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会基本情况规划与计划课题管理学会会议培训与学习学术交流审计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研究  >  刊物查询 > 正文
 
2016年第二期目录、摘要
 
【时间:2016年07月14日】 【来源:《审计研究》杂志社】字号: 【大】 【中】 【小】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审计考论                                                           

                                                                             方宝璋 何瑞铧

2.审计机关审计质量保证体系探讨

                                                                             费 

3.美国联邦政府治理年末“突击花钱”的经验与启示——兼论国家审计如何促进年末“突击花钱”的治理

                                                                              汪德华  

国有企业审计研究[两篇]

4.英国国有企业审计研究

                                                                                 杨建荣

5.德国联邦审计院公共企业审计情况与借鉴

                                                                               蒋 

6.PPP 模式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的特点、机制与路径研究

                                                                                 孙凌志 贾宏俊 任一鑫

7.政府审计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监控研究

                                                                                  蔡   

8.年报预约披露、时间压力传导与独立审计质量

                                                                                  余玉苗 宋子龙 刘颖斐

客户产权差异、审计收费和审计质量关系研究——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齐鲁光 韩传模

10.会计稳健性、审计质量和债务成本

                                                                                   郑登津 闫天一

11.审计师变更、前任审计师任期和会计信息可比性

                                                                                    谢盛纹 刘杨晖

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转制的影响研究——合伙人层面的分析

                                                                                     韩维芳

13.专用性资产要素配置与审计运营效率

                                                                                     陈  袁天荣

14.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财务绩效

                                                                                      叶陈刚   张立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审计考论

方宝璋 何瑞铧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从中央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下设有审计机构,一些部门和单位内部设置审计机构或人员,全国各大中城市有不少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从事审计执业活动。与此相适应,中央至地方各省制定颁布了一些审计法规作为审计监督的依据。新中国成立初期审计在建立正常的经济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严肃财经纪律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由于经济体制的限制和思想上的认识不足,至1956年,政府审计机构被财政监察机构取代,内部审计、社会审计被取消。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审计也表明特定历史时期的审计模式的发展受制于该时期的经济体制、思想认识,是经济体制、思想认识的产物。

审计机关审计质量保证体系探讨

 

【摘要】 审计质量保证体系的概念源于生产领域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与审计质量监督体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和政府赋予国家审计新的历史使命,审计机关必须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国家审计从机关管理模式、审计方式、技术方法等方面都将进行改革,审计机关审计质量管理也面临诸多新的挑战。本文借鉴生产领域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审计准则确定的基本原则框架之上,结合我国审计工作的实际,提出构建审计机关审计质量保证体系的设想,并从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审计质量监督体系以及审计质量监督体系促进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完善三个方面对国家审计质量保证体系的框架设计和运行规律进行论述。

美国联邦政府治理年末“突击花钱”的经验与启示

———兼论国家审计如何促进年末“突击花钱”的治理

汪德华  

【摘要】 年末“突击花钱”是我国预算执行审计中的突出问题,媒体、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对此都高度关注,但有关这一问题的讨论鲜见参考其它国家的经验。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联邦政府的“突击花钱”问题也曾引起广泛讨论。本文梳理了美国“突击花钱” 问题的产生背景,分析了问题产生原因,为缓解“突击花钱”问题所采取的主要治理措施及其效果评价,突出强调了美国审计署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和功能。结合美国经验,中国的“突击花钱” 问题是计划因素、预算制度和支出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通过加强审计监督,调整支出结构,延长预算编制时间,实施跨年滚动预算等方法综合解决。

英国国有企业审计研究

杨建荣

【摘要】 英国国有企业经历了国有化与私有化交织的漫长而复杂的发展变迁,英国也逐步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国家审计监督体系,值得中国国家审计研究与借鉴。本文从英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和监管体系安排出发,系统分析了英国审计署对本国国有企业进行审计的法律依据、对象、范围、程序和方法等,并基于英国审计署1984年以来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从一般财务收支审计、特定事项绩效审计、私有化审计等角度对英国国有企业审计的重点和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在阐述其审计结果运用途径的同时,提出了英国的经验对于当前深化国企改革特定历史阶段加强我国国有企业审计的重要启示。

德国联邦审计院公共企业审计情况与借鉴

 

【摘要】德国联邦审计院对公共企业特别是国家参股企业开展的审计监督,对我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国有企业审计监督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在梳理德国公共企业的分类及相应的审计监督制度的基础上,归纳德国联邦审计院对公共企业的审计监督的特点,包括分级审计监督和分类审计监督相结合、实施多层面监管、灵活运用多种审计手段等。结合国务院有关国有企业改革措施的要求,针对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审计监督,建议加强对国有企业投资主体的审计,完善直接审计对象筛选机制,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进一步拓展审计结果的运用渠道,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制定等。

PPP模式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的特点、机制与路径研究

孙凌志 贾宏俊 任一鑫

【摘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简称PPP模式) 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分析对PPP模式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案例归纳了目前PPP模式建设项目的主要实施方式和合同特点,深入剖析了PPP模式建设项目应区别于传统建设项目的审计重心调整、审计内容深化、审计方式变化等三个方面的监督特点。结合其审计监督的特点,论述了适用于该模式的基于全生命周期视角侧重价值审计监督、基于风险合理分担视角强化合同审计监督和基于国家治理视角重视事前审计监督的国家审计监督机制。为提高国家审计监督的能力和水平、规范PPP模式建设项目运作和可持续发展,最后从项目实施过程、项目管理要素、参与主体关系等三个维度阐述了PPP模式建设项目的国家审计监督路径。

