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层审计机关绩效管理实践的一点思考
黄开文(湖北大悟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9日】
字号:【大】 【中】 【小】

近几年来,各地审计机关为提升审计工作质量,规范审计执法行为,加强内部建设管理,体现奖优罚劣原则,普遍采用了以“职位为基础、职责为中心、业务能力为标准、工作实绩为导向”的工作目标考核为主要方式的绩效管理办法。主要做法多是通过设立目标、分解责任、制定标准、督察进度、考核评价、结果运用,以充分调动审计干部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审计机关工作效能。由于审计业务的特殊性,政府及各部门绩效管理没有统一模式,使得审计绩效管理很难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达到预期理想的效果。如何设计较好的审计绩效管理体系,完善基层审计机关内部绩效管理,仍然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审计机关绩效管理的关键步骤

科学设置责任目标。重点要考虑突出重点绩效目标、实行全员考核、体现岗位和工作差异三个因素。绩效目标的设置,要依据审计职能和工作特点,通常应在年初进行,一方面要对上年度的工作进行总结、梳理,参考其绩效考核结果,另一方面要分析研究本年度工作要点、难点,结合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筛选出重点绩效目标。就基层审计机关而言,可以设置共性目标和职能目标两大类。一类是共性目标:就是机关所有人员都应接受考核的目标。可以设置若干个子目标,如信息宣传、文明创建、廉洁自律、机关纪律等。二类是职能目标:就是依据不同岗位和工作差异设置的目标。如针对审计业务人员,可以设置审计项目完成、审计项目质量、审计项目成果、审计决定落实等子项目;针对后勤管理人员和领导班子成员,可以依据不同的职责,设置不同的职能目标。

细致分解绩效指标。就是审计机关为了实现工作绩效,采取层层分解和压力逐级传递方式,将具体指标落实到每个单位和工作人员。指标的设置应尽量细化,做到可报告、可量化、可核实。

认真组织绩效考核。成立考核专班,注重收集相关资料,建立被考核人员档案。一般采取三种考核方式,一是平时考核,侧重工作态度、工作进度、阶段任务、遵章守纪等情况,通常采取督查、抽查、记载等形式来进行,目的是重实效,促工作;二是年度考核,全面系统地对绩效目标的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逐一进行考核,通常采取听汇报、看资料、查记录、审实证,目的是综合全面,评价准确;三是评价考核,主要是采取个别座谈交流、集中测评、征求外部监督意见的方式,目的是客观公正,结果服众。总之,以上三种考核方式应有机相连,相互支撑。

扎实开展绩效评价。绩效评价应坚持独立性、客观性、全面性、可比性、准确性、发展性“六性”原则,采取定量与定性、内部与外部、自己与他人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通常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内部评价,包括自评、互评、集中评、领导评,好处是彼此情况熟悉,知根知底,能达到全面、准确、发展的要求;另一种是外部评价,包括审计回访、笫三方评估、外部监督,好处是不受某些因素的制约,能达到独立、客观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绩效评价不仅仅是评价工作干得好坏,还要对被考核者的“德、能、勤、廉” 和潜力进行评价。

注重结果反馈运用。它应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考核结果与被考核人见面,最好的方式是面谈,肯定其成绩和值得继续发扬的方面,指出不足和应改进的方面,并能让其认可签字;另一层意思是要按照考核结果落实奖惩,包括精神奖惩和物质奖惩。同时,要建立实绩分析和绩效档案制度,强化管理监督,设置成长平台,加强各类培训,准确选拔运用,真正使考核结果与评先树优挂钩,与干部选拔运用挂钩,与改进工作挂钩。

绩效管理不同于绩效考核,它不仅强调结果,更注重每一个步骤实施的过程,从目标设置、指标分解、考核评价、结果运用等每一环节都不可缺少,通常被看作是一个持续循环的过程。另外,值得注意是,绩效管理应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参与,及时沟通,团结协作,来达到提升组织和个人绩效的目的。

二、基层审计机关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难以设置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绩效指标系统。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是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多,安排活动多,追加项目多,具有不可预料性,且批转审计项目时间滞后;二是省、市主管部门年度目标考核方案下达较晚,且统筹项目牵涉人力物力;三是基层审计机关人员少、工作量大,往往是一个项目赶一个项目,很难做到数量与质量统一。因此,绩效指标体系设置难求全面完美。

重考核,轻管理,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由于政府及其它部门、上级主管部门都没有制定绩效管理模式,指导操作,规范管理,因此,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往往不注重平时思想沟通、业务指导、工作支持,更多是关注年终考核结果,看得多少分数、多少奖金。

绩效考核到人,难以显现集体力量。审计工作不同于其它工作,大多需要团结协作共同完成,特别是遇到复杂的大项目,至少也得三人以上,集中力量,集中智慧,统一行动,才能彻底查深、查透、出效果。如果指标考核到人,仅强调个人的考核,就不利于团结合作,发挥整体优势。

缺乏引入公众评价的外部绩效评价。虽然在绩效评价时,参考一些审计回访、第三方评估、外部监督等因素,但不是系统的,不是规范的,往往存在偶然的、不客观现象,没有真正按照全面规范的公众评价系统去组织实施。

评估不准,效用不高。由于规范的绩效评估过程较为复杂,工作量大,任务重,因而为图简便,往往是凭印象打分,看资料汇总,开个会测评,容易使考核误差大,评估不准确;在结果运用上,只注重看分数兑奖金,用分数评先进,忽视人才培养,激发潜能,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考核与实绩脱节,为考核而考核的问题。

