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国家审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刘俊(湖北省十堰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27日】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常态下审计必须肩负的时代重任。要准确把握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精准定位,加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贯彻落实的跟踪审计,突出揭示社会运行中的重大矛盾和风险,大力查处重大违法犯罪案件,重点关注机制体制问题漏洞并提出有效建议,努力发挥审计推进深化改革的“催化剂”作用。要通过这种强有力的审计监督,有效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所具备的民主、法治、公平、责任、效率、廉洁等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审计 国家治理 现代化 实现路径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新形势下国家治理的应有之义。审计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着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升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市场治理等各项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本文主要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审计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审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等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充分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

国家治理现代化包含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两部分。这两个部分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前提和基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的和结果。要想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需要建立一套完备、合法、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

(一)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涵。

通俗的国家治理体系由经济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社会治理、生态治理五大体系构成。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则是由这样五个子体系组成。主要包括“党、政、企、社、民、媒”六位一体的治理结构体系;动员、组织、监管、服务、配置五大功能的治理功能体系;法制、激励、协作三大制度的治理制度体系;法律、行政、经济、道德、教育、协商六大方法的治理方法体系;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横向互动三大运行方式治理运行体系。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就是要建立完善适应新形势、新常态的机制体制和法治。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改进,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但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也有不少机制体制不适应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的需要完善,有的需要摒弃。完善建立新的国家治理体系需要建立合理化的治理结构体系、最大化的治理功能体系、完备化的治理制度体系、有效化的治理方法体系和有序化的治理运行体系。

(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现代化,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新常态、新形势下的民主法治、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政府履责、行政审批和社会组织发展等方面都面临着各种各样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难题,有效的面对这些挑战和解决这些难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不断提升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需要建立一个高效、责任、廉洁的政府,一个运行有序、良性竞争、公平买卖的市场,一个法治、文明、和谐的社会;三者是边界清晰、分工合作、平衡互动的和谐关系。作为国家治理主体的政府,工作重点首先就是加强自身的建设,打造一个阳光、责任、效能、廉洁的正面形象,其次就是履行好宏观调控、公共服务、权力监督制约、维护社会规则等职能,把属于市场、社会的职能完全交给市场和社会处理,让市场和社会通过自身的资源配置和净化功能营造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秩序,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准确把握审计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两者之间的关系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国家治理者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治理国家。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就是让政府治理、市场治理、社会治理三者各归其位,共同在法治的道路上各司其职,有序运行。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监督制约公权,促进廉洁、效能政府建设;可以关注政策落实,促进经济安全发展;可以预防揭示问题,维护公平正义。

(一)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家义审计长在《国家治理和国家审计》中讲到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的本质是国家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行为。审计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对权力运行进行监督和制约,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并且从机制体制上查找问题、剖析原因,为各级党委政府完善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效的推动实现国家社会的良好治理。此外,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审计的地位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审计监督不再像以前位于子监督体系,而是与行政监督、民主监督、党内监督、人大监督等七大监督并列,是国家治理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充分的说明审计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作用越来越大。

(二)审计对完善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审计通过密切关注经济社会运行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及时提出有针对性建议,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常规审计和专项资金审计,及时有效地揭露违法犯罪线索,打击惩治腐败,在监督制约权力运行和反腐倡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深入分析现行法律法规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提出健全和完善的建议。通过审计结果公告,为社会公众了解政府部门履行职责情况、参与国家治理提供了重要渠道,在推进民主法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加强对民生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关注涉及“三农”、低保、医疗、教育、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和资金的管理,揭示和反映政策落实不到位,坚决查处严重影响和损害人民利益的问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审计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全面深化改革以来,国家的各项改革已朝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不断推进,审计也始终围绕着服务深化改革这条主线,有效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现代化。各级审计机关不断的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以依法审计为根本原则,以合法、真实、效益为目标,大力的开展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政府投资审计、民生专项资金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审计事项,确保审计监督全覆盖,促进了财政管理的规范公开透明,保证了公共资金分配和使用权在阳光下运作,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挥了预防、揭示、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为各级党委政府完善国家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审计署《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中指出,审计督促各被审计单位整改问题金额1062.5亿元,挽回和避免损失33.9亿元;根据审计建议,制定完善规章制度3122项。审计发现的314起案件线索及其他问题移送有关部门查处后,已有1454人被依法依纪处理。这些充分说明,审计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三、审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审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要充分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能,发挥好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加强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贯彻落实的跟踪审计,大力查处重大违法犯罪案件,突出揭示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风险,及时关注机制体制漏洞和问题并提出建议,有效促进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良性互动,让政府治理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市场和社会自治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公权使用“不再任性”, 促进法治、民主、廉洁、公平、正义、和谐等国家治理现代化各项目标顺利实现。

