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之光 | 90后主审的“乡土方程式”

来源:审计宣传中心 时间:2025-03-31

盛夏的湘西,烈日炙烤着蜿蜒的田埂,一名背着电脑、手持笔记本的年轻人,正站在水田旁与村民核对惠农补贴数据。他,是审计署长沙特派办农业审计处龙昱宁。

七年来,龙昱宁的足迹遍布40余个县,行程上万公里,用审计人的“火眼金睛”守护涉农资金安全,以“泥土味”的钻研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从账册数据到田间地头,从查出虚报冒领的“蛀虫”到为搬迁困难群众发声。在乡村振兴的广袤图景中,写下“90后”独有的担当:“审计不是冷冰冰的查账,而是带着温度守护每一粒稻谷背后的民生重量。”

审计罗盘点亮“新锐路”

审计署长沙特派办农业审计处现有8人,“90后”干部5人,近年来1人获评全国审计机关先进工作者,2人获评审计署优秀审计案例先进个人,多人获评审计署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他们在特派办农业农村审计队伍中颇具影响力,近年来查处的有关农村学生营养餐补助金等问题在全国引起较大震动。

2023年长沙办独立或牵头实施的4个项目获评全国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获评一等奖的就是农业处的项目。

干事创业的激情是取得成绩的关键。“我们处每个人都想办事、能办事、办成事。比如,2024年处室8个人分散在4个不同的项目点上,每个小组查重大问题线索的时候都‘拧成一股绳’,项目均能有所突破。”负责处室工作的黄凯副处长说道。

2020年龙昱宁(左一)在某扶贫审计现场

谈及工作7年担任6个审计项目主审的经历,龙昱宁说,“我的成长离不开导师的悉心培养,这种‘师傅带徒弟’的制度效果非常好。”

长沙办构建了实务导师、项目导师和专业导师“三维立体”导师制。新入职的青年由处长担任实务导师领航职业发展,审计现场由审计组长作为项目导师淬炼实战能力,日常培养由业务能手担任专业导师夯实基础技能,为青年干部打造高标准职业发展通道。

“我先后跟随的两位处长各有所长,周蓉处长善于打‘七寸’,直击问题关键,碰到重大的违法违纪问题线索都能成功突破。陈月昆处长擅长整体谋划,常指导我们提前布局,避免临阵磨枪。”

据龙昱宁观察,持续稳定跟着处长学习的年轻同事,往往成长都比较快。“我自己就是个例子,刚上班的时候,连写审计取证单和审计底稿都需要同事们手把手指导,但是不到一年我就当上了主审,特别感谢处长给我‘压担子’,帮助我成长。”

惠农光谱上的政策阳光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回忆起获评一等奖的某省涉农补贴项目的审计过程,主审龙昱宁历历在目。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底线,是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关切的事,也是此次审计的重点。“我们走访了4个县多个村,发现水稻种植成本不断上涨,农民普遍不愿意种水稻了,甚至连大户们也在减少种植。”

审计组在某县走访时,有人提到,隔壁县水产养殖发展得很成功,很多人不怎么种田了;也有大户说,本县这几年农业补贴比较可观,比隔壁县高很多。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龙昱宁立即对隔壁县展开深入分析,从数据上看,当地领取补贴人员结构明显不合理,既有七八岁的孩童,又有八九十岁的老人,很多银行账号还是连号的,存在集中套取资金的嫌疑。

“同时取现、同时转账等套取资金问题的精准核查方法,是在办里定期组织的主题沙龙中学到的。当时医保项目的主审分享过一个案例,他们曾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医保卡多次、同时在同一个药房刷卡购药的问题疑点,没想到这次派上了大用场。”龙昱宁说。

在审计署农业农村审计司的有力指导下,此次审计成效显著,多位中央领导同志在审计署上报的信息上作出重要批示。该县上缴、补发资金上亿元,推动制定完善省级制度10余项,国家相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彻查相关问题,全省举一反三开展惠农补贴资金检查三年专项行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也得到了多位中央领导同志的圈阅。

