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打通审计整改最后“一公里”——对审计整改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印钊 李畅舞(湖南省湘西州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9日】
字号:【大】 【中】 【小】

审计整改是审计工作的落脚点,是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能,维护审计权威的必要保证。为适应“四个全面”的新形势,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笔者结合从事审计工作的实际,对当前审计整改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一、存在问题

1、敷衍应付,蒙混过关。有的被审对象一心只想审计工作快点结束,以求心安。因此,对于审计组的要求都“认真落实”,对于审出的问题也“积极整改”,短时间内领导班子专题研究、出台制度和文件、造表格、填数据、作汇报,表面工作做得“无懈可击”,上级验收顺利过关。有的被审对象为了达到整改目标,不惜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虚假记载经济活动,虚开发票,从形式上完成整改任务。殊不知这样的整改是形式主义的变种,不仅实质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还会衍生出新的问题。而实际工作中对同一对象的再次审计可能间隔多年,这样审计反而成了某些被审对象不合规、不合法行为的保障。

2、蜻蜓点水,避重就轻。有的被审单位存在“选择性整改”的思想,对小问题积极整改,对大问题借口拖延;对容易整改的问题积极整改,对棘手的问题推推搡搡;对表面现象、共性问题积极整改,对深层矛盾、“边角”和“死角”问题不愿触碰;对管理方面的问题积极整改,对牵涉到切身利益的问题想方设法回避;对已经发生的问题不予追究或从轻处理,而仅是通过出台制度对今后的工作进行约束。如此“雨过地皮湿”的审计整改使得审计发现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最终审计整改流于形式,审计目的难以实现,还会使小问题越拖越大,大问题拖久“爆炸”。比如,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跟踪审计中发现的简政放权问题,虽然中央一再要求权力下放,然而到了基层,很多部门都不愿意把自己的“肥肉”分下去,跟踪审计中我们都会提出整改建议,可是有的部门总会找各种借口迟迟不肯落实。

3、力度不够,屡整屡犯。有的被审对象对每一个问题都着手整改,但是对审计整改的认识不足,开展整改的深度和力度不够,特别是一些被审对象存在“偏袒”心理和“闯关”思想,借口维护部门利益和保护干部职工,整改力度不够,问责处罚更是象征性的点到为止,给人造成违规违纪成本太低的印象,使得审计难以形成震慑力,审计发现问题更是屡审屡犯、容易反弹,整改成果难以巩固。

二、原因探析

1、领导不重视,思想松劲。有的被审单位认为现场审计结束了,审计工作也就差不多了,问题改得如何审计组也不会来追查,把资料做完整,应付应付就行。还有的单位存在的问题可能是一些历史性问题,不是一时就能解决的,也不是现任领导任期之内产生的,被审单位领导容易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认为就算不整改也找不到自己的麻烦,何苦去为别人“擦屁股”。有的审计人员自身有畏难情绪,认为查查问题、写写报告、收收违规资金就行了,不是太恶劣的问题何必移送线索得罪人,“重审计,轻处理”的现象比较普遍。

2、机制不健全,工作受阻。审计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本身与制度设计的缺陷和漏洞有关,并不是被审单位人为造成的,使得一些被审单位对审计发现问题存在抵触情绪,不愿意整改。此外,一些问题需要多部门联合发力才能有效整改,但是由于责任机制不明晰,整改工作中往往牵头单位很积极,其他部门却不太配合,使得整改工作难以推进,这种打太极、踢皮球的现象并不少见。还有的审计发现问题与地方发展实际和一些历史原因有关,名义上是被审单位出于地方发展考虑而发生的问题,甚至是得到当地党委政府默许的,比如擅自改变项目资金用途,虽然资金用到了需要的地方,没有被挥霍浪费,看起来合情合理,但这些行为实际上既不合规也不合法,此类问题的整改存在各方面的阻力。

3、监督不到位,问责乏力。审计组除了对发现的重大问题向纪检等有关部门移送案件线索外,一般性问题大多是在审计报告中反应,提出整改建议,由被审单位自行整改。而审计整改的监督跟踪机制还很不健全,审计机关和政府部门对被审单位审计整改情况往往是进行材料验收,即通过整改报告看整改情况,而很少进行现场督查与验收,以致整改工作到底开展得如何,并没有现实依据。这种粗放式的管理使得审计整改往往流于形式,问责处理自然就成了口头批评和纸上之词。因此,往往只能在材料中看到“正在认真组织整改”或“大部分问题已经整改到位”之类的说法,却看不到整改的具体举措与效果,也看不到问责处理的情况。

