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的文化基础
郭晓燕 (审计署长春办)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4日】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确立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和前进方向。国家审计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国家文化建设发展各项资金开展审计工作能够有力促进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作用程度,同时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良好发展也会更好地促进国家审计工作。
    关键词:中国特色 审计制度 文化基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建设,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未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提出:“一、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和行动指南。
    
    一、国家审计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审计文化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积淀、升华形成的具有鲜明职业特点和时代特征的价值观念、道德取向和思想认识。国家审计以“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为核心价值理念,以“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 为基本工作方针,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目标,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审计文化中的具体体现。
    (一)加强机关党建工作,树立三种意识,努力营造“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文化。为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审计署积极落实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实施意见,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机关党建工作,注重增强党员意识、公务员意识和审计人员意识,努力营造“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文化,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支部成为团结带领广大审计人员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坚强战斗堡垒。
    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和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搞好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同时将基层组织建设年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相结合,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审计署文化建设意见相结合,推动审计机关文化建设;与“三个合格”大讨论、“三条线”教育和“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教育相结合,坚定审计人员的理想信念,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政治本色。
    (二)高效履行岗位职责,争当“四手”人才,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
    为了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审计署开展了立足本职建功立业、争当“四手”奋发有为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同志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争当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计算机应用的强手和内部管理的行家里手。通过把“四手”活动与强化审计业务工作、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特别是在完成具体审计任务中,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提高工作能力、争当“四手”、改进工作作风。通过定期召开党支部会议,对党员在“四手”活动中的表现情况进行总结,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查找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把活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培养更好更多的“四手”人才。
    (三)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精神生活,进一步增强审计干部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通过开展“审计质量为生命线、审计纪律为高压线、文明审计为保障线”的“三条线”主题教育活动、“我骄傲、我自豪、我是审计人”主题征文活动和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推选“审计职业道德模范”,增强审计干部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同时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模式。调动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其在联系、团结、教育和服务群众方面的优势,切实将署、办党组对干部职工的关怀落到实处。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激情的良好氛围。鼓励临时党支部因地制宜开展篮球比赛、健步走、登山等文体活动,丰富审计人员业余生活,倡导健康生活理念,形成严肃活泼的生动局面。
    
    二、国家审计文化指引审计工作为文化建设提供“免疫”保障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是指通过配置和运行国家权力,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控制、管理和提供服务,确保国家安全,捍卫国家利益,维护人民权益,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科学发展。在国家治理中,审计实质上是国家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行为,其本质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等6项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些政策目标,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也安排了一些相关的专项资金。国家审计通过对政府部门文化建设资金管理使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及效果,政府及相关单位履行职责进行监督,从而推动和促进公益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决定》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新的要求,要大力推动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图书馆以及基层文化活动中心等相关文化单位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并提高公益性文化单位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审计署也在近期开展的审计调查项目中加强了对这些项目的审计监督,国家审计通过充分履行职责,保障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同时国家审计也重点关注了文化体制改革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深刻剖析了原因,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计文化促进国家审计不断向前发展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计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文化的繁荣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国家审计不断向前发展。
    社会主义审计文化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同时也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贡献着巨大的能量。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审计文化的繁荣发展为国家审计提供健康的发展土壤。(郭晓燕)
    
    参考文献:
    1.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 《大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推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9年7月31日)。
    3.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刘家义审计长在中国审计学会第三次理事论坛上的讲话(2011年7月8日)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