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采访侧记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1日】
【来源:审计署办公厅】
字号:【大】 【中】 【小】
    
    题记:4月6日至11日,我们会同新华社等8家媒体的记者对四川、陕西两省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情况进行了采访。采访期间,我们与参加此次跟踪审计的成都办、重庆办、西安办以及相关市、县的审计人员进行了座谈和交流,并实地感受了跟踪审计的现场环境。

    在跟踪采访的几天时间里,在与审计人员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他们身上那种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切体会到那种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

    尽管那场巨大的灾难已经过去近两年的时间,当再次踏上这片曾经满目疮痍的土地时,仍然为大自然在瞬间爆发的巨大破坏力深深震撼。在去汶川、北川等极重灾区的路上,山上的巨石依然有滚落的危险,道路依然崎岖颠簸,道路两旁的重建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很多人的工作、生活还需在临时搭建的板房中进行,余震的危险仍然存在。

    自审计署组织开展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以来,已有近3000个审计组、8000多名审计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了一年多时间,并还将持续两年多的时间。在这场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跟踪审计中,审计人员有许许多多值得记忆的故事。

     “为保工程质量,再危险也要去现场看”

    说这句话的,是成都办投资一处的处长程一平。在这次审计中,该办投资一、二处14个人承担着对四川17个极重和重灾县灾后恢复重建情况的跟踪审计任务。为确保灾后恢复重建不出重大问题,尤其是不出大的问题,程一平经常和审计组成员深入施工现场检查工程建设和质量管理情况。

    程一平的同事告诉我们,他在检查一处桥涵混凝土浇筑质量时,边坡突然发生垮塌,他被摔到两米多深、乱石嶙峋的边坡底,虽然避开了突兀的乱石而保住性命,但双手被划得血肉模糊。他简单包扎伤口后又赶去别的审计现场检查。当我问他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去现场时,他说:“如果工程建设的质量都过硬,那场地震中很多人或许都能活下来。质量就是生命线呀。审计人员辛苦点没什么,就怕工程建设还有问题没审计出来,难以向历史和百姓交代。”

    经常深入险情频出的灾区一线的不只是普通审计干部,还有特派办的领导。兰州办党组书记、副特派员魏强深入甘肃受灾最重的陇南市指导审计工作时突遇大雪,所乘汽车在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大山时,因道路结冰湿滑,不慎跌入深达40余米的山沟,身上多处受伤。

    谈起这次死里逃生的险情,魏强虽然心有余悸,但他并不后悔。

    成都办的副特派员周应良分管该办灾后重建审计工作。为靠前指挥,他经常在各重灾县的审计现场之间往返奔波。一次,在从黑水县赶往理县审计现场的途中,周应良遭遇重大险情,道路边坡突然发生大面积塌方,前面的一辆大货车不幸被垮塌下来的土石掩埋。反应迅速及时刹车的驾驶员让他们的车幸免一劫。

    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审计干部,靠着自己的职业操守和一份责任心,在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下长年累月地工作。西安办投资处处长胥连碧和他的同事,长期在陕西、四川两省的11个区县奔波,经常是在一个审计点工作到凌晨,第二天一早又出发赶赴另一个审计点。许多审计人员经常要深入边远村镇实地调查,这些地方交通极其不便、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有时为核实一笔数据,要在崎岖的山路上一走就是两三个小时,经常白天赶路,晚上加班,节假日也不曾休息。

    “没有家人理解,肯定坚持不下去”

    谭忠觉是成都办投资处的一名普通审计干部。作为一名三十四五岁的年轻人,正是上有老、下有小、负担最重的时候。在灾区审计期间,他父亲重病住院作化疗,岳父中风偏瘫,他都未能前去照料,至今老人还住在医院;一岁零四个月的儿子无人照看,妻子不得不向单位请长假在家看管。谭忠觉坦言,自己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深觉愧对家人。当我问他,为什么还坚持在现场时,他的声音有些低沉,他说现在审计任务非常繁重,审计力量又严重不足,不只是他自己,每个人都很辛苦,自己不能因为家里的事情影响工作。“希望家人能够理解吧。选择审计这份职业,就意味着付出更多。没有家人的支持,肯定是没办法坚持下去的”,他最后对我说。

    和谭忠觉一样,舍小家为大家的审计干部还有很多。重庆办的审计干部夏全庆,母亲长期重病,两次病危,远在千里的孩子又面临升学,他都把这些困难默默埋在心里继续坚持工作;西安办投资处副处长张世考,岳父因病不幸去世,为不影响工作,他在老人火化完的当天即赶赴审计现场;兰州办审计干部耿道乾,妻子怀孕待产,但他无暇照顾,始终坚持奋战在审计一线;重庆办的审计干部杨妮有孕在身,反应严重,却任劳任怨完成审计报告和10余篇信息的起草工作。

    采访中我们还了解到,为了完成好审计工作,有的女同志主动推迟了生育计划,有的则放弃了节假日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坚持在审计现场加班加点工作。还有审计署机关派往灾区挂职锻炼的33名干部,这支以年轻人为主的队伍,带着署领导的叮咛和期望,克服了离家远、水土不服等困难,和灾区审计干部同甘共苦、并肩作战,成为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大军中的重要一员。

     “这是小毛病,还能坚持的”

    在陕西省汉中市的审计现场,当我们见到西安办投资处的审计干部荣志坚时,他的眼睛依然红肿,与白净瘦削的脸庞形成鲜明的反差。他的同事向我们介绍说,由于长时间面对电脑,又经常加班熬夜,他的眼睛发炎疼痛已有半年多。石爱中副审计长到灾区考察,见到荣志坚眼睛疼得睁不开时,叫他回去休息一段时间,但他到当地医院开了点消炎药后,又继续坚持留在现场工作。作为西安办承担的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项目的主审,如荣志坚自己所言,压力无疑是巨大的,不敢有丝毫懈怠,这点小毛病,还能坚持下来。

    由于审计任务繁重,很多审计干部经常加班加点,生病在所难免,但他们都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兰州办审计干部柴一清身患糖尿病,平时药不离身,在医疗条件落后的审计点工作时,他自备药箱,自己注射胰岛素缓解病情;重庆办审计干部曹婧身体一直不好,长期服用中药。她带队到极重灾区江油市审计时,由于身体不适在深夜一点被急救车送往医院,第二天又继续带病工作。还有很多同志,生病后白天工作,晚上去医院打吊瓶,舍不得占用工作时间休息。

    谁不想过安逸的生活,谁不想与家人同享欢乐。是什么力量让这些审计干部看似铁石心肠甚至不近人情呢?

    采访中,很多人都对我们说,此次灾后重建是建国以来范围最广、规模最大、困难最多的灾后重建任务,国人关注、举世瞩目。而肩负跟踪审计重任的他们,不敢有须臾放松。在如此大任面前,他们个人再多再大的困难也不足挂齿。事实上,他们也是这样做的:既然选择了审计事业,就要忠诚于这份责任,恪尽职守,无怨无悔……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