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府审计报告的完善
李佳(审计署重庆办)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21日】
字号:【大】 【中】 【小】

一、我国政府审计报告发展现状

政府审计报告是指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后,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是审计机关向被审计单位出具审计意见书、作出审计决定、进行审计结果公告的基础和依据。[[1]马航,刘国常.国家审计报告制度的现状透视及完善对策[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1)][1]按照政府审计报告的对象,可将审计报告分为审计报告、审计结果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和审计调查报告。

1.政府审计报告的功能。政府审计制度设计中内含保障委托方所享有的信息权利的机制。政府审计报告是完成经济信息交流过程的关键环节,也是信息提供的重要载体。高质量的信息为实现政府有效问责、遏制官员腐败和改善公共资源配置以及保障相关决策的合理性、科学性,揭露影响社会和经济发展秩序的潜在重大风险,明确责任主体奠定了基础,为政府决策部门、纪检、监察、司法等处理处罚部门提供奖惩和决策的依据[[2]张立民,崔雯雯.国家审计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路径研究——基于国家审计信息属性的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3)][2]。

2.政府审计报告发展历程。审计报告随着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用一章的内容详细地规定了审计报告各项内容和规则,标志着我国的审计报告制度正趋于成熟。一是审计报告的法律效力得以确定。政府审计代表了国家利益,属于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其所作出的审计结论受到法律的保护。二是审计报告的类型、内容更加丰富。随着审计工作重要性的凸显,审计对象的扩大以及审计类型的丰富,衍生出各种针对特定事项的审计报告。三是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逐步形成,报告公开力度加大。审计工作报告制度与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相互衔接,公告已成为审计工作常态,公告的力度不断加大。

二、完善政府审计报告的必要性

政府审计报告不仅是审计工作情况和结果的综合反映,体现审计成果的主要形式,还是衡量审计质量和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完善的审计报告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是审计报告好坏是审计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高质量的审计报告有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审计报告的内容涵盖了审计目标的实现情况以及审计成果情况,反映了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是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就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二是审计报告质量关系到审计的信息功能的发挥,影响审计监督作用、建言献策作用的发挥。审计信息的需求者依据审计组提交的审计报告的基本情况和问题部分,了解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情况和遵守财经法纪情况,掌握违纪违规行为的情节轻重、性质的严重程度,并对问题作出处理处罚;依据审计组提交的审计报告的审计建议部分,为其进行宏观决策、加强宏观调控,提供可靠信息和参考依据。因此,审计报告是一座桥梁,依靠其直接提供的真实可靠的信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履职情况得到真实的反映,其行为得到激励或惩处,进而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信任和合作。  

三是审计报告对被审计单位提高效能具有重要作用。审计报告在对揭示被审计单位或事项存在问题的同时,通过分析反映产生问题的原因、造成的影响和后果,向被审计单位指出管理中存在的漏洞、缺陷和薄弱环节,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从而成为被审计单位完善内控制度,改进和规范内部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帮助被审计单位从制度上和机制上彻底解决问题,促进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三、完善政府审计报告的对策

1.针对报告不同使用者撰写报告。同样的审计结果,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的信息需求量是不同的,社会公众可能更需要审计结论,而政府部门可能不仅需要知晓审计结论更需要知晓得出审计结论的过程。面向社会公众的审计报告需言简意赅,客观公正的将审计的主要数据、重要问题及被审计对象的整改情况呈现出来,便于阅读者迅速了解情况;面向政府部门及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报告则需突出评价及发现的问题,综合运用文字、图表、照片等手段对审计问题进行描述,有理有据。另外可以将政府审计报告的写作模式变为流线型报告模式和模块式报告模式两种。流线型报告模式是按照基本情况、发现问题、原因分析、审计建议的顺序来布置;模块式报告模式,是将被审计单位的工作分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分成更细小的工作单元来报告。每个工作单元又包括基本情况、审计发现、改进建议和被审计单位的回应等部分,并制作详细的索引目录,既能让读者迅速的找到目录中标注的篇章,又方便读者就其关心的问题集中阅读,从而提升读者的阅读效果。

2.按照我国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报告体系建立的要求确定政府审计报告的内容。政府部门所需要的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报告体系应该包括政府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年度会计报告、治理结构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3]倪国爱,付婷婷:试论我国审计报告的改进[J].铜陵学院学报.2014(6)

以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和绩效审计报告为例。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主要以反映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为重点,侧重于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价,主要目的是促进被审计领导干部正确、有效履行职责,促进被审计单位规范经营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因此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偏重点在于厘清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公正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做到权力与责任结合,成绩与问题结合,同时揭示存在的问题。绩效审计报告主要反映政府部门和其他相关组织使用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英国审计署还将可持续性引入绩效审计,即在有限的环境里有效利用如能源、水等稀缺资源,也是绩效审计的核心——即以最优的资源消耗达到预期效果。因此绩效审计报告的侧重点也应该在于通过对审计证据进行分析,得出绩效水平的结论,提出绩效审计建议等。

3.提高审计报告写作的质量。一是审计人员增强责任意识。审计人员必须把审计报告作为自己生产的“产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增强审计工作责任心,不断提高审计报告质量。二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要严格执行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家审计准则,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做到程序合法、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恰当、评价客观公正;要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寓服务于监督之中,坚持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审计与审计调查并举、查处问题与完善制度相结合。三是加强审计报告的复核力度。法制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审计复核制度和操作规范,坚持全面复核、分级复核,确保报告质量。(李佳)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