政府审计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监控研究

   

【摘要】 银行业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作用,银行业安全对金融安全有着重要影响。维护银行业安全的重心之一在于防范系统性风险。本文以20072014年A股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以接受审计的8家上市商业银行作为系统重要性银行的代表,旨在考察政府审计功能发挥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监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功能发挥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政府审计功能发挥有助于防范系统性风险,且政府审计的这种功能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政府审计促进金融机构稳健运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滞后期,且通过改善资产质量和提高流动性来实现;促进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是政府审计监控系统性风险的有效路径之一。本文的研究为政府审计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安全提供了直接经验证据,为进一步强化政府审计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年报预约披露、时间压力传导与独立审计质量

余玉苗 宋子龙 刘颖斐

【摘要】 论文以20072012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年报预约披露时滞与审计质量的关系,检验了该关系是否受截止时间压力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财务报表审计质量存在着随年报预约披露时滞的延长而降低的异常现象。该异常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审计师受到了审计当年年报预约披露时滞与上年年报实际披露时滞之差所产生的截止时间压力的传导,这使年报预约披露时滞所代表的审计投入有效性受到损害,最终导致审计质量下降。进一步研究表明,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更能抑制截止时间压力对审计质量造成的不利影响。上述发现扩展了独立审计质量影响因素方面的相关研究,为监管机构进一步推动实施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战略提供依据。

客户产权差异、审计收费和审计质量关系研究——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齐鲁光 韩传模

【摘要】 在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框架下,重大错报风险成为分析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关系的逻辑起点。我国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存在明显差异,异常高收费和异常低收费成因有别,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关系也应区分不同产权客户和异常收费方向分别加以研究。利用20072012年上市公司数据检验发现:民营企业异常高审计收费和异常低审计收费情况下审计质量均会下降;但国有企业不存在审计收费过高和过低影响审计质量的情形。进一步检验发现,2010年实施的《会计师事务所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较为有效地抑制了审计收费不当导致的审计质量下降,验证得出当前资本市场条件下仍需进一步加强审计收费监管,且有必要实施分类监管。

会计稳健性、审计质量和债务成本

郑登津 闫天一

【摘要】本文以2003-2013年的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了会计稳健性与审计质量对企业债务成本的交互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发现企业会计稳健性程度越高,企业的债务成本越低;企业的外部审计质量越高,企业的债务成本越低;当企业外部审计质量越好时,会计稳健性对债务成本降低的效用越小;反之,当企业外部审计质量越差时,会计稳健性对债务成本降低的效用越大。在进一步分析中,还发现这种替代关系,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这说明会计稳健性和审计质量均有利于降低债务成本,而且会计稳健性与审计质量这两种机制在降低债务成本上呈现替代的关系。

审计师变更、前任审计师任期和会计信息可比性

谢盛纹 刘杨晖

【摘要】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是制定会计准则的主要目标之一。采用2005-2014年我国沪深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审计师变更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以及前任审计师任期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经验证据表明:整体而言,发生审计师变更的公司其会计信息可比性要弱于未变更审计师的公司;考虑审计师与客户之间的密切程度后发现,前任审计师任期越长,审计师变更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负向关系越为明显;进一步地,不同变更方向对可比性的影响存在差异,升级变更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削弱程度不明显;同时,公司在审计师变更后呈现出“可比性回转效应”,即随着继任审计师任期的增加,可比性有逐渐恢复的迹象且其与未变更审计师的公司的差异亦逐渐缩小。

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转制的影响研究——合伙人层面的分析

韩维芳

【摘要】会计师事务所的特殊普通合伙转制改变了合伙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现有研究直接关注转制的影响,本研究从审计合伙人执业质量变化的视角来评价转制的效果,有利于解释转制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在转制产生影响之前,项目负责合伙人具有较低的审计质量;在转制产生影响之后,项目负责合伙人的审计质量有显著改善;转制对项目负责合伙人的影响仅体现在小所中。这表明,转制后,有过错合伙人的法律责任增加,从而负责项目执行的项目负责合伙人的审计质量有改善;转制对大所合伙人的影响较小,支持声誉理论,即大所合伙人基于声誉的考虑已经保持了较高的审计质量。

专用性资产要素配置与审计运营效率

  袁天荣

【摘要】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目标是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审计收入,相应地,审计运营效率表现为审计质量和收入均衡的组织效率。事务所的资产具有很高的专用性,资产配置取决于组织治理。本文从分析专业性资产经济特征入手,在组织自主治理框架下,假设注册会计师个人努力为帕累托最优,研究专用性资产中准公共物品和注册会计师人数的配置效率,即审计质量和收入均衡的分布状态,以及运营效率的帕累托改进。研究表明,专用性资产中的准公共物品要素,对运营效率的帕累托改进具有推动作用,有利于同时提高审计质量和收入。

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财务绩效

叶陈刚   张立娟

【摘要】以2007—2014 年中国A 股上市的2176 家公司13310 个观测值为样本,实证研究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财务绩效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且这种影响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没有明显区别。总体来看,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按照股权性质进行分组回归的检验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因股权性质的不同而表现出显著差异。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国有企业样本中,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这说明虽然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形式上都开展了内部控制建设,但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效果不显著,而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却能够对财务效益产生真正推动作用。

【关闭】    【打印】
  版权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审计学会  技术支持: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 本站电话:010-82199820
本站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号(邮编:100086) 备案编号:京ICP备19011981号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