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计署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审计纪实系列报道二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04日】
【来源:中国审计署联合国审计委员办公室】
字号:【大】 【中】 【小】

                                
                                                 二、紧张的工作

    在进点会成功亮相之后,苏丹审计组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计划的3周审计时间除去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预留的时间后,现场审计的时间只有17 天。在这短短的17天里,面对完全陌生的国度,面对全新的被审计对象,要不辱使命,圆满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每个组员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使命和责任。正是在这种使命感的召唤下,审计组忍受着四十多度高温的煎熬,顶着漫天黄沙的肆虐,直面蚊虫叮咬以及由此带来的疟疾的威胁,以大无畏的革命乐观精神,激情飞扬,忘我工作着。

    联合国审计时间紧,任务重。接到这个审计任务,组长伍斌心里一直在压力下思考着。这是中国审计师第一次审计大型的维和项目。尽管从3月起大家就在审计署的统一部署下积极地做着准备,收集资料,归纳以前的审计发现,规划审计方案、程序、底稿,分析各审计领域的风险,进行“沙场演兵”,但实战又是另外的一番场景。必须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周密计划,创新工作,全面推进。针对联合国审计的特点,组里已经多次召开了“诸葛亮会”,每个成员来到现场之前都要考虑清楚自己负责的领域审什么?怎么审?联合国审计相对国内审计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审计,审计对象不同,审计环境不同,审计语言不同,这就需要创新工作。

    苏丹审计组在审计过程中,确实有很多创新。针对苏丹特派团的特点,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大量的运用访谈、邮件取证、盘点等工作方法。他们为了提高访谈效率,通过联络官伊德里丝女士向所有部门的负责人发出每一天的访谈计划,保证了审计工作能高效完成。针对审计师人少工作领域多的特点,大家多线同时作战,各领域齐头并进。不能做完一个领域再做下一个领域,时间不允许。张龙和司马江翃利用他们熟练的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和扎实的审计业务功底,综合深入分析和深刻的挖掘数据、认真研究采购案例,从浩如烟海的采购数据中挖掘出一系列值得高度关注的事项。

    年轻的审计师们白天跟客户做访谈,查看资料,晚上回到住处继续工作。整理材料,分析数据,分析原因,编写审计工作底稿,撰写AOM(审计发现的备忘录)。喀土穆经常停电,由于审计时间宝贵,审计组经常是停电不停工。为了保证审计工作进度,同志们就互相配合着用手电照明,继续着他们艰难的“跋涉”。

    组长伍斌说:“在苏达审计组没有个人英雄,是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和互相配合成就了审计组的业绩。”中资公司的房东经常感慨:“中国的审计师真是我们祖国的骄傲。”

                                                  三、痛并快乐着

    在喀土穆工作的时光是艰苦并且快乐的。审计组的战友们在克服来自环境和身体的各种不适忘我工作的同时互相关照,默默奉献,悉心呵护审计组的团结的和谐。

    艰苦首先来自于各种病痛。首当其冲的就是魏元,这个性格温和的女士从北京出发时就感冒了。到了喀土穆连续两天高烧不退。接着就是组长伍斌。到喀土穆后,伍斌一边要统筹全局,支撑着方方面面的联络安排,一边要亲自作战,发挥带头作用。但很不走运,到喀土穆的第二周,冲澡时停电加上地滑,他甩了个四脚朝天。慢慢起身后,他知道尾椎摔伤了。在当地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他强忍疼痛,继续工作。在此后的一个月,他都只能侧着身子坐一半,每次起身,都要经历着撕裂般的痛苦。

    主审赵劲松也得了热伤风。整天用纸巾擦着鼻涕,说话嗡嗡的听不真切。战友们见到他又是心痛又是着急。每次与管理方谈话不得不老是说sorry。喀土穆暴热干燥的气候继续侵蚀着这些来自遥远中国的审计师。在酷热的气候中,很少吃到蔬菜水果,大家都开始感觉身体不适了。张龙看似精力无穷,其实内热严重,常常向战友们索取各种药剂来缓解自身的疲惫和病痛。司马江翃这个联合国审计人员中最年轻的女士,在第二周嗓子痛得完全不能说话。老家在广东最能抗热的陈文春,头上绑着药袋子,脖子硬得每次回头都要把整个身体一块儿转过来。

    喀土穆平均气温在40度以上。晚上沙尘暴不断,伴随着沙尘暴的就是停电。酷热难耐,但不能开门窗,因为巨大的风沙即使透过门缝也能给室内铺上一层黄沙。这时候非洲的毒蚊子开始袭击人类。这种蚊子个儿不大,但飞行速度快,毒性大,战友们戏称其为“蚊子中的战斗机”。虽然审计组带了电蚊香,但没电的电蚊香只是一种摆设。工作要抓紧,在黑暗中,大家汗流浃背,互相帮忙打着手电筒,在沙尘暴的呼啸声中,在毒蚊的叮咬中继续工作。司马江翃最不幸,被毒蚊叮咬的手背和小腿都红肿了,肿得比北京华审宾馆的馒头还大。

    但苏丹组的同志们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面对恶劣的环境、艰苦的生活,他们苦中作乐,相互关心勉励,其中不乏愉悦。审计组在缺医少药的环境中自力更生,配备了自己的“江湖医生”。陈文春是药剂师,他的旅行箱里多半是药品,到了国外以后,上火,中暑,热伤风、肠胃不适和外伤是家常便饭,大家深感自己的药品储备不足,文春的各种特效药成为同志们的救命稻草;司马江翃是拔罐师和营养师,工作之余她给大家认真地拔火罐子;深夜加班心神俱疲时,她给大家端上苏丹组标志性的、人人都喜爱的热气腾腾的方便面;张龙的副业是刮痧,他从国内带来了牛角板和橄榄油,刮痧、揪痧、扯痧,张龙把工作中的专业精神延伸到了医学层面,为审计组的“患者”解除了身心的痛楚;蚊子太多,大家就及时交换灭蚊经验和互相涂抹药膏……

    伍斌歪歪的坐姿、赵劲松的鼻涕、张龙的咳嗽、陈文春僵硬的脖子、司马江翃脖子扯痧后留下的“人工项链”和魏元熬红的双眼,相继成了大家相互“取笑”的快乐,也成了大家牵挂关怀的中心。每个人都累着、痛着、乐着、温暖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