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南京办特派员周敦祥:以全过程跟踪审计 推动中央政策贯彻落实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20日】
【来源:审计署办公厅】
字号:【大】 【中】 【小】

近期,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明确了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明确提出要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发挥审计在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中的作用。因此,以审计监督推动中央宏观政策贯彻落实,既是审计人员应肩负的责任和历史使命,也是审计机关参与和促进完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和途径。由于宏观政策的贯彻落实具有长期性、持续性等特征,对政策范围内的资金、工程、项目等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督查督办、促使落地,是推进宏观政策贯彻落实的必要手段和有效方式。

以辩证思维研究理解政策,吃透精神促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宏观政策具有全局性、指导性,更多的是明确方向、确定框架、提出战略部署。例如“一带一路”战略描绘了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愿景,各地则需出台相应的地方规划,确保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

审计机关开展项目审计时,首先需要全面了解相关宏观政策的背景、目标、计划和分解动作,深入理解其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为做出合理审计判断奠定基础;其次在政策范围内选定重点地区、重点部门、重点资金、重点项目,就其合法性、规范性、及时性等内容进行解剖,分析判断地方政府相关举措与中央宏观政策目标的一致性、协调性和贡献度。审计人员实施合理判断时,还需要以辩证思维,充分考虑各地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环境等要素差异,既不能以过去的政策法规硬套新形势下的新事物、新做法,也不能以现行的政策法规去对照过去发生的事情,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更不能就事论事不及其余,唯一的判断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向前发展、推动宏观政策目标稳妥高效实现。

以实地调查勘验落实举措,深入一线促进度。李克强总理指出:千条万条,没有落实就是白条。从宏观政策到稳健的经济发展态势,两者之间存在天然落差,促动前者向后者顺利转化的关键因素在于落实。政策是否得到切实落实通常会在生产活动或是施工现场第一线直观反映出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审计机关尤其是派驻地方的派出机构,是国家审计部门的“野战军”,其基本工作方式就是深入一线,采取“见账见物见人”的方式开展实地调查。公共资金分配到哪里审计工作就开展到哪里,施工现场开进到哪里审计人员的足迹就延伸到哪里,从政策分解的源头部门深入追查到资金应用、资源管护、资产保有、项目施工的第一线,排查各个环节的施政举措,重点查勘庸政懒政“不作为”、不敢大胆探索创新“慢作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假作为”、违法乱纪以权谋私“乱作为”等有碍宏观政策落实的行为,以一线数据展现一线形态,并及时上报重大情况,为宏观政策落实扫清障碍。

以独立视角反馈深层矛盾,畅通机制提效率。宏观政策分解落实过程中,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地区、多个行业,囿于部门利益、区域政策、历史因素等,难免存在因制度衔接不畅而产生的监管盲区或是细则冲突,有时表现为区域发展目标不一致导致跨流域、跨省份的重大项目难落地等。上述问题因为涉及体制机制性因素,造成的影响更广,但是改进的难度往往更大。

审计部门的独立属性,使其更有利于摆脱部门利益、局部利益的局限和困扰,发现问题而又不止步于问题表象,在充分听取相关单位、相关部门专业意见的基础上,摒弃客观因素,追究问题本源,梳理剖析产生问题、矛盾的体制机制性因素,致力于从制度层面、机制架构入手,分析矛盾症结所在,进而揭示积弊,提出建议,促使相关部门及时建立联席会商机制,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共研共商,完善制度、畅通渠道、提升效率,为宏观政策落地铺平道路。

以跟踪回访查看整改效果,有始有终保落实。审计发现问题只是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不意味着审计工作的完结,督促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同等重要。审计指出发现问题的目的主要是促进国家相关政策措施的全面有效落实,如果放任问题继续存在,一方面会影响政策效果,另一方面还可能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误导社会公众对政策本意的正确认知。因此促进整改和发现问题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目前,审计公告是审计部门促进被审计单位实施整改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审计公告有利于加强公众监督力度,借助舆论监督可促使被审计单位加快整改速度、加大整改力度,推动政策落实。除了借助公众监督的力量,审计部门还在审计报告中指定整改时限,要求被审计单位及时反馈整改结果,并结合后续审计工作抽查、回访检查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效果,防范陷入“年年审年年犯”的怪圈。此外,对于新开工尚难以清晰论断政策效果的重大工程项目,审计部门通常采取跟踪审查的方式,按季度、半年或是一年的频次,持续关注。通过持续跟踪审计,有效推动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促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周敦祥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