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计创新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作为
韦正霁 王化乾(江苏省泗阳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15日】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2015年末中央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审计,其重要职能就是保障国家大政方针政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面对当前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紧迫性,审计工作必须创新思路,用新的审计方式方法,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以审计创新作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为领导宏观决策服务。

关键词:审计创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作为

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经济的结构性分化趋于明显,迫切需要改善供给侧环境、优化供给侧机制。通过改革制度供给,大力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面对如此国情,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2016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将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直以来,国家审计在促进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方面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新审计工作思路、方式方法和内容,提升审计成果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为领导宏观决策服务。当前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国家审计创新更应该有新作为。

一是提升审计创新意识,以审计新理念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的加速器

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局面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前进的态势没有变。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国家经济面临的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主要矛盾就是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不平衡,且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矛盾的根源在体制机制障碍,存在严重的“供给约束”与“供给抑制”,必须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扩大有效供给。因此,审计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用科学的审计理念,提升审计创新意识。首先要把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结合起来,即在行使审计监督权力的同时体现出服务的本质特色,以服务供给反映审计的创新作为。其次,审计必须拓宽工作思路,在做好稳增长促改革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的基础上,面向宏观,立足于微观分析,为宏观决策服务,在更高层次和更广阔的领域发挥审计的作用。再次,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必须建立以审计理论创新为导向的审计创新体系,推动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审计内部管理机制创新、审计技术方法创新和实践活动创新,按照新形势的要求全面推进审计创新工作。第四,树立整体意识,整合和开发现有审计资源,发挥各种积极因素,形成新的审计优势,以群体创新优势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是释放审计创新潜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审计补创新“短板”

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供给侧改革的主要任务。国家要补的短板,就是企业需要开拓的市场;企业必须不断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品质产品,这就需要创新。而政府要拿出更多举措,支持和鼓励企业实施模式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同样审计创新是全社会各行各业创新的组成部分,在审计实践中有许多的方式方法“短板”要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国家根据发展实际情况适时推出的新举措,无现成审计模式可以借鉴,因此审计人可以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执行情况审计契机,积极探索大数据审计等各种审计方式方法的运用,把推进大数据审计作为审计业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突破口,创新采集数据途径,建设大数据审计系统,补审计方法短板。引进计算机审计、复合型审计等方面人才,充实审计队伍,补齐审计人才短板。积极强化实践创新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建立审计实务“导师制”,加强审计人员业务学习、培训,开展审计质量和审计价值“提升年”活动等措施,认真“找短板”。进一步强化质量管理和价值提升举措,完善审计整改督查机制,认真研究对策措施扎扎实实“补短板”,做到“知不足”、“找差距”、“明方向”,促进审计价值和审计成果的全面提升。

三是发挥审计专业优势,加强审计实践中创新,科学甄别供给侧结构改革中政策执行偏差

始自去年的供给侧改革绝非简单地将管理重心由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而是从政府主导和管理经济彻底转向市场主导和调节经济,旨在通过对于行政管制的放松激发市场活力,完善发挥市场作用,服务创业创新,从而使供需双方由不相匹配走向重新适应;而对于企业税负的大幅降低则必将逐步改善企业生存环境、政策环境与发展环境,促进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等几大供给侧要素的重新优化配置。因此,在审计实践中,必须以中央精神和实际效果为依据,对被审计单位的创新性做法予以鼓励,中央已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顶层设计,但是具体任务落实推进,政策手段的选择,更需要基层的探索。加强审计实践中创新,要按照刘家义审计长所强调的对实践中的创新探索抱有支持、鼓励的态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中的政策创新,有时与若干部门规章制度不符,要区别“敢作为”与“乱作为”,要依赖审计人员发挥专业优势加以分析判断。为此审计人员应着力提升业务素质和分析能力,要以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基本依据,对与之相符的基层创新敢于识别、勇于推而广之,对与之不符的要指出其缺陷,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是要加强对机制体制的创新性审计分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政策落实建言献策

当前我国若干行业的供给结构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背后有深层次的机制体制原因。如“僵尸企业”占用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却不创造价值,但是“僵尸企业”为什么能长期僵而不死?部门和地方政府支持“僵尸企业”的内在机制是什么?还有许多发生过的事情都与国家决策层的初衷“事与愿违”。这些“事与愿违”的沉重教训的根本原因究竟在哪里呢?开展审计工作面对这些必须认真加以分析,搞清楚这些问题,既能以点带面提出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审计建议,又能为在机制体制层面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各项要求奠定基础。说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不客观分析政治与经济,因为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不可偏颇的形影相随的关系,是不能够侧重和突出哪一方的。我们要想达到什么样的经济目标,必须有相应的政治环境,制度,机制和法制作为保障。否则就要出大问题。我们制定政策的人或单位一定要把方方面面的问题考虑周全,把政策的配套工作做的细之又细,绝对不能“粗制滥造,大而化之”。因此,只有在审计实践中,创新运用审计分析的方法,客观评价机制体制方面的缺陷原因,才能为政策深化、修正、落实 、再修正、再落实建言献策打下强有力的基础。

五是要利用综合性信息优势,创新加强研究性审计,准确判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

研究性审计就是发挥审计机关掌握综合信息的优势,发现审计项目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在审计实践中,除定性分析外,还可以大数据审计为基础,引入学术界常用的政策评估方法,对于各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际效果给出定量分析,对政策实施效果的传导机制做出准确的识别。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目标是提高供给效率,改善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但是其各项具体政策任务与最终目标之间的联系是非直接的。因此,注重研究性审计,对于供给侧结构系改革,引入新的审计技术手段,既要关注其政策执行和落实情况,更要关注各项政策并不直接体现出来的效果。如,去产能单个项目的执行情况可以很清楚体现出来,但是其对改善行业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贡献程度有多大?都不是单个审计项目能够给出答案的,因此,加强对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和分析,进行研究性审计,发挥全国审计一体化的优势,对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政策任务的实际绩效,才能给出准确的审计评估。(韦正霁 王化乾)

参考文献:

[1]特约评论员。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持续增长培育新动力,安徽日报,2016.5.3

[2]范社民。浅议审计监督如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理财:经论版,2016(4)。

[3]刘决琦,曹必武。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实现新作为,中国农村金融, 2016(1)。

[4]吕剑,李泽广。经济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战略创新,华北金融, 2016(1)。

[5]新华社评论员,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硬仗,《中国内部审计》, 2016(3)

[6]李鹏 杨帆,坚持市场导向靶向施策 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庆日报,2016.2.20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