三、破题之基

1、上级有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审计监督列为八大监督之一,审计职能因此得到增强,审计整改也更加受重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对工作狠抓落实。对于审计工作而言,其最后“一公里”就是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刘家义审计长曾多次强调审计整改的重要性,各级审计机关也越来越重视审计整改工作,不少地方还把审计整改情况纳入了绩效考核内容,无形中突出了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性。

2、政策有规定。2014年10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第五部分专门就“狠抓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提出意见,第十四条、十五条、十六条分别就健全整改责任制、加强整改督促检查、严肃整改问责作出了具体规定,为各地审计整改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省审计厅、州审计局也结合实际就审计整改工作出台了相关的文件与制度,为各地审计整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和工作依据。

3、社会有期盼。随着审计工作的公开透明度越来越高,社会舆论和广大群众对审计工作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对于审计查出问题能否整改到位十分关注,特别是对一些涉及民生的问题更是不断追踪。这种无形的监督对于促进各被审单位认真开展审计整改是非常有力的,只要加以正面引导,无疑会形成一种强大的推动力。

4、工作有基础。尽管审计环境不断变化,但是审计工作具有连续性,对同一地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审计部门基本都有整体掌握,对于如何搞好这些问题的整改审计部门也有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些都为审计整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牢固基础。

四、解题之策

审计的目的不仅在于揭露问题,更在于通过问题找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并通过审计促进整改,最终消除问题产生的根源,防止和减少问题的发生。处理好当前审计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从多方面着手,共同借力打力。

1、借力:运用各种利好政策。一是要抓住审计监督成为八大监督之一的历史机遇。要进一步深化对审计监督职能的认识,切实强化审计整改在审计监督中的作用,形成“审计整改是审计监督职能落到实处的保障,审计整改是审计质量提升的关键”的共识,在整个审计系统乃至全社会营造抓好审计整改工作的浓厚氛围。二是要抓住审计整改写入文件和法规的政策机遇。要加强对《审计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等有关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文件制度的宣传,特别是加强对审计整改重要性的宣传,使审计人员懂得抓好审计整改是本职,不抓审计整改是失职;使被审对象明白抓好审计整改不仅是工作职责,也是对自身的保护。三是要抓住地方政府重视审计整改的工作机遇。近年来,州委州政府对审计整改工作越来越重视,不仅将审计整改纳入绩效考核内容,还将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列入各单位预安销号工作内容,随时进行跟踪管理。审计部门在抓审计整改的过程中要善于借用各级审计机关出台的有关审计整改的法规政策,深入领会各级领导干部对审计整改工作提出的指导意见,用政策机遇推动审计整改。

2、使力:凝聚四股监督力量。一是凝聚人民群众之力。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审计整改搞得好不好,作为服务对象的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要积极推进审计结果公开制度,将审计情况向社会通报,引导人民群众参与整改监督,促进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二是凝聚“五大家”之力。要充分整合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纪委“五大家”的监督和督办力量,特别是要高度重视与审计发现问题有关的人大议案、政协提案的办理,充分利用好“两办”督查室的督办力量推动审计整改,利用好纪委监督办案的力量形成工作震慑力。党委、政府要联合下文,要求被审计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工作,并将审计整改结果以书面形式向“两办”和审计机关报告。三是凝聚部门之力。要建立健全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审计等部门纳入联席会议成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审计结果落实和整改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避免审计整改出现“中梗阻”。比如,组织部门要把审计报告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参考依据,特别是要将经济责任审计情况与干部提拔任用挂钩,提高审计结果的运用效力。四是凝聚司法之力。对于审计中发现的被审计单位严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特别是涉嫌贪污受贿、损失浪费、失职渎职等经济犯罪的,要及时向纪委、监察、公安、检察等部门移送案件线索和证据材料,使犯罪行为得到应有的惩治,形成审计的威慑力。

3、动力:落实四项保障机制。一是落实审计整改报告制。要进一步完善审计整改报告制,要求审计机关对于不同类型审计项目、审计出的不同类别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整改建议,并且及时进行跟踪,随时掌握审计整改情况;要求被审对象建立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台账,定期向审计机关和政府主管部门报告审计整改情况。二是落实审计整改监督制。要逐步建立完善的审计整改监督机制,形成集政府监督机构、人民群众、网络平台、监督热线、新闻媒体等于一体的多维立体监督体系,以媒体和舆论的力量推动审计整改。三是落实审计整改问责制。要把审计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各级各单位绩效考核范围,对整改主动且整改任务完成出色的进行表彰奖励,对出现审而不改、改不到位、屡审屡改等情况的要进行问责处理,以此倒逼审计发现问题按期保质整改落实到位。四是落实审计整改公开制。一方面要将各被审对象需要整改的问题进行公示,另一方面要及时将被审对象的整改进度和最终整改情况进行公示,用阳光的照晒来推动被审对象及时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印钊 李畅舞)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