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党性修养的时代意蕴——访中央党校教授祝彦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06日】
【来源:人民网】
字号:【大】 【中】 【小】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简称“《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方案》明确指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总体要求是实现四个“进一步”,其中第一个就是“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可以说,这既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性修养一脉相承,也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时代主题。结合正在全党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党性修养的相关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毛泽东思想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祝彦。

党性概念的形成过程

辽宁日报:我们常说要讲党性,那究竟什么是党性?

祝 彦:按理说,“党性”这样的政治概念,大家已经耳熟得很。但是,要深究起来,又恐怕一两句话未必能说得清楚。因此,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党性”这一概念的由来及其内涵解释。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最早论述党性的是恩格斯。他是将党性与哲学一起联系起来讲的,即哲学的党性原则,与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科学论断密切相关。

列宁曾从广义上给党性下过一个定义:“党性是高度发展的阶级对立的结果和政治表现。”党性“要求在对事变做任何估计时都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到一定社会集团的立场上”。无论是恩格斯对哲学的定义,还是列宁所阐述的党性,都指出了一个政党固有的阶级本性,也就是党性具有阶级性。党性与阶级性是密不可分的,它以阶级性为基础,但又不等同于阶级性,而是高度发展了的阶级性,是阶级性的最高表现。

辽宁日报:我们党的“党性”概念是怎样形成的?

祝 彦: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体现了鲜明的党性立场。但是在党的文献中,“党性”一词的出现比较晚。

在党内,最早对党性概念进行阐述的是刘少奇同志。从1938年底在河南渑池县八路军兵站讲党性修养的时间上来看,刘少奇同志是党内对党性和党性修养进行系统和深刻阐述的第一人。

从我们党的历史来把握,可以初步将党性定义为: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共产党员对党的先进性应具有的自觉意识,是对党的性质、宗旨、纪律的真实认同与自觉遵循; 其思想表现是党员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行动上则表现为党员的政治、组织、廉洁、群众、工作、生活纪律和作风;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这个阐述包含这样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结合党章来讲的,党性首先是对党的纲领路线的认同与实践,维护党章、践行党章,就是党性的最具体表现; 第二个层次是讲党性在思想上的体现,即要掌握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行动上则要求体现优良的作风,严格要求自己,使党性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得到生动体现; 第三个层次是讲党性对于一个共产党员的重要性,要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一切事业的基础来对待,才会对党性予以高度重视,不能一说党性,就把它当成大话、套话、老话,予以敷衍塞责。最后,党性锻炼必须在党内生活中进行,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检验,不是光嘴上说说、纸上写写、会上表表态,而是必须经受具体斗争和实际工作的考验。

辽宁日报:关于党性的统一认识,正式形成标志性文献是在什么时候?

祝 彦:1941年7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党性问题作为一个独立概念形成决议在全党提出。当时的实际形势要求,全体党员都在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和统一纪律下团结起来,成为有组织的整体。

党性的时代内涵和特征

辽宁日报:我们党为什么如此强调党性?在新形势下,有着怎样的针对性和必要性?

祝 彦:对于党的先进性,刘少奇同志有这样的论述:“共产党是代表着现今人类社会中最光明的最进步的方面,是人类最高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寄托和发育之所。世界上最觉悟、最进步、最健全、最有道德和最富正义感的人士,集中在共产党中。”

历史已经证明,党性关乎党的生死存亡。今天,要经受住“四种考验”、战胜“四种危险”,中国共产党人就更加要明白强调党性的意义,更加要以十分认真的态度去加强党性修养。

辽宁日报:除了阶级性之外,党性还有哪些特点?我们该如何在发展中把握这种特性?