三、基层审计机关开展绩效管理的作用

绩效管理能提升审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绩效。绩效管理通过设定比较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为审计机关和工作人员指明了努力方向。审计机关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工作人员中存在的问题,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工作指导和资源支持,工作人员通过工作态度以及工作方法的改进,保证绩效目标的实现。通过绩效管理不仅能使内部人才得到成长,还能吸引外部优秀人才,使人力资源能满足组织发展的需要,促进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的提升。

绩效管理能优化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审计机关管理涉及对人和对事的管理,对人的管理主要是激励约束问题,对事的管理就是流程问题。一项工作为什么做、谁去做、如何做、做完给谁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就是流程问题,不同的安排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且极大的影响着组织的效率。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审计机关应从整体利益以及工作效率出发,尽量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不断调整优化机关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

绩效管理能促进单位内部凝聚力加强。绩效管理强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强调组织和个人同步成长,形成“多赢”局面。因此,绩效管理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参与,及时沟通,相互提醒,加强协调配合,这样能够形成和谐共事的氛围,大家围绕共同的目标,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发扬比学赶帮超的精神,凝神聚力实现目标,千方百计完成任务。

绩效管理能改善外部环境。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由于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加强内部沟通协调,规范机关管理和业务管理,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改进了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因此,机关公信力明显增强,地位得到提升,工作人员形象为外界称道,为开展各项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反过来又有利于促进绩效的提升。

四、完善基层审计机关绩效管理的建议

科学设置绩效指标体系。设置绩效指标,是绩效管理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审计机关要依据其职能和工作特点,按照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认真梳理出核心的绩效指标,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反复讨论,形成比较一致的、组织和个人基本认可的意见,这样才能体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将绩效管理落实到位,形成双赢的局面。值得注意的是,绩效指标不能定得太低,太低则难以体现绩效管理的目的,也不能定得太高,太高则使人望而却步,不应只列出几个考核项目,每个项目给多少分值,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关键是看设置指标的准确性、可接受性、以及合理性,特别是要体现可报告、可量化、可核实的特点。

认真组织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管理实际上是一种管理手段,考核评价是绩效管理中的主要环节,它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始终。就绩效考核而言,要注重平时考核,重点是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纪律和阶段工作落实情况,搞好记录记载。要全面、系统地搞好年度考核,可采取“听、看、查、审”的方式,对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逐一进行考核,不能凭印象打分,机械地汇总,要体现综合性原则。就绩效评价而言,可按照自我评价、集中测评、领导点评、外部评价等方式进行,力求客观公正。值得强调的是,不能只注重对工作业绩进行评价,忽视德、能、勤、廉的评价,忽视外部评价,要引入外部评价机制,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使评价客观公正。

强化运用绩效考核结果。结果运用是绩效管理的最后阶段。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结果反馈,可以采取面谈的方式,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人,肯定其成绩或值得继续发扬的方面,指出不足或需要改进的方面,并取得认可,最好能签字盖章,这种面对面地交谈、沟通、激励,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二是结果运用要综合分析考核结果,落实奖惩办法,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该奖的奖到位,该罚的不手软;要建立绩效档案,详细记录基础信息、长期绩效情况、教育培训情况、能力素质、成长状况,作为提拔任用的依据。需要说明的是绩效结果运用,不仅仅是依据考核的分数兑现奖金,贯穿其中重在思想沟通、精神鼓励、激发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热情,提升能力素质。

构建完备的绩效保障体系。实施绩效管理必须依靠完备的保障体系。结合审计机关实际,重点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一是打造一支审计铁军。人是绩效管理中的核心要素,只有提升全员素质和能力才会有好的绩效。重点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强化业务培训,激发创新潜能,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遵章守纪教育,依照制度和程序办事,减少任意性和随意性;树立效能观念,增强节约意识和效率意识。二是构建一个审计流程。重点是按照审计业务工作要求,依据有关规定,建立审计项目立项、审计现场实施、审计项目审理、审计决定落实、审计档案归档等“立、审、理、督”四权分离的业务流程,确保审计质量和整改落实的力度。三是完善一套审计制度。依据工作需要,建立党务、政务、业务三大类若干个方面的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限权、理事。

五、结论与思考

基层审计机关开展绩效管理十分必要,它不仅可以促进整体工作质效提高,发挥个人工作潜能,加强内部团结,改善外部环境,更重要的是通过绩效管理能达到组织和个人同步成长,双方共赢的目的。但是绩效管理并不是万能的,他只是一个管理手段,不能奢望靠这个手段达到组织各项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实施绩效管理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理念再造。坚持以人为本,绩效为先,目标为导向的原则,突出管理过程,明确核心目标,实行全员参与,重视考核评价,准确运用结果。二是创新发展。审计机关开展绩效管理应顺势而为,随着职能和工作特点的变化而随之变化,不能一个模式,一成不变,要不断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制定新措施,使绩效管理适应各项改革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三是整体联动。审计机关开展绩效管理既是顺应行政体制改革的外部要求,也是在新形势下内部发展工作的需要。但目前,政府各部门都没有制定规范的绩效管理办法,业务主管部门也没有统一的明确的绩效管理模式,各地的绩效管理也是五花八门,这样不利于基层审计机关开展绩效管理。只有上下联动、左右并进,才能使绩效管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黄开文)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