2021年易地扶贫搬迁审计项目现场

近年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长沙办农业审计处既用数据穿透涉农补贴乱象筑牢粮仓根基,更以问题导向打通易地搬迁政策堵点。2021年,长沙办按照审计署农业农村审计司的统一部署,对广西某县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相关事项审计。

“我们处接到任务时定下了目标,重点揭示制约群众留得住、能就业的因素。”主审龙昱宁说。在入户访谈时,审计组听到有搬迁群众抱怨,隔壁邻居可以拿到城里的低保,他们却只能拿农村的低保,一个人一个月就要少几百块钱,家里压力很大。

审计组入户核实领取城市低保情况

“核实这个线索的难点在于城市和农村的界定,该省大大小小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数以百计,有些地区城市和农村的地理边界比较模糊,难以准确判断。”

审计组随即采用结构性分析的方法,对领取低保人员的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他们发现,在三分之二的安置小区中,困难群众的低保领取都存在一部分领城市低保、一部分领农村低保的情况。经过数据分析和比对,审计组认为,数十万搬迁群众存在应拿未拿城市低保的情况。

在找该地民政部门商谈时,该部门负责同志解释道:“目前,搬迁群众领取城市低保的政策还没有细则,这个惠民政策落实起来存在一些难点。”审计组态度明确,有中央精神,涉及百姓福祉,让搬迁群众享受城市低保势在必行。审计组调阅了许多资料,将中央相关的文件精神及云南、贵州等省份已经出台实施细则的情况汇总起来,交予民政部门参考。

经过反复沟通,该部门负责同志终于被审计组一心为民的真诚态度、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所打动,消除了现阶段“缺乏政策依据”的顾虑,接受审计组建议,出台实施细则完善相关政策。细则明确规定,搬迁入住城区安置点的困难群众只要满一年,就可向相关部门申请城市低保。

广西民政厅接受审计建议,开展惠民政策宣传活动

随后,广西民政厅先后印发3份文件,在全区民政系统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大排查”工作。当年,全区对500多个易地安置点开展了入户排查工作,覆盖59万搬迁群众,针对新增纳入低保体系以及从农村低保转为城市低保的人员,专项补助资金达约1800万元。这一暖心举措,不仅让搬迁群众实打实获得实惠,也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了审计工作背后蕴含的人文温度。

农林深处种星光

烈日炎炎,长沙办广西乡村建设审计组的成员们正顶着烈日,在芒果园辛勤地采摘芒果。志愿者们穿梭于林间果下,切身感受着农业生产的艰辛,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乡村产业发展的认知。

近年来,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乡村产业振兴,长沙办陆续组织了“扶贫带货上林县大米”“夏收采摘 助农益农”等活动,帮助广西困难地区销售大米、芒果等农产品。

 

2023年“夏收采摘 助农益农”志愿者活动

“广西有很多好的农产品,只是大家不太了解,没有销路。我们在延伸审计时听到农产品滞销的情况,就策划了一个卖大米的活动。”龙昱宁说。

2020年,长沙办农业审计处的同事们购买了几袋上林大米,请办里的食堂帮忙煮,并制作宣传彩页“农业审计处请大家品鉴上林大米”,反响很好。办里同事们陆续定了上千斤,到今年还有同事在持续订购。

“我们去产地看过、尝过,对这些农产品的品质有信心。买了送朋友,很多朋友觉得不错,之后也自发地购买。”

长沙办农业审计处在严把惠农资金安全关的同时,更化身“爱心助农志愿者”解民忧。从审计监督到消费帮扶,这份带着泥土芬芳的审计答卷,既算清政策落实明白账,更算好民生温度暖心账,这支经济监督的“特种部队”正以专业与热忱,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续写赤诚与担当。

报道:审计宣传中心 宋昕桐

责任编辑:唐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