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全面构建系统审计一体化新格局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27日】
【来源:湖北省十堰市审计局 】
字号:【大】 【中】 【小】
    
    统筹全省审计工作发展,是新时期下湖北省审计厅党组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伟大创举和战略决策,是科学发展观与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在湖北的具体体现。十堰市审计局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全面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以市带县统筹发展”的十堰系统审计一体化,全面落实统筹全省审计发展战略。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十堰系统审计一体化”新思路基本符合十堰审计发展趋势,基本符合统筹全省审计发展战略,基本找准了科学发展观与审计工作的内在联系,更加完善和丰富了“十堰审计”这个品牌,探索出了一条新形势下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采取五个及时,弄懂吃透省厅精神,把思想统一到统筹全省审计发展上来

    一是及时召开局党组专题会议和职工大会,第一时间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带头思考统筹发展中的问题,带头执行统筹发展的战略部署,带头落实统筹发展的各项措施。积极参与省厅组织的“统筹全省审计工作、服务科学发展建言献策”征文活动,全市300多名审计干部撰写了50多篇理论文章,提出了450条合理化建议,确保了把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行动都统一到统筹发展上来,营造了“全员学习、全员行动”有利于统筹发展的环境。

    二是及时向市政府汇报统筹全省审计发展战略部署,将贯彻落实具体措施向市政府常务会议作专题汇报,并在今年召开的全市审计工作会议上,将“十堰系统审计一体化”新思路作为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抓住重点,一抓到低。

    三是及时将主题报告、总结发言以及《统筹全省审计工作发展的若干意见》上传到局域网和OA培训平台,以纸张文件的形式转发各县市区审计局,力争做到从上到下、从科室到每名干部通过不同形式学习省厅精神。

    四是及时召开全市审计工作现场会。组织市局领导班子和各县市区审计局长,用五天时间到5个县市审计局进行观摩学习、找准差距、明确思想、谋划发展,确保统筹全省审计发展工作的顺利实施。

    五是及时与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对接,通过政治教育活动促进贯彻落实行动。在今年9月29日举办的审计知识竞赛,将其作为重要选题以竞赛形式检验学习贯彻落实情况。

    紧扣五大重点,抓细做实具体措施,全面构建十堰系统审计一体化新格局

    统筹全省审计工作发展的本质是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实现全省审计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核心是审计“一盘棋”,上下结合,整体联动。该局立足本地实际,抓住“五统筹一协调”这个重点,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固树立省、市、县审计工作“一盘棋”理念,紧扣统筹发展规划、整合审计资源、拓宽运用领域、夯实人才建设、优化审计环境五个重点,努力实现十堰系统审计一体化,整体推进统筹全省审计发展战略。

    (一)统筹发展规划,实现整体布局一体化。在谋划部署全市审计工作发展时,该局始终把服从和服务全市经济工作中心,服从和服务省厅统一部署作为审计工作的根本要求,努力实现全市审计工作整体布局一体化。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把统筹审计工作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市成立了以市局局长为组长,市局副局长、各县市区审计局局长为成员的统筹审计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局综合科,明确2名干部负责日常工作。建立了系统审计联系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统筹协调推进工作;制定了统筹审计发展年度规划,出台了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各地抓统筹审计发展的职责任务,构建了上下配套、职责明确、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的组织领导体系。

    二是统筹审计重点。始终根据党委、政府的决策需要来部署和组织审计工作,认真分析国家宏观政策措施、目标要求和全市经济发展状态,找准审计工作与金融危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市委政府发展目标的结合点。重点强化对新阶段扶贫、移民、环保、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等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监督作用。今年以来,着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主要抓了六个方面:一是以促进扩大内需政策落实为目标,深化项目资金审计。对中央新增扩大内需投资建设项目和资金进行全面跟踪审计;二是以保障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为目标,深化财政支出审计。抓好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审计,清查全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有无私设“小金库”行为;开展了村级债务、还贷二级收费公路债务交叉审计,为党委政府化解债务提供决策依据;三是以促进建设文明和谐社会为目标,深化民生资金审计。对土地开发整理、低丘岗地改造项目、耕地开垦费进行审计,对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等五项社保基金全面审计,开展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资金跟踪审计,对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及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四是以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深化绩效管理审计。对神定河改造工程配套管网工程等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加强预算审计,前移监督关口;对上海路等项目开展事中全程跟踪审计;对17个项目工程决算进行审计,核减工程款为政府节约投资230万元。五是以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为目标,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对14名副县以上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六是以促进提高管理水平为目标,加大审计整改力度。边审计边督促单位整改,同时对社保基金和经济责任审计问题进行专题督办整改。

