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审计优良传统、作风与精神”系列访谈:给青春搭一个舞台——建署初期的青年工作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04日】
【来源:审计署办公厅】
字号:【大】 【中】 【小】

给青春搭一个舞台

——建署初期的青年工作

□ 曹 伟

 

退休之后的这两年里,安凤华一直想抽时间写文章记录在审计署工作时的一些人和事。

时光荏苒,虽然有些人已经多年不再联系,好多事情的细节在脑海中印象不再那么深刻,但是回想起当年,参与审计署的筹备,见证审计的发展,共同开拓众多审计事业里的“第一个”时,曾任审计署直属机关团委书记的安凤华还是很激动。

青春的追求

1984年审计署直属机关团委成立,安凤华是首任团委书记。她说,审计署那时候有三分之一都是年轻人。负责团委工作时,她与很多年轻人结下了深厚友情,也常被年轻人的工作状态所感染。

审计无疑是当时最主要的工作,但团委工作也是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给大家服务好。那几年的工作还是挺有成就感的。”安凤华说。

在安凤华记忆中,那时候审计署的年轻人每天的学习和工作都极为饱和。早上8点上班,很多人6点多就到单位了,晚上9、10点钟才回去。在单位看书学习、学文件。“那时候,要求进步是实实在在的进步,在业务上好好学,要能写、能查,能为审计出把力。”

年轻人挺高兴参加审计的,怎么审,发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都让他们自豪。“有个女同志叫邵月琴,一开始她跟我讲,她写的稿子,处长一遍一遍给她改。但有一天她特别高兴,说‘小安,我今天的稿子,处长就改了几个字’。”安凤华说。她还记得一个政研室的小伙子,喜欢发表文章,晚上在单位写稿子,她还帮他抄了好几个晚上。

审计署早期试审的第一个项目是天津铁厂,当年参与这个项目的年轻人非常兴奋。虽然还轮不到他们做主审,但他们虚心刻苦,跟着那些从各单位调过来的骨干们一起探索,有着冲锋陷阵的精气神。

后来每当有大的审计项目完成,机关党委和团委都定期邀请参与项目的年轻人,组织他们召开业务和理论研讨会。在会上大家各抒己见,气氛十分热烈,相互介绍工作经验和学习心得。这些活动为青年人的成长提供了平台。

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

跟许多老同志一样,安凤华一直记得装甲兵招待所。虽然办公条件不太好,但初来乍到时,她并没有气馁的感觉。

“我的老家是个小地方,能到祖国的首都工作,那种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安凤华说。

但被分配到机关党委时,年轻的安凤华有点不甘心了。湖北财经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的她被分配去了非业务部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似乎无用武之地了。有人和她说,这样时间长了专业会荒废的,会与审计“无缘”。但是思来想去,安凤华还是服从了组织分配,“这是我从小受的教育。尽管当时有一点不乐意,但还是高高兴兴地去报到了。”

“那时候同志们都在想着怎样为审计做贡献,为新成立的单位出一把力,都在学习、很辛苦。”安凤华说,“这时候就需要团委想想,怎么把大家的业余生活搞得丰富多彩一些。”

安凤华到机关党委后组织的第一次大活动,是在1983年9月底带领大家去爬香山。

“审计署刚成立,二十几个年轻人都住在沙窝旅馆,大家还都不太认识,大部分是外地的,为了让大家相互熟悉,(机关党委)就让我组织这些年轻人去爬香山,大家都很高兴。”安凤华说。那次活动一共有29人参加,大家齐聚在香山脚下,当时的目标是主峰鬼见愁,看谁能拿第一。她依然清晰地记着当时年纪最小的孙楠穿着漂亮的小花裙子。

“我们还组织大家晚上到城里学习交谊舞,去看芭蕾舞。第一次看《天鹅湖》,大家可兴奋了。”说到这,安凤华难掩激动,“我们坐公共汽车到天桥那边,看完后再坐公共汽车回来,那么多年轻人在一块特别兴奋、特别高兴。”

此后团委经常开展集体活动,圆明园、颐和园、卢沟桥等景点都留下了年轻人充满活力的身影。

“当时为了节省,我们把喝完了的饮料瓶子、旧报纸、旧杂志收集起来去卖,作为经费,下次活动用。”安凤华说。那时候召开署机关青年联欢会,犒劳大家的奖品,是物美价廉的果丹皮,“这个对于当年的我们来说可是奢侈品。”

每次开支花了多少钱,买了什么东西,除了报销用的发票外,安凤华都会保留明细,一存好几年。有同志不理解,问她在干嘛?她说“得经得起检查”,“占公家便宜,我们觉得是可耻的”。

审计署早期青年活动合影(马荣春提供)

让审计干部轻装上阵

审计署领导曾提出要求,机关党委、团委工作一定要围绕审计中心工作开展,让审计干部们轻装上阵,不要有生活负担、家庭负担。

当时机关党委在装甲兵招待所北一楼办公,任景德是机关党委书记,他中午常吃馒头,也不用菜。坐在办公室里,一边啃馒头,一边和安凤华他们聊天。“年轻人要怎样怎样,(团委)要做哪些工作,给我提要求,然后我就去落实。”安凤华说。

工作上、思想上严格要求,生活上要温暖大家的心,“严暖结合”。安凤华记得,当时崔建民副审计长常骑着自行车到大家家里去。80年代中期,年轻人生孩子,任景德就去看望大家。“那时候领导一个举动,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推动。作为共青团、妇委会,要想方设法做好工作。”

随着时间的流逝,署里很多年轻人开始结婚、生宝宝了。而随着小天使们的到来,新的问题又来了。

署里一些年轻同志都是双职工,孩子没人管。小孩上幼儿园时,去的时候早,幼儿园进不去,就先在单位待一会;幼儿园放学早,再把孩子接到单位。

安凤华也是双职工家庭,孩子两岁多时,一天她把孩子带到单位。当时审计署在西南饭店办公,西南饭店走廊曲折,小朋友迷路了,无意中进了一间办公室。这时候一个声音问起,“小朋友,你是谁啊?你找谁啊?”虽不认识眼前这个人,小孩还是回答道,“我找安凤华,她是我妈妈。”这人将小朋友交给他的秘书,把他送回了安凤华的办公室。小朋友无意“闯入”的是李金华副审计长的办公室。

这件事让安凤华“出名”了。既要照顾好审计人的下一代,又要保证机关正常工作的开展,怎么办?

机关党委就组织人看孩子。早上孩子上幼儿园前、晚上幼儿园放学后,把孩子接来,专门放一个房间里,由专人照看。幼儿园放假时,孩子们就坐班车,跟着上单位,还在那个房间里,由专人轮流照看。“小家伙们”照顾好了,他们的爸爸妈妈们才能安心工作。

在安凤华看来,无论是装甲兵招待所,还是沙窝旅馆,虽然条件与现在有着天壤之别,但是那时候大家在生活上相互帮助的点点滴滴还是令人难以忘怀。很多时候,她都想叫上几个姐妹一起,再回到当时工作、居住过的地方去看一看。

“30多年了,我真觉得审计署就是我的家,甚至某些方面比家还重要,大概现在的年轻人不一定理解,我就是这么一种感觉。”谈到审计署和个人的关系,安凤华认为,“有审计署的发展才能有个人的发展,审计署跟审计署的干部就是这个关系。”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