祝 彦: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党性的论述,联系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除了鲜明的阶级性,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突出的先进性。其先进性具体表现在理论武装的先进、阶级基础的先进、政党品质的先进、奋斗目标的先进以及高度的自觉性——党性的保持与提高,不仅靠外力,更靠党员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慎独和自省。二是具体的实践性。改造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因此,党性是实践着的理论、行动中的哲学。党性不仅写在党的纲领文献中,更要体现在每个党员为之奋斗的具体行为上。通过实践体现党性,使党性生动化、具体化。三是强烈的时代性。党性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变化和面临的实际情况,需要补充新的内容,从而体现出时代性。比如,在中国共产党内,关于党性问题的讨论,从很早就开始了,其中重要的有以下几次,每次的侧重点都不同。

古田会议期间。毛泽东同志虽然没有明确提到“党性”这个概念,但分析批评了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指出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无原则的党内斗争,二是当时党和红军内存在的严重主观主义倾向。这实际上没有明言什么是党性,但从反面说明了什么不是党性。

延安时期。全党开展了整风教育运动,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首次从另一个角度提到“党性”这个概念——“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我们应当说,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针对党内的分散主义倾向,毛泽东同志指出:“一致的行动,一致的意见,集体主义,就是党性。”这就使党性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表明了党的任务和所面临问题的现实要求。

改革开放前后。邓小平同志在1975年主持整顿工作中,针对党内存在的严重派性斗争问题指出,“每个干部都要把党性放在第一位”。1983年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又旗帜鲜明地指出,“所有共产党员都要增强党性,遵守党的章程和纪律”……

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还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乃至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及最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都纳入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表明当前党中央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为什么这样强调党性的重要呢?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时作了回答,“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

每名党员都要加强党性修养

辽宁日报:既然党性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共性的要求,那会不会抑制个性发展而导致党的活力减弱?

祝 彦:的确,这涉及到党员的个性问题,难道为了加强党性就可以抹杀党员个性?对于这个尖锐而敏感的问题,我们党没有回避,而是直截了当地给予回答——党员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但“这并不是说,在我们党内,不承认党员的个人利益,要抹煞党员的个人利益,要消灭党员的个性”。不仅不是抹煞党员的个性发展,相反,党组织承认并鼓励党员根据其个性和特长来发展自己,而且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帮助党员根据党和人民的利益要求发展自己、提高自己。

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论述了党性和个性的关系,突出强调了个性的重要性。他认为,党性就是普遍性,个性就是特殊性,没有一种普遍性不是建立在特殊性的基础上的。“……其实人有各种各样的,只要他服从党纲、党章、党的决议,在这个大原则下,大家发挥能力就行了”。

辽宁日报: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重要指示中强调“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这对党员“两学一做”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祝 彦:实际上,党内学习教育一直都是春风化雨式的,这是我们党的一大优良传统。作为一名党员,一定要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去理解、响应、拥护和行动。可以断定,这种思想政治建设不是阶段性的,会一直延续下去,从而常态化、制度化。对“常态化”不宜狭隘理解,这不单是指学习教育成为常态,从广义上讲,最终是指政治生态、社会形态、心灵状态的改变,回归到一种本真的常态,从而使全党和全社会呈现风清气正的局面,整个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去“大跃进”化、去功利化。在这一过程中,每名党员都要发挥带头作用。

落实到每名党员,看似严格要求,实则是关心和爱护。当前,面对“四种考验”、面临“四种危险”,每名党员都必须有忧患意识、赶考心态。因此,对“两学一做”的理解,也不能像完成一次任务那样去对待,而应提升到哲学层面,让学习教育成为思想、思维、认识的革新与升华。通过学和做,坚定理想信念,不能因现实问题而让理论变成灰色的。对于每一个党员来讲,党性修养不是悬空的,应该以道德修养为前提和基础。

辽宁日报: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该怎样加强党性修养?

祝 彦:加强党性修养,就是要按照党性原则办事,自觉地对照自己、检查自己、改造自己;在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努力把先进性和纯洁性作为毕生追求。可以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五种修养入手,即从加强理论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纪律修养、作风修养入手。具体如何做?在工作实践中锻炼与培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不断增强,关键一条就是慎独、自省。从这个意义上说,“两学一做”是所有党员正心修身的必修课。(记者/谭怡/史冬柏)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