    三是强化统一考核。建立审计情况月报制,对每个单位、每项工作,进行动态管理、定期督促。重新修订了《县市区审计工作综合考评办法》、《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办法》、《审计项目考核办法》、《审计统计工作质量考核办法》、《审计机关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办法》,建立了涵盖审计业务、干部培训、信息宣传、党风廉政、科学管理等百分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实行全方位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文明单位申报、先进集体表彰、优秀项目评选挂钩,在全市进行排名,并以文件的形式向各地党委、政府通报,激励争先创优的氛围。

    (二)整合审计资源,实现科学管理一体化。将整合审计资源提到议程上,全盘考虑,通过优化配置人力、信息、技能三大资源,从而实现审计资源科学管理一体化。

    一是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实行“四打破”,即打破上下级审计机关界限、打破科股室界限、打破行业界线、打破项目界线,实行大分工大分块作战,整合审计机关力量。如在东风教育集团、十漫高速拆迁补偿资金、社保资金审计中,由市审计局统一抽调各科室及县市区审计局人员统一组织实施审计。综合科等后勤科室每年均承担一定的审计项目,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出台措施,整合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如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以市委组织部的名义,聘请相关部门内部审计人员全程参与审计;在政府投资审计中,出台《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审计工作管理办法》,弥补投资审计力量不足。

    二是优化配置信息资源。对全市被审计单位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在OA中建立了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数据库;对全市国家建设项目进行了一次调查,建立了审计项目库、法律法规库、人员机构库、技术指标库、材料价格库。在具体工作中,对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统筹安排,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审计,确保一审多果,降低审计成本。如对全市五项社保基金、市财政局局长和市医保局经济责任审计实行“三审合一”,原本需要三个审计组,2个月完成的审计项目,现在一个审计组1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

    三是优化配置技能资源。创新审计管理模式,推行“一托三”工作法,以审计项目为依托,确保每个项目至少含有一项效益审计内容,至少研发一个计算机模块,至少产生一篇审计信息。以“省、市、县三级互联专网”为载体,以OA、AO系统为支撑,充分运用现代审计信息技术和手段,对一个行业或系统项目进行现场审计,实行数据信息统一管理、专人监控、共享流通,打造了电子信息审计和联网审计,提高了行业审计项目现代化管理水平。

    (三)拓宽运用领域,实现成果共享一体化。通过实现各地审计情况互通、成果共用、信息共享,使审计成果运用的领域更广、服务层次更高、整体效果更好。

    一是畅通审计信息交流渠道,注重全面分析。实行审计组《审计动态》定期报送制度,及时了解审计项目进度、审计线索、审计信息意向以及存在困难与问题。建立审计情况汇总报告制度,要求各地将系统或行业审计、乡镇正职、局长经济责任审计整体情况汇总上报。对查实的问题和存在的漏洞,加大综合分析力度,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的高度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办法,形成有较高价值的审计成果。如对市供销社审计后,编发了“问题性”信息,市委书记、市长、常务副市长3次批示,要求审计部门督促整改。整改到位后,又编发了供销社整改到位的“表扬性”信息,市委书记又批示,对审计局跟踪督办的做法给予肯定。对国土资金审计,以《郧西县、郧西竹山国土项目存在五大隐患急需整改》审计情况反映形式上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涂明安对作出批示,要求两县政府加强整改,要求国土、财政、发改、审计等相关部门加强督促检查。

    二是开展审计项目交叉整改,促进依法行政。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将跟踪检查审计整改列为正式审计计划,要求两级审计机关全面组织实施,并向当地人大提交整改报告。组建工作专班,根据“审计整改清单”,对审计项目整改情况进行县市区、审计组交叉检查,交叉督促整改,确保审计整改标本兼治。对五项社保基金审计,市委书记、市长、常务副市长均批示要求全市劳保系统要逐项整改,严格按制度规范操作,市政府为此还出台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实施办法》,加强社保基金的管理监督。率先在全国市州级出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整改办法》,加大对“问题领导”的问责力度,要求所有被审计责任人在规定时间内,将本单位整改情况向市经审办公室提交书面报告,汇总后报领导小组审定。

