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审计蕴真情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22日】
【来源:审计署武汉特派办】
字号:【大】 【中】 【小】

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开发工作是党中央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审计部门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民生,开展扶贫审计,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落地生根,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2015年以来,根据审计署要求,特派办每年都会选择12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展扶贫审计。“要带着感情去开展审计工作。”这是特派员对进行扶贫审计同志的嘱托。一笔笔的扶贫资金虽小,但关系着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扶贫攻坚战的成败,对审计干部来说都是大事。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扶贫审计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扶贫资金是否到位?有无闲置?有没有被截留挤占挪用?资金是不是用在刀刃上了?是否精准?项目设施建设如何?扶贫贴息贷款有没有“嫌贫爱富”?产业发展是否科学?脱贫效果如何?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政策措施是否落实?这都是审计人员需要关注的重点。

扶贫审计对象是国家级贫困县,大多是“老少边穷”地区,生产生活基础薄弱,审计的难点之一就是出行极为不便。有的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地形复杂,道路交通落后,审计延伸村镇路途遥远,山路曲折险峻。“慢点开,不着急。”乘车的审计人员紧紧抓住车扶手,眼睛直看着车前方。其实,在弯曲的山路上,车行并不快,只是窗外望去便是悬崖,本是一路美丽山景,却因紧张担心而错过了,严重的时候还会眩晕呕吐。直到车停稳了,悬着的心才放下来,松开扶手已是一手的汗。

出行不便还体现在沿途会有危险。记得一次去村镇途中,沿途看到被滑落的山石给撞垮了的房屋,心里就开始打鼓了,真难以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没有人受伤?他们现在住在哪里?正在庆幸我们出行的天气还不错时,车给停了,原来是山上落石拦住了去路,这等待清障就等了2个多小时。在镇里住了几天后,为保证安全,我们选择了搭乘轮渡返回县城。

扶贫审计的难点之二是入户调查。扶贫审计时间有限,人数有限,而贫困村落分散,往往一个山头只住着一两户人家,在家的也大都是老人、小孩等,合适的调查对象难找。语言不通也是很大障碍,还需要村干部给我们做向导和翻译。一天下来,调查不了几户农民。

虽然有诸多的困难摆在面前,但审计人员总能想办法克服困难。在延伸调查之前,审计人员需要做足功课。翻阅扶贫档案,分析整理数据,发现疑点,选择延伸乡镇、抽查项目和入户对象。出发前还需要分好组,研究好线路,准备好测量工具、纸张、印泥等工具,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也保证安全。

扶贫审计虽然很艰苦,但是我们的审计人员没有退缩。带队处长是农村长大的,对农村的情况十分了解,工作中更是接地气,凭借着对农村和农民的深厚感情和丰富的审计经验,查处了虚报冒领、骗取套取扶贫资金等问题线索,扶贫审计发现的相关违法违规人员层级不高、金额也偏低,但其行为直接损害了贫困老百姓的利益,影响极为恶劣,审计监督意义重大。队伍中年纪稍长的老审计人员,克服家中的困难和身体疾病困扰,勇于担当,吃苦耐劳,从不懈怠;年轻干部勤奋好学,善于吃苦,扎实肯干,分析数据、查阅资料等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做的扎实细致,为延伸项目、入户调查打好基础。

扶贫审计的目的不单单是查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找到问题原因,提出建议,促进整改,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发挥实效并不断完善,使贫困群众真正获得实惠。在审计人员的不懈努力下,针对审计提出的问题,相关部门积极整改,清退识别不精准建档立卡贫困户,统筹盘活资金,追回套取、挪用的扶贫资金,制定完善规章制度等。

扶贫审计虽然辛苦不易,但是通过扶贫审计,推动国家扶贫政策落实,确保扶贫资金安全,规范扶贫资金管理,提高扶贫资金绩效,审计人员再苦再累也是值得,因为每一位审计人员都深感责任在肩、荣耀在心——要为脱贫攻坚发挥审计监督和保障作用。(蔡飞)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