(一)加强宏观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跟踪审计,发挥好审计的“保障”和“基石”作用。

国家宏观政策措施的“落地生根”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是否平稳。推动重大政策的贯彻落实,是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的有效途径。要通过持续开展对重大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摸清国家重大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在各地的落实情况,查找出其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重大隐患,及时向当地的党委政府与上级党委政府反映,为他们正确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从而及时纠正政策执行中偏差。要在密切关注重大政策落实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对政府监督监管职能发挥、深化改革的效果、资金流入流出、行政审批权的下放、行政性收费项目清理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行为,深入的揭示政策落实措施不到位、不配套,以及严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促进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完善,发挥好审计的“保障”和“基石”作用。

(二)大力严肃查处违法犯罪案件线索并及时移交,发挥好审计反腐败的“利剑”作用。

新常态下,政府权力的有效运作,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是审计机关新形势下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应尽之责。审计作为公权力的监督者与制约者,就是要斩断一切利用公权力谋取私利罪恶链条,促进依法行政和反腐倡廉。要突出对重点部门(单位)、重点项目、重点资金的审计,关注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权力行使与责任落实,加大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问题的揭示和查处力度,促使用权不任性,阳光用权,减少腐败行为现象,进而推动有关部门完善机制体制、强化责任落实和追究。另外审计要根据查处的案件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要注重分析案件背后反映出的制度建设及制度落实方面的漏洞,找出腐败案件发生的特点和易发多发环节,切实加大对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政府重大的工程建设、重大民生项目资金的审计监督力度,坚决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犯罪腐败、与民争利的问题,重大铺张浪费、政绩工程、环境破坏等问题,发挥好审计反腐败的“利剑”作用。

(三)突出揭示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重大矛盾风险,发挥好审计护航经济的“安全员”作用。

经济社会的安全稳定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终极目标之一。国务院《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提到要加大对经济运行中风险隐患的审计力度,密切关注财政、金融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特别是地方政府性债务、区域性金融稳定等情况,注意发现和反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积极提出解决问题和化解风险的建议。这就需要审计进一步增强责任担当和履职能力,突出揭示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重大矛盾风险,密切关注经济社会运行质量和绩效,密切关注财政金融、社会稳定、境外投资、信息系统等这些容易引起的风险隐患背后的问题和现象,提出防范化解风险的建议。更要对产生这些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归纳总结,要多提一些体制改革、完善制度、防范风险的方法建议,防止苗头性问题转化为趋势性问题,局部性问题演变为全局性问题,切实维护经济社会安全,发挥好审计护航社会经济“安全员”的作用。

(四)重点关注机制体制漏洞和问题并提出建议,发挥好审计深化改革的“催化剂”作用。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只有让治理的主体的功能定位、职责范围、目标诉求都落实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那么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才能大幅提升。全面深化改革以来,一系列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机制体制得到了清理和完善。如行政审批权下放和取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等等,但仍有一些机制体制需要清理和完善。所以审计要发挥好深化改革“催化剂”的作用,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要发挥审计独立性强、监督领域广、熟悉政策法规、掌握情况详实的优势,重点检查单位(部门)在预算执行、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的机制体制漏洞、人为管理不严格、管理混乱无序、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等问题,要结合他们工作实际,提出有针对性且操作性强的审计建议,促进其加强管理和完善内控制度,切实整改到位,堵塞制度漏洞;另外,要如实反映重点领域(如财政、金融、国有企业以及社会保障等)的改革遇到的机制体制障碍、管理运行漏洞等方面问题,推动其构建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刘俊)

参考文献:

1.刘家义:《论国家治理和国家审计》2012年10月20日《新华文摘》

2. 赵 鑫:《大数据时代国家审计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作用的创新模式思考》 2014年4月9日 《审计署网站》

3. 李厚喜:《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审计职能定位分析》2011年第10期 《审计研究简报》

4. 胡俊杰:《国家审计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和实现路径探讨》2015年1月14日 《法治广东研究中心网站》

5. 蓝佛安、刘国常:《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理论的探索与实践》2013年《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