    三是实行审计成果协作通报,加强反腐倡廉。加大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审计查处力度,把查处经济案件线索的要求落实到审计计划、审计方案、业务培训、审计成果等各个环节,与组织、纪检、监察、检察、公安等部门建立协助通报和联合办案机制,逐步形成查处案件的整体合力。去年,市局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经济案件线索4起,近几年已累计移交案件线索46起。

    (四)夯实人才建设,实现实战能力一体化。出台了《全市审计机关人才建设五年规划》,统筹抓好审计领导人才、审计专业人才和审计管理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实现审计干部实战能力建设一体化。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下发了《关于加强县市区审计机关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协助地方党委,抓好基层审计机关班子建设,增强驾驭全局的能力。去年,市直领导班子届中考察,市审计局领导班子被市委点名表扬,局党组还被授予全市“先进党组中心组”称号。竹山县、郧西县审计局有一个综合素质高、敬业精神强、积极向上的领导班子集体,因而工作有亮点,有特色,有成效,地方党委政府和上级机关都给予了很高评价。此外,还主动与当地党政领导沟通情况,主动参与地方审计机关领导班子的配备。

    二是狠抓干部职工培训。继续推行“网授+面授”的新型培训模式,运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依托审计系统内网、互联网、网络教育学习超市以及市委组织部的“武当数字化选学城”,加强职工综合素质的培训。目前,在内网中上传17类204个培训课件,开设了覆盖全市审计机关网络教育学习超市,提供了在线学习的平台。要求每人平均每天网授学习时间不得少于半小时,每月对学习情况通报一次。市局职工网授累计学习4842人次863小时;53%的职工达到“武当数字化选学城”规定学分要求。在面授方面,通过自编自演,讲解审计案例、计算机运用、规范文明执法等内容,年初分8个专题对职工进行了集中培训,开办了AO认证考试培训,下到县市开展计算机和信息写作“巡训“,共举办各种面授班11期,培训650多人次。倡导终身学习,鼓励审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习培训,钻研审计业务、探讨审计理论在全市审计系统逐步形成氛围。在全国青年审计论坛征文活动中,我市有2篇论文获奖,居湖北各市州之首。

    三是狠抓干部政风建设。开展了“六查六看”活动。即:查思想,看是否萎靡不振、不思进取;查学习,看是否一知半解、不懂装懂;查效能,看是否推诿扯皮、办事拖拉;查纪律,看是否自由散漫、以审谋私;查作风,看是否态度粗暴、盛气凌人;查执法,看是否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每名干部职工对照自己的言行查找不足、逐条剖析、认真整改、促进工作,审计执行效能明显增强,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五)优化审计环境,实现协调发展一体化。审计工作环境的改善,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离不开职能部门的理解配合,更离不开社会大众的信任尊重。

    一是主动赢得党委政府重视的环境。对审计职能,做到勤发挥,审计已成为党委政府推动改革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成为宏观管理与决策的重要参谋。如对原东风教育集团31个单位的审计,尽管单位多,资金量大,还是按时提交了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市领导很满意。对工作情况,做到勤汇报,随时编发审计信息,亲自呈送给四大家领导,让市领导随时掌握审计工作动态。对存在困难,做到勤请示。如成立机构、人员编制、干部提拔、经费现状,许多问题都是多次口头或书面请示后才最终得到解决。对县市区党委政府,做到勤沟通。每期的审计简报,都寄给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借“上审下”、“交叉审计”以及县市区长经济责任审计的时机,帮助解决县市区审计机关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及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具体困难。

    二是积极营造部门单位和谐的环境。倡导文明审计,注重做好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在进点时,召开被审计单位职工座谈会,讲明来意,宣布纪律,公布联系方式,便于群众反映情况,支持工作;在审计中,对发现的问题随时沟通,减少误会;在处理上,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不死抠条款,以“三个有利于”来进行处理处罚。同时以内审协会为桥梁纽带,拉近与被审计单位的距离。倡导审计服务,帮助被审计单位改善管理。专门编发了《经济责任审计简报》,向全市200多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大型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发放;为被审计单位开展经常性的审计法规、财经法规咨询与培训,一起研究规范管理的制度、办法,得到了各部门各单位的好评。土地、交通等10多个单位主动给政府打报告请求对其审计,妇幼保健院、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主动登门与审计干部探讨如何加强和改进内部管理。倡导合作共赢,注重协调与财政、人事、编制等部门的关系。把工作做在平时,建立真诚友善融洽的和谐关系,争取这些部门对审计机关自身建设的支持。

