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审计工作今年亮点多 效果好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09日】
【来源:江苏省审计厅】
字号:【大】 【中】 【小】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我国经济社会带来的严重冲击,江苏省审计机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着眼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始终贯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条主线,高度关注政策执行、经济运行和严重经济违规问题,着力抓好预算执行、政府投资、民生资金、国有企业以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等方面的审计监督,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积极发挥审计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取得了良好效果。据统计,截至7月底,全省共审计2828个单位,查出各类违规问题金额44.26亿元,促进增收节支15.84亿元,向司法、纪检监察机关移送案件线索和事项21件;同时,提交各类审计专题或综合性报告、信息、简报等7917篇,被各级党政领导或有关部门批示、采用4632篇(次),促进了有关工作的落实或改进,较好地发挥了审计的建设性作用。总之,今年以来江苏审计工作呈现了“亮点多、效果好”的特点。

    ——进一步拓宽审计思路,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一是树立审计“免疫”的理念。全省审计机关在履行审计监督职能、查处违法违规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站在全局的高度,从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层面提出审计建议,服务领导决策,充分发挥审计的预防、揭露和抵御功能。二是树立审计“跟进”的理念。按照温总理提出的“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的要求,全省审计机关反应敏捷,行动迅速,积极开展对扩大内需、灾后重建等资金运用情况的审计监督,及时揭露问题、提出建议。三是树立审计“一盘棋”的理念。为配合做好审计署对江苏省的有关审计工作,全省审计机关努力建立和完善沟通协调、咨询指导和情况报告等协调配合的机制,自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进一步优化审计组织,努力提高审计工作效能。一是加大全省性审计项目的组织力度。上半年,全省共组织开展26名省属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农村新五件实事工程审计、国际金融危机对江苏省中小企业影响状况专项审计调查等12个全省性审计项目,开展全省性审计项目是近年来最多的一年。二是推行多种审计业务类型和形式相结合。在预算执行审计方面,积极推行“同级审”与“上审下”相结合;在省级财政扩大内需100亿元专项资金审计项目中,采取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对21个省属部门和单位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行与财政审计、企业审计相结合。三是探索与其他部门开展联合审计。经省审计厅与审计署驻南京特派办协商,该厅共抽调10名审计人员参加南京特派办对江苏省开展的7项审计调查,涉及省本级、13个省辖市、9个县(市、区)相关部门。这是一次新的尝试,但取得良好效果。南京特派办评价两家单位“通过紧密合作,优势互补,不仅顺利完成了任务,而且达到了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沟通的目的,节约了审计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合作共赢”。另外,省审计厅还与省太湖办达成了对太湖治理资金项目进行联合审计的协议。注重合作共赢,成为了江苏审计组织方面的一大特色。

    ——进一步创新审计方法,积极推进审计工作现代化。一是大力推进绩效审计。在全省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推进年”活动,全省共安排“独立型”绩效审计项目191个、“结合型”绩效审计项目188个,今年开展的绩效审计项目数是近年来最多的一年。二是不断深化跟踪审计。开展了省级财政扩大内需100亿元专项资金、太湖水污染治理、泰州长江大桥等重点资金和项目的跟踪审计和审计调查,特别是对支援四川省绵竹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实施跟踪审计,促进完善内控制度、健全造价约束机制和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取得良好效果。全省审计机关还注重探索并完善驻点审计、定期审计等多种跟踪审计方式,不断提高跟踪审计质量。三是深入开展计算机审计。适应审计信息化的需要,AO等审计软件在外资公证、交通运输等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全省24个区县财政联网审计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并逐步向地税、公积金等领域扩展;省审计厅组织4个省辖市审计局的计算机骨干,尝试对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开展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积累了经验。总之,今年以来,江苏审计机关开展的多项审计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多次受到省委、省政府和审计署的表扬,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徐建清)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