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关于201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  审计人员谈报告 > 正文
审计署成都办陈太俸:小中见大 防微杜渐
发布时间:2016-07-14

近日,国内各家媒体都报道了审计署对全国工伤保险基金的审计结果。拿着这份审计报告,细细读来,慢慢品味,笔者嚼出几分不一样的味道。

着眼于小,小中见大。工伤保险基金,相对于其他社会保障资金而言,总体来说资金量不算太大,可以说是一个较小的局部。但工伤保险的设立,是为了保障遭受工伤事故的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因此对于每一个需要救助的个体而言,它又是显得格外重要,可以说是与工伤职工的利益息息相关的“及时雨”。尤其是不幸遭受工伤事故的,很多是家庭的顶梁柱,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和补偿,很容易造成整个家庭生活难以为继。审计署作为国家最高审计机关,组织各地审计机构开展对工伤保险审计,揭示突出问题,推动完善制度,表明审计署一直以来倡导的民生审计、民本审计绝不是一句空话、一句口号。从这个意义上讲,工伤保险基金虽小,却看出了国家审计的大视野。

立足于小,全面覆盖。笔者了解到,近几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等一系列,其中“审计全覆盖”这个概念尤为引人关注。但何谓全覆盖、怎样全覆盖,也是人们关心的话题。2016年开年伊始,审计署即投入重兵全面审计工伤保险基金,也让我们看出了一些端倪。所谓的“全覆盖”,既意味着不留死角、不留盲区,覆盖各类公共资金和单位,也意味着选取重点资金、重点项目,以达到“四两拨千斤”之效果。因此,工伤保险审计虽小,却展现出了国家审计战略的大格局。

不拘于小,防微杜渐。古人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毋庸讳言,此次工伤保险基金审计发现的大量违纪违法问题,有些金额巨大、触目惊心,有些虽然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却如“蚁穴”一般,普遍存在于基金管理的许多环节。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制止,对基金侵蚀的危害非常大。审计署通过细致入微的审计工作,揭示这些或大或小的问题,防止事态进一步蔓延,并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体现了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大智慧。(陈太俸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