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巡视评述 > 正文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深化政治巡视 让全面从严治党利剑更锋
文章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6-08-10

  

  本刊记者 赵振宇

  “巡视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支撑,凸显了党内监督制度的力量。”年初召开的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八大以来的巡视工作作出了高度评价。

  站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十八届党中央审时度势,不断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新理念指导新实践,今年以来,巡视工作继续在探索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越发彰显出利剑之威。

  抓住执政党建设根本,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视

  形势决定任务,也决定着工作的方针和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5月26日在听取中央第九轮巡视情况汇报时强调,要坚定政治方向、坚持问题导向、坚守价值取向,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视。这既是对前九轮巡视工作探索创新的总结肯定,更是对未来巡视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

  总书记为什么强调政治巡视?因为政治巡视抓住了执政党建设的根本。回顾过去各轮巡视发现的方方面面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党的领导不力,党组织没有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对于一个拥有8800多万名党员,在一个13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党而言,如果不重视这些问题,不改变这种局面,势必会影响党的执政能力,侵蚀党的执政基础。

  理论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并被实践所检验。2015年,中央第八轮巡视首次明确提出“巡视是政治巡视不是业务巡视”,并以此为基础,顺利完成了对中央金融单位的集中巡视,有力推动了被巡视单位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产生了良好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方向正确,就要执着前行。纵观今年以来的巡视工作,最大的亮点就是继续坚持和深化政治巡视定位,在政治高度上突出坚持党的领导,在政治要求上抓住党的建设,在政治定位上聚焦全面从严治党。中央巡视组坚持从政治纪律、对党忠诚的高度审视和检查被巡视党组织是否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真正体现党对这个地方和领域的领导。省区市巡视和市县巡察积极向中央看齐,深挖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这样的巡视,不仅意在形成震慑,更是要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促进改革发展,进一步彰显“治本”之功。

  深化政治巡视,不仅体现在查找问题的环节,巡视反馈和整改同样要突出政治巡视特点。从第九轮巡视开始,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集中参加反馈会议,充分体现出中央巡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被巡视单位党组织在整改工作中也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头等大事,用实际行动诠释出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意识和政治担当。

  把握共性、突出个性,对中央部门集中开展“政治体检”

  “权力越大,越容易出现‘灯下黑’,强化党内监督,首先要把中央和国家机关管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指示精神,今年的中央巡视工作重点推进对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巡视全覆盖。

  中央和国家机关是制订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部门,如果党组织不能切实扛起责任,抓好中央精神的贯彻落实,就会使中央的决策部署“浮在半空”。特别是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节点,在“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需要通过强有力的党内监督,确保中央政令畅通。然而,从第九轮巡视反馈情况来看,情况不容乐观:中宣部落实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决策部署存在差距,国资委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进度缓慢,司法部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存在“中梗阻”现象……32家单位中,至少有29家被明确指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力,提醒着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迫在眉睫、任重道远。

  把握共性,也要突出个性。结合行业领域、文化历史等特点,查找出被巡视党组织存在的个性问题,“政治体检”才更有针对性。以检谋私、“卖牌”收费、贴着海关发财……第九轮巡视反馈中的一系列“硬词”,凸显出中央和国家机关权力运行中的顽疾,倒逼这些单位通过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更好地解决深化改革、依法执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自觉在全面从严治党上作出榜样。

  聚焦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可偏废其一。中央第十轮巡视明确提出,要把纪委、纪检组摆进去,检查监督责任履行得怎么样,“探头”作用发挥了没有。这一做法充分体现出咬住“责任”不放松的要求,不仅是政治巡视的又一次深化,也是对纪检体制改革成果的一次检验。

  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以来的两轮巡视共覆盖64个中央部门、事业单位党组织,在一届任期内实现巡视全覆盖的目标正在扎实推进。省区市巡视也全面发力,目前已有30个省区市实现对市县的全覆盖。全覆盖本身就是震慑,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党“党内监督没有例外、不留空白”的庄严承诺正在得到兑现。

  围绕政治再巡视,“回马枪”体现党内监督韧劲和严肃性

  承载着各界的厚望,中央巡视“回头看”从今年开始正式“出招”。两轮巡视共对8个巡视过的省市开展“回头看”。王珉、杨鲁豫、苏宏章、王阳等省级领导干部和一批厅级领导干部在巡视期间落马,让人们充分感受到“回马枪”的威力,提振了对党内监督的信心。

  中央明确提出,“回头看”是围绕政治的再巡视。这意味着各巡视组必须与时俱进落实政治巡视要求,用政治的眼光,重新扫描地方党委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等情况。山东一些关键岗位干部调整过于频繁集中,辽宁一些领导干部肆无忌惮拉帮结派……从第九轮巡视反馈情况来看,“回头看”实现了对没见底的问题“再了解”,对没发现的问题“再发现”,形成了有力“再震慑”,提醒着地方党委必须时刻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位。

  巡而不改,不如不巡。如果被巡视单位的整改工作有头无尾或者流于形式,不仅解决不了问题,更会削弱巡视工作的震慑力。因此,上一轮巡视的整改情况,自然也成为“回头看”的重要目标。总体看,中央巡视后,被巡视地方党委都拿出了不少整改举措,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整改不力甚至敷衍整改等情况,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安徽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边改边超”,湖南领导干部亲属子女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没有整改到位……在第九轮巡视反馈中,这些问题均被一针见血指出,释放出不是巡视一次就“万事大吉”的强烈信号。

  在中央巡视的示范带动下,天津、河北、吉林等多个省区市也开展了巡视“回头看”,政治定位上聚焦全面从严治党,方式方法上做到攻其不备,目标任务上推动问题见底。与此同时,市县巡察工作也探索开展了“回头看”,努力破解“巡察一阵风、巡完就轻松”问题,体现出党内监督的韧劲和严肃性。

  巡视监督永远在路上。“回头看”充分显示出党中央对形势的判断冷静清醒,全面从严治党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在未来的巡视工作中,“回头看”必将成为常态,“回马枪”将会更多、更有力地杀出。

      (原文地址:http://zgjjjc.ccdi.gov.cn/bqml/bqxx/201608/t20160804_84888.html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