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烈庆祝审计机关成立30周年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中国新闻网:中国审计机关30年审计近50万官员 挽回损失1.2万亿
 
【时间:2013年09月16日】 【来源:2013年09月15日 中国新闻网】字号: 【大】 【中】 【小】
             
    中国审计署15日在北京公布数据显示,审计机关成立30年来,直接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1.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共审计各级官员近50万名,移送违法违纪事项和犯罪案件线索4.2万件。

    1983年9月15日,中国审计署成立。作为“公共资金的守护者”,审计机关对中央预算执行等情况一年一审,同时还就中央重大政策措施的落实、重大投资项目和重大公共事件等开展专项审计,累计直接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1.2万亿元。据其最新发布的绩效报告,2012年,审计署每花1元财政资金,可为中国带来直接经济效益116元。

    中国目前已全面推开对各级各类官员的经济责任审计。30年来,全国审计机关共审计官员近50万名,其中省部级官员215名;相关部门参考审计结果,对1.8万多人给予免职、降职或撤职等处分,共8500多名涉事人员被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处理,共移送4.2万多件违法违纪事项和犯罪案件线索。

    过去30年间,审计机关还参与700多件法律法规的立法协调工作,建立健全了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从2003年首次向社会公告“非典”专项资金的审计结果开始,审计机关已累计公告审计结果2.4万多篇,并大力推动预算、“三公经费”、审计后整改情况的公开。2006年以来,根据审计建议,有关方面建立健全制度4.4万多项,促进了财政、金融、投资、国有企业等多领域改革。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15日表示,审计机关一定会当好公共资金的守护者、反腐败的利剑、权力运行的‘紧箍咒’、深化改革的“催化剂”。(董冠洋)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