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范丨严把审计质量、提升工作水平……深入开展“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
求真求实提升工作水平
审计署武汉特派办分党组高度重视“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从严从紧加强管理,求真求实提质增效,全方位提升各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聚焦行动要求全力推进落实。成立“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领导小组,科学统筹谋划,压紧压实责任,逐条逐项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领导,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全力推进工作落实。下发任务清单,跟踪任务进展,动态更新台账,实现挂图作战,做到指标可量化、责任有落实。
聚力求真求实促进科学规范。坚决做实研究型审计,通过召开审计项目研究分析会,组织专题研讨,开展青年干部培养大讨论和编写常用数据查询指南等方式,总结分享经验,交流案件线索和信息核查思路方法,提高数据分析水平,提升能力素质。统筹项目实施,狠抓业务流程,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突出重点事项管控,严格落实外部延伸调查的事前报备等。加强跟踪督促,提升审计整改质量,定期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做好督促提醒,加强整改质量审核把关,确保整改结果认定规范准确。
聚合教育引导锤炼过硬作风。突出教育引导,锤炼干部过硬作风,推动党员干部知责想为、尽责善为。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推进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深入开展警示教育,严格落实各项纪律规定,强化家风教育,开展“家训家书传家风”等主题活动,对新录用公务员进行依法文明审计、廉洁从审等专题讲授,扣好“第一粒扣子”。持续规范机关内部管理,做好制度清理,修订印发内部管理制度,发布公文内部审核工作提示,坚持用科学完善的制度管人管事。
构建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审计署兰州特派办高度重视“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立足经济监督定位,加强审计现场管理,规范审计行为,构建起覆盖审计项目组织实施、线索核查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审计工作有规可依、审计行为有据可循。
制度筑基,构建规范审计行为的“四梁八柱”。以构建全面有效的审计制度体系为抓手,打造科学规范开展审计工作的坚实基础。印发进一步明确有关审计事项清单管理各环节责任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审计取证单编号规则及工作流程的通知,细化填报标准、责任主体、审核流转及监督程序,实现对审计事项的全面监管,有效规范审计行为。制定审计信息登记销号管理办法,建立台账、严格管理,动态更新掌握进展及采用情况并定期通报,确保审计信息轨迹完整清晰。
靶向发力,打造防范审计风险的“铜墙铁壁”。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在人员管理上,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制度,坚持每日报告人员动态、每周汇报工作动态、每半月汇报重点审计事项进展;组织签订《廉政承诺书》《保密承诺书》,加强保密、廉政检查监督。在审计程序上,从严审批外部调查等事项。在审计质量控制上,及时对审计现场管理、质量、移送、整改等方面进行优化完善,促进审计人员树立“人人都是最后一道关”的理念。
精细把控,筑牢提升审计质量的“坚实堤坝”。坚持从审前研究到审后总结全流程精细把控审计质量,推动审计工作从程序合规向质效并重转变。在审计实施中,聚焦“国之大者”研究党中央政策规划、被审计单位和地区总体情况,确保审到点子上、审到紧要处;聚焦问题线索研究审计证据,做到了然于胸、滚瓜烂熟,确保审计查出的每一个问题证据充分适当、定性准确客观。复核审理中,安排审理人员全程跟踪了解项目进展,与审计组同步研究最新政策、工作要求和被审计单位意见等,促进审计成果提升。审计结束后,审理人员系统梳理分析审计发现典型问题的定性和表述,总结经验教训,有效提升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审计组扎实开展项目总结评估,从审前谋划、审中组织、审后整改等关键节点复盘审计过程,多方面归纳经验方法,形成可复制的审计思路和方法,为后续项目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科学规范加强审计监督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审计机关深入开展“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着力在审计立项、审计组织实施、审计成果利用、审计整改和审计作风五个方面下功夫,科学规范加强审计监督。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大政方针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突出重点开展审计,围绕提内需、强产业、促改革、扩开放、惠民生、防风险、促履职7个重点方向强化监督,发挥审计“查病”“治已病、防未病”重要功能,切实提高审计监督质效,促进各地区、部门和单位把中央及自治区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护航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开展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推动提升财政科学管理水平,保障重大战略、重大政策和改革举措落实;开展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审计,促进精准落实税费政策和严控税收优惠风险;开展工业振兴专项资金审计,促进规范资金使用管理,推动自治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大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审计力度,助力打造优质工程、绿色工程、廉洁工程,推进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完善国资监管体系,促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开展部分县(市、区)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审计,促进农业保险政策贯彻落实、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开展区直高校和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发挥教育、科技、人才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聚焦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吉林省吉林市审计局立足经济监督定位,深入开展“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切实提升审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在学习教育方面,将“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与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统筹谋划、有效结合,深刻查摆存在问题,认真落实整改任务,切实做到学习教育与审计工作深度融合,为提升审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筑牢思想政治根基。
在审计立项方面,坚持系统思维,科学谋划审计项目。把立项当课题研究,坚持以省、市改革发展目标和政策导向为依据,加强审计项目立项可行性评估,确保审计项目重点与国家、省、市重大战略一致。健全完善审计项目库,加强项目间的统筹融合,做好预算执行审计、经责审计、资环审计、专项审计项目计划安排上的统筹衔接,实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
在审计组织实施方面,聚焦主责主业,抓住政策、资金等要素,按照“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这条主线,深入开展“穿透式审计”,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项目质量。注重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吉林地区的审计业务指导,及时解答县(区)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提升审计干部专业精神、专业思维、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推动提升吉林地区审计的质量和水平。
在审计成果运用方面,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资金的审计深度与力度,拓宽审计成果反映渠道,积极推进“纪审”联动监督机制、探索“组审”联动新路径,织牢织密监督网络。
在审计整改方面,建立健全审计整改调度机制,通过现场调研、核查等手段,定期调度审计整改进度,夯实被审计单位整改主体责任,压实主管部门监督管理责任,推动审计查出问题真改实改。
策划编辑:蔡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