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导向下审计责任的多维审视
蔡飞(审计署武汉办)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4日】
字号:【大】 【中】 【小】
    
    摘  要:国家审计既是国家治理的产物,也是国家治理的工具。在国家治理的系统工程中,国家审计是推动国家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国家审计有效服务国家治理的关键在于审计责任的良好履行。本文从国家治理的高度和视角多维度的审视国家审计责任,深入挖掘国家审计责任的内涵,明确在国家治理系统中国家审计的责任定位、责任边界以及责任理念。
    关键词:国家治理;国家审计;审计责任

    国家审计既是国家治理的产物,也是国家治理的工具。在国家治理的系统工程中,国家审计是推动国家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国家审计如何有效服务国家治理,关键在于审计责任的良好履行。刘家义审计长曾指出“要站在国家治理的高度谋划审计,着眼国家治理的目标部署审计,围绕国家治理的任务实施审计。”我们同样需要从国家治理的高度和视角多维度的审视国家审计责任,深入挖掘国家审计责任的内涵,明确在国家治理系统中国家审计的责任定位、责任边界以及责任理念。
    一、国家治理导向下审计责任的纬度——责任定位
    国家治理导向下的国家审计必须在国家治理的框架内开展工作,在此框架内履行和承担审计责任。找准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框架内的责任定位,对于国家审计服从服务于国家治理大局,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作用十分必要。总的来说,国家治理导向下国家审计的责任就是依法以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维护民主法治,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完善国家治理,推动实现国家良治。
    (一)国家审计的监督责任。
    国家治理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担负着不同的职责,作为子系统之一的国家审计,宪法赋予了其经济监督的权利,因此也同时担负着对国家经济社会运行情况、国有资产资源利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的责任。一方面,通过监督检查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核实其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揭示经济运行中的各种违纪违规问题,查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督促相关单位整改落实,确保社会经济活动健康运行;另一方面,通过监督公共权力的运行情况,揭露和查处滥用权力和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违法乱纪问题,以权力制约和监督权力,防止权力异化,遏制腐败发生,促进依法执政,确保政府有效地履行其公共受托责任。
    (二)国家审计的服务责任。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内在需求,它不仅需要国家审计当好经济监督的“卫士”,同时也需要国家审计能主动为其提供有效的服务。国家审计的服务责任是建立在监督责任基础上的,国家审计要把监督与服务有机统一起来,在制订计划、确定目标、实施审计时能够积极主动地适应日益变化的内外部环境,满足国家治理的新要求,创新审计理念,拓展审计领域,探索审计模式,增强服务能力。一是提供及时、权威、完整、真实、利用价值高的数据信息,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依据,为分析评价宏观经济政策效果、揭示突出矛盾、预警潜在风险等提供基础,从而提高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的科学性,促进国家治理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执行;二是促进部门单位依法行政和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强化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促进完善功能;三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导向,从政策层面进行分析,揭示体制性问题、机制性缺陷和制度性障碍,对社会经济趋势及可能存在的重大问题提前做出预判和预警,为政府部门提供未来工作重点参考依据等。
    (三)国家审计的社会责任。
    国家审计要有效的服务国家治理,应自觉地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国家审计的功能和价值,促进国家审计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审计的社会责任就是通过审计履责来满足全社会在维护财政经济秩序、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需求。在实施审计时,更多的关注人民群众所关心的、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经济、社会等问题,如生态环境恶化、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合理等,找到审计履行社会责任的切入点,更好地发挥审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此外,在如今各行业职业道德领域失范失守现象频现的社会环境下,审计人员应当坚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形象,承担起引领社会风气、示范道德典型、促进廉政建设的社会责任。
    二、国家治理导向下审计责任的广度——责任边界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科学论断不仅丰富了国家审计的内涵,也拓展了审计责任的边界。正如刘家义审计长的话“人民利益的边界在哪里,国家审计的边界就在哪里;国家安全的边界在哪里,国家审计的边界就在哪里。”
    国家治理导向下国家审计的责任边界首先应是宪法、审计法等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范围。如我国《宪法》中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规定“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依照本法规定接受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对前款所列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将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扩大到省部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为国家审计促进反腐倡廉和健全国家治理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舞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适应国家治理的需求,国家审计的边界也在不断拓展。要发挥好国家审计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作用,需要逐步加大对国家治理实施情况的关注度,切实选好切入点。就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国家审计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履行责任。一是重点关注宏观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国家审计有责任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及时分析、研究宏观调控政策执行的效果,揭示宏观调控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善治理的建议,为决策层改进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二是重点关注民生领域和资源环境领域问题,如教育、医疗机构的收费情况,住房保障情况,社会公益组织款项收取和使用情况等民生问题,水污染治理、空气污染、矿产开采等资源环境问题,这些都是与人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如处理不好,将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国家审计有责任对这些领域进行监督,维护整个社会的安全。三是重点关注腐败问题,这是当前人民最关心和最迫切改善的问题,国家审计有责任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的力度,深挖腐败行为,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震慑力,增强权力行使者的责任感;有责任加大“三公经费”等情况的审计力度,提高政府公开透明度,增强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了解程度和信任程度,推动政府有效履行受托责任。四是重点关注重大经济安全事件,比如,近几年,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这些既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问题,也是当前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以及社会民众普遍关注的大事。这些可能威胁到国家经济安全的问题,国家审计有责任及时发现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评估判断风险大小,公布权威的数据信息,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社会恐慌。此外,通过提前预警和提出应对措施,为相关部门采取防范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提供保障。
    诚然,任何审计都有风险,审计责任边界越大,涉及的范围越广,风险也越大。在有限的审计时间、有限的审计人员、有限的审计能力的现实环境下,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时还是应在合理且可控的风险下确定审计责任边界。
    三、国家治理导向下审计责任的高度——责任理念
    当前,国家审计的任务越来越重,政府和社会对审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的责任也越来越大。审计责任不单单是我们需要明确的外在责任,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实施审计的人所具有的审计责任理念、意识和精神,审计责任能否得以实现,关键在于审计责任理念是否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一是审计人员要自觉增强责任意识。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是“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摆在第一位的就是“责任”,这足以说明审计责任理念的重要性。审计人员要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以对国家和人民、对历史和法律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态度,勤勉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审计人员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能力,潜心实干;需要增强国家治理意识,站在国家治理的高度,以对国家和人民满腔的炽爱参与到国家治理中,通过履行审计责任积极参与到国家和社会的改革浪潮中,参与到国家和社会的科学发展中。
    二是加强审计责任导向的文化建设。审计文化是审计人员的精神家园,具有凝心聚力的作用,将审计责任作为审计文化建设的一项内容,使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一方面创新了审计文化的价值观念,推进了审计文化的相关建设,另一方面,审计文化作为审计的一种价值体系,又将审计责任建设提升到新的理论高度和较高的文化层次。依托审计文化促进审计人员将责任理念内化于心,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道德修养、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等,帮助审计人员自觉践行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自觉遵守审计职业道德规范。
    三是强化审计职业道德建设和廉政建设。增强责任意识主要靠自律,但也需要他律从外部进行规范、约束和引导。通过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和廉政建设,规范和约束审计人员的行为,逐步将外部的约束、要求、标准转化为审计人员内在的目标、需求和标准,使审计人员自觉承担起自身的审计责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审计的目标,并取得好的效果。(蔡飞)

    参考文献:
    [1]郑国洪、胡耘通、吕伟:《基于国家治理视域的审计责任发挥》,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2]谭劲松、宋顺林:《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理论基础和实现路径》,审计研究,2012(2)。
    [3]张军:《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 美国的经验与启示》,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8)。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