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三年磨一剑 薪火永相传
——镇江市审计局施行审计业务“导师制”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25日】
【来源:江苏省镇江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在如今的镇江市审计局,随处可见的是老中青三代审计人风雨同舟、并肩作战的和谐画面。自2014年以来,该局为每名新入职青年干部配备一位业务骨干作为导师,进行为期三年的结对培养。审计业务“导师制”的施行,既为老审计提供了传道授业的平台,也为年轻人创造了施展才华的空间,新老互补,教学相长,审计工作焕发出蓬勃生机。

新路径的开辟

近年来,随着一批青年干部的涌入,镇江市审计局面临着一个“幸福的烦恼”。一方面,新生力量的到来,改善了困扰该局多年的队伍年龄老化、专业结构单一等问题,为局机关注入了新鲜血液。但与此同时,如何做好对年轻人的传帮带,特别是让其中的非财务专业人员和新入职人员尽快胜任审计业务,成为摆在局党组面前的一道难题。

经过一番缜密的调研,局党组于2013年底做出决定:自2014年起在局机关推行审计业务“导师制”。要想培养“千里马”,先要找准“伯乐”。全部导师均从该局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拥有中高级职称的业务骨干中遴选而出,并结合青年干部的专业背景、特长及发展方向科学配对,结成“师徒”。

随着“导师制”的施行,该局一半以上的审计业务人员具备了双重身份——用一位老处长的话说,“机关工作一向围绕行政指令展开,但作为老师,只会发号施令是远远不够的”。事实的确如此,在编制教案、答疑解惑的过程中,导师无形中拉近了与晚辈的距离,工作中的他们不再是简单的上下级关系,而是亦师亦友、同舟共济。

教与学的思路

施行“导师制”,重点在学,关键在教,而制定一份科学的培养计划堪称关键中的关键。该局要求每名导师根据学员自身实际,以审计项目为依托,分年度制定涵盖审计理论教学、实务演练、法规学习、职称考试、审计科研等内容的培养计划,年底对照计划总结得失,为下一年度的培养校准方向。

教学手法千变万化,但“缺什么补什么”始终是纲领。针对部分学员出身于计算机、工程、法律等专业,财会基础薄弱的状况,该局与南京财经大学等高校合作,先后开展了3期财会基础知识和审计实务脱产培训。局机关每年的培训计划都预先征求导师和学员意见,培训紧贴审计实务,深受欢迎。

手勤、嘴勤、脑勤;多做、多问、多思——这是一位局领导赠予全体学员的座右铭。作为启发式的教学,“导师制”重在培养学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导师的指导下,学员们动手梳理相关法律法规,总结审计案例与方法,定期在局机关或处室内部作交流,此举不仅发挥了学员的能动性,锻炼了思路与口才,还兼具审前培训之效,正可谓一举多得。

成长的足迹

日积月累,终能水滴石穿。“导师制”施行三年来,全体学员共主审项目50多个,每人每年都担任12个项目主审。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对此,6位出身于非财会专业的年轻同志感触最深。从起初看到“借”和“贷”就一头雾水,到逐渐明白基础账理,再到独立开展审计,历经三年的实践,审计成为他们的“第二专业”,也真正成为立业、立身之本。

项目质量是审计的灵魂,也是检验“导师制”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在近两个年度的全市优秀项目评选中,由学员主审的项目有3个被评为优秀或表彰项目,占全局获奖项目的75%,其中拆迁资金审计、财政“同级审”等项目的成果尤为引人瞩目,以财政“同级审”为例,三年来,学员撰写的审计报告、审计要情(专报)有16份获得市领导批示,通过审计促进市政府出台规范性文件15份。

除了在审计项目上磨练,该局还出台激励政策,鼓励学员参加各类职称和资质考试,提升专业素质。全体学员不负众望,不仅都在3年内取得了中级职称,部分人还通过了国际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高级审计师等考试。学员们纷纷崭露头角,一批模范导师也相继涌现:他们中有的“退二线”,仍然奋战到退休前一日;有的不顾长期病痛困扰,与学员一起加班加点……

“作品”的大验收

审计干部既要有“做功”,也要有“唱功”,这是局党组对青年干部的一贯要求。三年来,该局每到开春之际都会召开一次“导师制”汇报交流会,由全体学员轮流登台,汇报去年跟随导师学习的体验与感悟。在2017年的交流会上,学员们不仅全面回顾三年来的学习心得,还精心准备了审计案例30余则,无异于一次审计方法的大集结。

为全面评估“导师制”执行成效,2016年,该局研究出台了“导师制”考核试行办法,对全体导师、学员进行综合量化考核。考核指标体系包含培养计划、教学案例、项目质量和民主测评等内容,其中,对项目质量的考核侧重于审计取证、定性和处理处罚的规范性,背后的用意很明显:无规矩不成方圆,依法审计是审计人的立身之本。

经过第三方专家组的评定,20172月,考核结果最终出炉:全体学员均完成预定目标任务,准予结业;其中有4人获评为“优秀学员”,予以表彰。

无休止的音符

在局机关施行三年的基础上,20174月,镇江市审计局发文要求在全市审计系统推广“导师制”。文件明确,全市审计系统凡新录用的业务人员,或从其他岗位新转至业务岗位的人员均要配备导师,以三年为周期,进行业务理论、审计实务、审计信息化、职称晋升等领域的全方位培养。

该局还明确,自2018年开始,全市审计机关将统一组织开展“导师制”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审计干部培养使用、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并纳入市局对辖市(区)审计局的年度考核。为了深化“导师制”成果,该局推出“查账能手”评比活动,规定自2017年起每年推荐一次人选,每三年集中评比一轮;该局还推出青年干部会计实务轮值体验活动,通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实务的操练,让他们成为既会做账又会查账的能手。

三年磨一剑,薪火永相传——“导师制”的实施周期虽仅三年,但青年干部从中受益,登堂入室,功效之深又何止三年。“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青年审计人也将把前辈寄予的殷切期望转化为自身不竭的动力,在术业精进、人格完成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李晓风)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