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之光 |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审计局:秉持“蒙古马精神”奋发向前不停歇
“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在这片通达辽阔的科尔沁草原上,新时代通辽审计人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秉持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驱动,用忠诚和实干书写着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壮丽诗篇。
近五年,通辽审计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谋划开展审计项目,推动相关部门单位建章立制、完善治理、科学发展。2022至2024年,通辽市审计局连续3年在全区审计机关综合考评中获得“优秀”等次。今年初,他们被表彰为“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
把牢政治方向
“理论强,才能方向明、人心齐、底气足。”通辽市审计局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他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通过健全完善相关制度、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强化重点工作督查督办等方式,将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进一步细化实化制度化。近年来,他们通过解读文件、实地督导等方式,持续加大对县(市、区、旗)审计局的指导力度,推动全市审计系统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审计工作面临全新挑战和更高要求。用高质量的审计工作服务和保障区域高质量发展,成为摆在通辽审计人面前的紧迫课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通辽市审计局紧扣改革发展大局,以党建业务深度融合为突破口,总结提炼党建工作法,将政治理论与审计业务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审计监督新路径,为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贡献力量。
围绕党中央对内蒙古发展提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战略部署,2022年,通辽市审计局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及政策落实情况审计。
该项目涉及区域广、时间跨度长、投资金额大。在审计项目启动阶段,局党组同步成立临时党组织,将党的领导贯穿审计项目始终。一方面组建实地指导小组,抽调财务、工程、计算机、法律等专业骨干,深入项目一线了解实际情况,根据现场反馈灵活调整策略,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另一方面,搭建高效的线上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各项目的实时调度,并针对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中研讨,及时给予指导。
组织保障与人才支持的双轮驱动,为项目推进注入强劲动力。最终,审计人员发现部分地区在高标准农田政策落实、项目实施、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存在问题,提出审计建议,进而推动资金规范使用,提升了高标准农田项目的综合效益。该审计项目获得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一等奖。
审计人员在高标准农田审计现场踏勘
赋能创新发展
一提到内蒙古,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辽阔的草原、广袤的沙漠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而在内蒙古自治区审计系统内,当谈及通辽市审计局时,首先想到的是其领先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成果。作为自治区审计数字化改革的先行者,该局通过构建智慧审计平台、创新大数据审计模式,不断提升审计质效,形成了鲜明的工作特色。
近年来,通辽市审计局聚焦“科技强审”持续发力,于2020年在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建成了政府预算执行全覆盖审计系统、政府投资审计监督全覆盖系统、审计业务监管系统等大数据审计应用平台,实现对市县两级预算单位和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全覆盖。
丰硕成果的背后是通辽审计人矢志不渝的前进斗志和审计信息化建设路上的砥砺创新。
2022年以来,他们研究建设了全区首个数字化审理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审计和审理两个维度实现对审计现场的全流程管理、全过程控制;2024年,他们持续深化技术创新,建成了全区首个地理信息智慧资环审计平台,探索无人机、地理信息技术在资环、农业等领域的运用。
“平台建设只是形式,实现大数据审计技术在审计监督中的应用才是终极目标。”该局借助平台集成模型的优势,开展大数据分析,并逐步实现由“用模型”、“改模型”到“写模型”的转变,有效提升了系统模型的利用率和准确率。
2020年,通辽市审计局组织开展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筹集使用和运行情况审计。审计中,面对庞杂的参保信息和门诊病历处方等资料,审计组经集中研讨,明确了“大数据筛查+现场核实+不定期研判”的工作思路。审计人员靶向研发数据模型,制定了医保数据标准表和定点医疗机构业务数据标准表,通过比对相关信息,筛选出医保支出增长明显、支出总金额较大和床均医疗费用较大的医院。
在对某医院开展的审计中,他们利用医保业务数据,分析出该医院存在某药品医保报销多而实际出库少的问题。经过审理人员现场研判确认,医院采取串换药品的方法违规报销药品等问题浮出水面。
审计人员以点带面,进一步查出医保基金使用不规范、套取医保资金等问题,推动医保主管部门追缴各类违规违法资金。审计促进省、市、县三级政府、医保及医疗等单位出台或修订有关制度34项。该项目获得2021年全国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一等奖。
审计人员在现场核实相关资料
打造“特种部队”
通辽审计人坚持以“立身、立业、立信”为标尺,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夯实审计事业发展根基。
近年来,局党组精心搭建交流培训、以审代训、审计大讲堂等培养平台,既送审计干部到上级机关“取经”,也请专家来局里“传道”,更让大家在项目实战中“历练”。这套“组合拳”下来,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实打实的成果——全局通过审计署计算机中级考试29人,拥有高级审计师、注册会计师、高级软件工程师等中高级以上职称85人,13人被选树为自治区级“四能”审计干部。
“检验审计干部能力的最终考场是审计项目的主战场。”该局以审计项目为第一阵地,推行“双主审、全链条、大兵团”审计模式,为青年干部成长建平台、搭舞台、摆擂台,鼓励青年干部当主审、挑大梁。一批在实战中淬炼成长的审计新锐,已成为通辽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骨干力量。
2022年,通辽市审计局开展了科尔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审计。这是通辽市重点生态修复项目,投资金额大、实施面积广、工程量大。如何高效开展审计项目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局党组的支持下,“90后”审计新兵勇挑主审重担,通过创新构建数据模型对资金流向进行量化分析等方式,精准识别出疑点线索。经相关验证后,形成问题清单移交现场核查组实地取证,快速锁定问题。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审计发现的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规范项目管理、加快项目进度、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有效提升了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起点上,通辽审计人以“归零”心态再出发。他们将既往的荣誉与经验沉淀为前行的基石,继续发扬“许党报国、执审为民”的优良传统,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审计力量。
文字:江飞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