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调查表明:浙江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30日】
【来源:浙江省审计厅】
字号:【大】 【中】 【小】
    
    2007年,太湖蓝藻危机爆发,江苏无锡及太湖流域其他地区饮用水安全问题引起了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08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浙江外向型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也对环境保护形成了强烈冲击,到底是优先保持GDP增长还是优先保护环境,或者是两者协调发展成为官方和民间争论的热点和焦点。
    根据审计署统一部署,浙江省审计厅组织杭州、嘉兴、湖州三市和部分县区审计机关,对2008年全省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情况开展了专项审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全省各级政府在全球金融危机情况下,积极应对复杂形势,妥善处理环境保护与保增长、促转型的关系,坚持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努力化危为机,加大投入,完善措施,严格监管,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全省各级政府共投入水污染防治项目资金29.12亿元,企业自筹资金40.5亿元,建设水污染防治项目313个。
    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2008年太湖流域COD目标削减比例为9.06%,实际COD平均削减比例为9.73%,主要减排目标超额完成。截至2008年底,杭嘉湖三市COD累计减排任务已完成“十一五”规划总任务的60%以上,为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争取了环境容量,赢得了发展空间。根据《浙江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规定的氨氮、总磷、高锰酸盐2012年近期目标值,从审计抽查的12个省界水质断面监测结果看,三项指标全部达标断面数增长较快,水质呈逐年好转的趋势。2007年至2009年6月底,断面达标数连续翻番,2007年达标数为2个,2008年为4个,2009年上半年达到8个。
    水污染治理能力提高明显。近年来,全省先后组织开展了“千村整治、万村示范”、“万里清水河道”、“三大清水工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工程”、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等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使农村环境得到较大改善。2008年,完成以清淤为主的河道整治3140公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522.1万亩,农药减量增效控害技术实施面积148.3万亩,基本完成年存栏生猪2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的治理,602个规模养殖场建设了沼气综合利用工程。同时,加速推进城镇污水设施建设,流域治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截至2008年底,全省太湖流域已建成污水处理厂(站)69个,污水处理能力达274万吨/日,提前4年完成国务院下达的到2012年太湖流域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建成的目标。2008年,太湖流域实际城镇污水处理率为83.4%,大大超过城镇污水处理率78%的目标。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全省各级政府深刻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必须重视结构调整,必须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通过严格禁止以保增长为借口的新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项目,积极推进规划环评,从规划源头优化产业布局,严格执行太湖流域相关工业行业污染物排放特别限值规定,制定实施印染、化工、医药、造纸、制革、电镀6个重点行业的结构调整方案,全省的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源头上治理污染的成效也进一步显现。2008年,共关停高污染、高耗能企业159家,对247家超标排污企业实施了限期治理。继续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推进中德政府清洁生产合作项目,加强对污染源的源头治理。2008年杭嘉湖地区共完成对300多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太湖流域环保部门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有偿使用,深化排污权交易,推动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不断创新。2008年,嘉兴和杭州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排污权交易试点,2009年,试点工作已经扩大到太湖流域和钱塘江流域。嘉兴市作为环境保护部实行排污权交易的试点城市,注重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加大探索力度,创新开展了年内短期出租业务、排污权公开拍卖等方式,建立了全国第一家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2008年全市共有160家企业通过排污权交易获得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总交易额达8793.7万元。积极开展排污权抵押贷款工作,缓解企业资金压力,2008年共促成嘉兴市商业银行和5家企业签订了2200万元人民币额度的授信意向书。省环保厅还与省银监局联合下文,规定所有商业银行不得为违法企业提供贷款,提前在金融信贷领域建立环境准入门槛,切断高污染行业无序发展的经济命脉。(吴海洋)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