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上海办高校数据规划和审计方法体系研究初见成效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5日】
【来源:审计署上海办】
字号:【大】 【中】 【小】

    为贯彻落实《审计署关于印发“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要求,近年来,审计署驻上海特派员办事处落实署领导关于建立完善行政事业审计数据规划和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的指示,积极推进行政事业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并初步完成了《高等院校审计数据规划》和《高等院校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的课题研究,并于2012年下半年开始在上海各高校中展开试点工作,目前初具成效。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开展调研。根据审计署课题启动会的会议精神,高校数据规划最关键的就在于预决算数据、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这三项,并且业务数据要体现高等院校的特色。上海办作为具体承担课题编写工作的单位,在接到高校数据规划任务后,积极组织分工。办领导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专门召开会议布置工作,多次专题听取进度汇报,督促项目进展。该办行政事业处会同计算机处组成调研小组,密切配合,开展工作。课题小组赴上海交大、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重点对高校基本概况、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教职工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资产与设备管理等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

    二是反复斟酌修改,积极开拓思路。2011年初至2012年中,历时一年半的时间,课题小组12人,根据前期的充分调研,确定数据规划的高校审计信息实体共34类,共计1109个数据元素。按照业务界定范围和数据元素规划,组合确定了97张基础表。又从多方收集来的3000多个计算机专家经验中,精选出的55个计算机专家经验进一步加工、修改、整理。办领导及课题小组的主要负责人多次赴北京听取署有关专家的意见,并根据研究,吸取河南省厅、江苏省厅、教育审计局等各自提出的规划和方法体系的方案,对数据规划和方法体系不断做出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另外,上海办课题小组还在广开思路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结合计算机审计特点和高校审计需要,参考国际上和国内有影响力的指标评价体系,结合审计需要,新增编写了高校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从审计的视角,公正、客观和系统地评价高校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财务状况四个方面情况,从而加强审计力度和深度、切实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通过审计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三是积极开展试点,完善研究成果。为了检验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在两项课题初步完成后,利用高校数据规划,在上海的部属高校中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实时动态审计试点。将高校的教学、科研、基建、社会服务等产生的数据定期采集到特派办的高校审计数据分析中心,进行数据分析,发现疑点后开展具体查核。对高校的财务、业务方面存在的隐患及时指出纠正,对高校执行国家政策的落实情况跟踪调查,通过试点进一步完善高校数据规划和方法体系。例如在某高校进行的试点审计中,审计人员利用高校数据规划,查出某高校存在长期在报表体系之外、没有合法身份却开展少儿英语考试的机构,违反了教育部的相关规定。

    四是注重研究积累,关注长远发展。课题小组将通过进一步探索建立高校审计数据分析中心,定期对高校财务、业务数据进行归集并做深度分析,在实战中不断积累,完善理论研究成果,开拓创新理论研究思路,提升审计队伍的综合能力,以加强高校审计力度和深度、切实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在全国各地审计机关开展高校审计时发挥其指导和参考作用。(周佳)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