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审计的目标研究
张倩(审计署太原办)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25日】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近年来,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审计已成为经济新常态下审计部门承担的一项崭新而艰巨的任务。本文在深入探究审计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政府审计的特色,准确把握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审计的目标。

关键词:重大决策部署审计目标

国家审计是保障宏观调控政策贯彻落实的重要机制设计,也是“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保障”的具体体现。30多年的审计发展实践表明,国家审计始终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承担着改善国家治理和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近年来,为了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切实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一系列重大的决策部署,出台了涉及多个领域的重大政策措施,这些决策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的落地生根和不断完善,在当前且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模式的情况下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监督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常性、专业性和独立性的优势,审计能够通过对公共资金、国有资源、国有资产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与新情况的审计全覆盖,及时地察觉并且揭示执行系统、国家决策部署执行中存在的一些情况和问题,向决策系统提供真实、全面、完整的信息,便于决策系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科学的决策。

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审计。李克强总理也曾多次强调,国家审计要做好政策落实的督察员,要将推动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作为审计机关的重要任务,发挥审计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保障作用。因此,对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既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审计的重要使命,也是国家审计的职责所在。要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首先要准确把握审计目标。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方向正确,才能思路清晰、突出重点,最后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督促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整改,最终起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作用。

本文在深入探究审计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政策特点和政府审计特色,以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为主要阐述内容,准确把握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审计的目标。

一、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审计的总体和核心目标

政策是国家管理经济社会的重要手段。重大政策措施能否得到及时有效落实,关系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在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审计工作中,我们应始终把促进政策落实作为重中之重,紧紧抓住“落实到位”4个字。通过审计,促进国务院出台的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审计过程中,要围绕重点项目和资金,推动经济增长;围绕简政放权,推进深化改革;围绕转型升级,促进结构调整;围绕群众受益,促进惠民生工作和政策措施的落实;围绕房地产、金融和地方性债务等领域,防范和逐步消除风险隐患。

二、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审计的各项具体目标

稳增长等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对象广泛,内容丰富。涉及20多个领域80几项政策,具体包括中央各有关部门,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等部门涉及的一揽子综合政策的实施情况。因此,在总体目标的引导下,细化具体目标能更好的指导审计实践,突出重点,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最终促进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

(一)要打通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出台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力破“中梗阻”,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推动各项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尽快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夯实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审计中首先要关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目标的实现情况。每一项政策措施都是体现了某个特定的政策目标,所以审计过程中,一定要紧紧围绕这些政策目标。比如,简政放权中涉及到企业登记注册的内容很多,目标是拉动经济发展,核心是通过简化流程,提高效率,所以重点关注该下放的下放没有,该取消的取消没有,该接住的接住了没有,前置审批变为后置审批没有等核心内容,这些核心内容与政策目标密切相关,而其他的如公示制度、异常名单制度等与政策目标的直接关联度弱一些,则是次要内容。因此,只有领会了这些政策目标,审计才能突出重点、有的放矢,效果明显。对国务院相关部门的审计主要是打通“最先一公里”;对国务院相关部门和省区市审计的上下衔接主要是解决“中梗阻”;对地方特别是市县的审计,主要是打通“最后一公里”。

(二)要努力破除政策措施落实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提高行政效能,推动政府职能的尽快转变,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政策措施带来的实惠。

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改革发展稳定的政策措施,但一些部门和领域的具体制度规定没有及时修改完善,有的甚至成为政策措施落实的障碍,一定程度上影响改革进程,削弱了政策实施效果。如,审计发现的一些部门利用主管的行业协会等大搞“红顶中介”,将行政审批事项内部转移、明消暗存的问题,严重阻碍政策措施的落实。因此,审计要积极关注体制机制制度性问题,对不合时宜、制约发展、阻碍改革的制度规定,及时予以揭示和反映,推动改进和完善。

(三)要严肃问责,实施责任追究,做到不尽责就问责,力戒“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为官不为和“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敷衍了事,切实增强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国务院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的任务分工、量化指标和工作要求,都明确各地区因地制宜承接并制订目标任务细化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审计要重点反映各地区、各部门是否及时安排部署、有效推进,是否存在消极松懈不想落实、怕担风险不敢落实、墨守成规不会落实等问题,摸清政策落实的各个环节,明确责任主体,揭示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的典型事例,促进主动作为、有效作为。  

(四)促进宏观经济政策本身更加科学完善。在揭示和查处宏观经济政策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绩效评价,关注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客观评价政策的绩效水平。关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建议,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

审计的首要目的是要发现和揭示问题,最终目的则是要推动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促进政策落地生根和不断完善。同时关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形势,充分发挥审计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在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中,需要不同的机构分别承担起决策、执行和监督的职责,从而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控制系统。

审计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要以摸清情况、揭示问题、督促整改为基本思路,突出重点,通过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摸清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积极关注体制机制制度性问题,对不合时宜、制约发展、阻碍改革的制度规定,要及时予以揭示和反映,进行原因分析,明确责任主体,督促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整改。对改革发展过程中有利于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创新举措,要促进总结完善,推动形成新的制度规定,消除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最终实现保障国家重大经济决策落实到位,维护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总体目标。(张倩)

【参考文献】

[1]董大胜陈尘肇袁野同志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培训班上的讲话[Z]审计情况通报第18期.2014-9-3

[2]刘家义.进一步加大审计力度促进稳增长政策措施贯彻落实[Z]审计情况通报第18期.2015-5-7

[3]张强.国家审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M]审计研究报告第2期.2014-1-8

[4]《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201410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