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西安办以研究型审计为抓手深化农业审计工作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27日】
【来源:审计署西安办】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审计署驻西安特派员办事处先后开展了对四项种粮补贴、农业综合开发等多项涉农资金项目的审计,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农业审计经验。同时该办也清醒的看到,当前的农业审计工作还存在目标及重点不够清晰,时效性、宏观性及建设性不足等问题,亟需加以研究并妥善解决。在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的基础上,今年以来,该办以“研究型审计”为抓手,不断加强和改进农业审计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全面学习党和国家的“三农”政策法规,提高对“三农”问题本质的认识。从“粮食问题”、“土地问题”到“农业问题”,再到“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形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相互交织的复杂整体。通过系统学习、全面领会党和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的农业政策及其发展历程,特别是党中央的多个“一号文件”,理解中央“三农”政策的重大意义和内在规律,克服浅尝辄止和流于表面,沉下心来思考和研究实际问题,审计人员开阔了视野,推进了工作的宏观性、建设性和前瞻性。
    
    二、发扬“三实”精神,深入基层,充分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农业审计人员坚持扎实、诚实的工作作风,在面对群体众多、条件艰苦、问题复杂的情况下,深入基层政府、深入农村和农户,将上门访谈与座谈调研相结合,既全面调查了解农业农村现状和惠农政策执行的基本情况,又充分沟通有效获取基层政府工作的难点问题和关系农民群众、弱势群体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审计人员既掌握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和数据,又汲取了基层群众和基层工作者的真知灼见,提高了把握重点、找准着力点的能力。
    
    三、学以致用,不断丰富审计成果载体,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和水平。审计人员充分利用审计和审计调查两种方式,在全面学习、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切实提高了调查研究能力、数据整合能力和揭示分析能力,注意从多个角度发现问题,进而对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深入剖析,从宏观层面反映存在的体制障碍、机制缺陷和制度漏洞,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建议,分别以审计要情要目、专题报告、信息转送函等多种形式上报国务院或转送相关部门及地方政府,将审计成果转化为党和政府的决策参考、相关部门及地方政府的研究内容和整改措施。
    
    该办通过“研究型”审计的方式推进农业审计工作,是从传统查错纠弊型审计向国家治理型审计的探索转变,更是在新形势下当好“公共财政”卫士,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具体体现。(赵希明)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