    三是倡导树立社会公众信任的环境。严格执行“八条禁令”,用廉洁自律来提高审计的公信力。在实行同城送达审计的基础上,禁止使用被审计单位办公用品、电话、车辆,禁止在被审计单位住宿、用餐,切断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联系。稳妥推进“四级通报”,用结果公开来提高审计的公信力。每个审计项目完成后,召开被审单位职工大会或中层干部会,通报审计结果和信访件查核情况,如市中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与市纪委、市委组织部联合召开了80多人的中层干部大会。对资金量大、有收费权的系统审计,与主管部门召开全系统领导干部和中层干部会,如社保资金审计,召开了劳保系统11个单位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会议,通报审计内容,督促整改。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十堰市领导干部审计情况通报办法》,主要在全市县级干部大会及党校培训班上通报,警示教育领导干部。对损失浪费、大要案,在主要媒体公开曝光。同时,还将经济责任审计和政府投资审计情况,向民主党派和无党派、工商联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通报,提高审计的社会知名度、信用度和美誉度。

    初显五大成效,发挥审计整体效能,努力实现审计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经过一年多的认真贯彻落实,十堰系统审计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统筹全省审计发展战略在全市得到进一步推进,审计的服务功能增强了,特色品牌树立了,工作环境改变了,机关活力提升了,干部劲头也足了,全市审计工作跨入了可持续全面协调发展的最好时期。

    (一)审计把握大局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两级审计机关领导班子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更加突出,服从和服务全市经济工作中心的理念更加明显,服从和服务统筹全省审计发展的措施更加有力,上下齐心,一门心思集中在加快发展上,为科学决策发挥了审计较高层次的建设性作用,上下通力,一门心思集中在改善审计环境上,为自身建设营造了较为宽松有利的发展空间。在今年全省审计工作会议上,市政府把审计工作作为“三保”工作的重要承担者。

    (二)审计特色品牌的影响进一步扩大。近几年树立了具有十堰审计特色的三大品牌,即“四三二一”文明创建、“八型”干部队伍管理、“三评”审计业务等三大品牌;打造了预算执行、经济责任、农业资金、社保资金、政府投资审计等五大名牌。今年又进一步加快品牌推进的力度。如职工培训推行“网授+面授”,审计管理实行“一托三”工作法,审计公开推行“四级通报”。各地还根据实际狠抓了特色审计,树立了自己的品牌,逐步形成“一县一品”。如郧西县率先开展村官经济责任审计,郧县把审计整改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综合考核,丹江口市、竹山县广泛应用计算机审计,这些都是拿得出、叫得响的审计品牌。

    (三)审计工作发展的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更加认识到审计的重要性,在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干部提拔上对审计机关都给予了重点倾斜,开了不少绿灯,解除了后顾之忧,营造了良好的审计工作环境。十堰率先成立了副县级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局,成立了社会保障审计局,人员单独配备、经费财政单列。竹山县、房县、郧西县成立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局,房县还招录了2名建筑工程师,各县市区提拔了3名领导干部。竹山县在预算中单独安排审计工作经费60万元。

    (四)审计干部整体的素质进一步提升。通过选派干部参加省厅组织的投资审计培训、信息宣传培训和计算机培训,以及日常的网络培训,星期五课堂、年终为期一周的集训,全市审计干部的综合素质得到一定的提高,涌现了一批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计算机应用的强手。如去年选派了2名投资审计骨干奔赴四川汉源县地震灾区,跟踪审计十堰市援建的流沙河唐家山段河堤项目,现场解决了勘测疑难问题。上半年市局在60个项目中成功开展计算机审计,查出了不少违纪违规问题。在随州市政府还贷二级收费公路债务交叉审计中, 采集国有建设单位2003至2008年度财务数据,利用高科技GPS电子地图对公路实际建设里程进行审核,提高了审计效率。

    (五)审计文明创建的成果进一步丰富。由于县市区审计局精神文明创建纳入市审计局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十堰审计系统文明创建步调一致,成果丰硕。十堰审计局连续第三次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审计系统连续四届被表彰为市级文明系统称号,市委书记亲自颁奖。市局档案目标省特级复查顺利通过。局长翁仙王被授予全国审计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全省优秀共产党称号。全市审计机关有7个获市级最佳或文明单位,有6个局获得全省最佳文明单位和文明单位。(刘迪和 罗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