子。经过反复实践、总结、论证,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我们把它简称为“一四四三六”的审计工作路子,并收到了较好的实际效果。它有力地指导和推动着我县审计工作。从此,审计工作局面打开了,审计在群众中的威信也相应提高了。其具体内容:
    “一”即是明确一个指导思想。审计工作必须围绕以“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这个中心展开。但在审计“监邦促”基本职能的位置问题上曾发生过争论。有的同志认为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邦促是主管部门的职责,审计部门邦促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多数同志认为监督只是一种手段,促进才是审计目的。最后,统一认为应该是:立足于促、着眼于邦,从促进的愿望出发,通过审计监督达到促进的目的,即是“促进—监邦—促进”。位置摆正了,关系也理顺了,阻力化解了,开展审计工作的路子也畅通了。
    “四”即是在工作中要分清企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四种情况,区别对待”:一是对“合法合理”的坚决支持。例如:在对太仓酒厂的审计中,帮助该厂及时解决了拟新建一个二氧化碳回收车间苦于既没有资金又因亏损企业不能贷款的难题,使车间很快建成,投产后即收回了全部投资。这件事进一步证明了审计工作必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为出发点,同时也增强了我们做好审计工作的信心;二是对“合法不合理”的则按法办,对不合理的部分,建议其相关部门研究改进;三是对“合理不合法”的则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分析、权衡利弊、实事求是办。我们认为政策法规的制订总是滞后的,在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更是如此。例如:太仓冷气机厂在超额完成1987、1988年生产任务和利润指标后,擅自在生产成本中分别列支了两条进口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设备,计635万元的问题,我们未按违纪处理。到1989年再审计时,该厂在审计后的三年间实现的税利比审计前增加了1083万元,相当于未查处金额的1.7倍,也比三年平均税利增加了1.48倍。这具体体现了党的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的良好效果;四是对“不合理不合法”的则按既定法规严肃处理。同样以太仓冷气机厂为例:该厂当年还在生产成本中列支了629条羊毛毯,计20万元,当即责其改由福利基金列支,严肃了财经纪律,维护了国家利益。
    第二个“四”即是四个一点的工作方法。一是在审计调查时要“深细一点”,力求把主要问题查出来,这是作出客观公正审计结论的先决条件;二是在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时要“严肃一点”,利于他们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接受教训避免再犯,这是履行审计职能自身要求所决定的;三是在违纪处理上要“客观一点”,凡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给予从宽;四是审计报告力求“简洁一点”,突出重点、不咎细节、利于接受、便于改正。
    “三”即是掌握“三看精神”。一看任务,二看用途,三看受理。对任务完成(这是大局)和超额完成的、用于发展生产的、制度健全执行又严格的企业处理从宽。反之,则按规定执行。
    “六”即是“六个区别对待”。对改革中的失误与钻改革空子的;对生产性与非生产的;对事前不明确与明知故犯的;对社会共性与企业个性的等等区别对待。前者从宽,后者重严。实践证明这条审计工作路子是行之有效的。

    第三,透明审计结成果

    成果之一,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以建局初(1984年)第一批审计的铜材厂、农机三厂、太仓酒厂等三厂为例。审计一年后其完成的各项经济指标平均增速均快于全县十一个全民企业,产值快2.83倍、税利快2.92倍、人均税利快1.52倍,定额资金周转快14天。太仓酒厂在审计三个月后即扭转了几年来的亏损局面,生产成倍增长,企业面貌日新月异。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靠企业内在的积极因素,即“内因”,而我们审计部门则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了其一定的催化、促进作用。
    省审计局李松庆局长在视察我局工作时对太仓酒厂的审计工作方法给予了肯定。认为这是典型的经济效益审计的案例,当即推荐在《中国审计》1986年的期刊上登载。
    成果之二,增加了工作透明度。
    由于我们把宣传审计工作路子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增加了审计透明度。每当作出审计结论前,先把查出的问题摆到桌面上与他们一起探讨。由企业根据“三看”、“六区别”精神自我对照,对号入座,切实做到从严的有根有据,从宽的合乎情理,宽严适度,心服口服。例如太仓宏达热电厂董事长(县政协副主席)曹有才同志说:审计处理得既严肃又合理,这不仅是几个钱的问题,也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财经法规课。透明度高了,审计难、处理更难的两难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化解。因而,全县几年来所作出的审计查处金额都能如数入库。
    成果之三,提高了审计知名度。
    由于在审计实践中摆正了位置,从而人们对审计的印象加深了,同时也有效地化解了前进中的种种困难,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分别被授予省、市审计系统“先进集体”、审计“排头兵”和县级机关“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审计已从陌生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并在人们心目中占有了一定的位置。这些对我们审计干部是个很好的激励和鞭策。
    时隔二十年,时间长了回忆不全 ,加之水平有限,不当之处请谅。(郑正盘)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