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路径: 首页  >  热点专题  >  研究型审计  >  深度报道 > 正文
江苏省审计系统以研究型审计促审计质量提升系列报道之六
难忘的审计
发布时间::2022-01-21      文章来源:江苏省审计厅

视频:https://v.qq.com/x/page/b3318yflcty.html?sf=uri

2021年1月至6月,江苏省审计厅组织全省13个设区市审计局,开展全省土壤污染防治专项审计调查。面对全新的领域,陌生的专业,审计人从“不会审、不敢审”的摸索前行,到硕果累累、信心满怀,这期间,他们走过了一段难忘的审计之路。

听听参审人员怎么说---

省厅资环处项目主审 龚怒:

全省土壤污染防治专项审计调查,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措施,是推进绿色发展的有力举措,也是对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一次全面“体检”。

这次审计,我们坚持全省“一盘棋”,统一号令、上下联动、横向互动、深入研究、成果共享。审计过后,不但审计人员感觉业务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地方主管部门也反馈说审计大大促进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

 

南京市审计局审计小组副组长  刘平:

土壤污染防治审计项目新、专业性强,为了做好这个项目,我们全过程坚持研究型审计。审计前,我们向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去取经求教;现场邀请专家分组指导、综合研判、精准把关,运用地理信息、物联网技术锁定问题线索;审后,认真总结审计经验,为以后开展此类工作夯实基础。

经过这次审计,我们深切体会到土壤污染的长期性、累积性和隐蔽性,土壤污染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避免走入先污染后治理的困境。

 

无锡市审计局审计小组主审  张潜:

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专业性强,问题不容易察觉,每当我们在审计现场被附近居民询问“能不能住”“种出的粮食能不能吃”时,我深感要把土壤污染防治情况审全、审深、审透的责任重大。

面对土壤污染防治题目新、专业性强的特点,我们向专家和行业一线工作人员虚心求教;发扬“铁脚板”精神,现场勘查每一块土地,反复测量核对每一项指标。坚持边审边学,每天汇总难点疑点,开展集中讨论,第二天带着问题走现场,这让我们在最短时间里基本掌握了审计技巧。

 

徐州市审计局审计小组主审  卓瑞丽:

记得现场走访核查受污染耕地风险管控措施时,发现当地居民在零星受污染地块上种植了蔬菜和草莓。我们劝说拔除,老百姓觉得“没啥事,拔了怪可惜”。虽然后来当地政府出面进行了清除,但群众的质朴想法,让我更加认识到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意义。

在核查是否在基本农田集中区域新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时,我们注重加强审计研究,融合新思维新技术,使用ArcGIS图斑比对分析方法大大提高了取证速度和工作效率。在今后工作中,我将把这些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为更好开展其他项目打下良好基础。

 

连云港市审计局审计小组数据主审  张懿喆:

这次审计专业性强、难度大,我们在工作中注重调查、分析和研究,积极探索运用“3S”技术和数据分析手段开展审计,取得了良好效果,收获满满。我深感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任重道远,需要进一步增强公众的土壤污染防治意识,让土壤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这次审计,锻炼了我在短时间内跨专业跨领域学习的能力,培养了攻坚克难的意志和品格,提高了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手段核查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开展同类型审计项目和做好研究型审计打下了坚实基础。

 

淮安市审计局审计小组主审  张琼:

土壤污染防治审计项目涉及的内容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在项目进点前,我便整理了省厅下发的相关政策法规,将审计工作方案与政策法规相对应,以便更好地开展现场审计工作。

按照“数据先行”的原则,在正式进点后第一时间就进行了数据收集,运用AcrGIS技术,对农用地分类数据、地理国情数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等进行叠加分析,筛查疑点与线索,锁定重点事项。

通过这次审计,我更加感受到学习掌握和熟练运用政策法规、数据分析方法、AcrGIS技术的重要性。

 

泰州市审计局审计小组主审  卫晓萍:

作为这次市局审计小组的主审,我感受最深的是对受污染建设用地修复项目的审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出台时间短,土壤修复案例少。面对初次接触的领域,我们拜访专家,实地查看修复现场,认真研究项目的设计图纸、施工方案等技术资料,对照技术指南进行研究分析,跟相关人员沟通交流,边审计边总结,最终指出修复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指出后,所在地区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带队与审计组进行交流,项目现场进行及时整改,避免了二次污染。看到自己的努力发挥了作用,很有一种满足感。

出品:审计署审计宣传中心 江苏省审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