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损失浪费问题及防治对策
王清洪 (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0日】
字号:【大】 【中】 【小】
    近几年,国家财政加大了交通、能源、农业、水利、环保、文化教育、城镇化改造等国计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对改善人民群众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从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情况看,因高估冒算、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质量隐患等造成损失浪费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为有效治理政府投资领域损失浪费问题,提高投资效益,笔者在此就政府投资项目损失浪费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解决政府投资领域损失浪费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一、   造成政府投资项目损失浪费问题的主要因素
    (一)决策不科学,造成投资计划和建设方案先天不足。违反建设程序,不经过专业和机构严格进行立项、可行性研究论证、设计优化等基础工作,而是行政领导先行拍板定调,或按“长官意志”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造成工程建设随意性大、质量隐患多等问题;脱离实际,好高骛远,不顾建设地点交通、资源、环境的限制,盲目争取资金、上项目,建设“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超使用面积标准和超装修标准修建豪华办公用房,搞“面子”工程。
    (二)投资审批不严,项目带“病”上马。尤其是可行性研究、建设方案设计、投资概算、施工图设计、预算批复等环节,容易出现可行性研究调查不全面不深入、设计方案不优化、建设规模不合理、多报概算资金、建设资金来源不可靠等,导致项目上马后建设规模变动大、投资计划难以落实、现场管理混乱、损失浪费严重等问题。
    (三)招投标流于形式,发包价格不实。围标、串通投标、营私舞弊等极易抬高中标价格;建设单位不认真编制标底,甚至以匡算、估算或概算代替标底预算和招标限价,导致投标价格和工程施工合同价虚高,增加建设成本。
    (四)建设阶段管理措施不到位,资金使用控制不严。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建设主体不明确,有的是政府部门越俎代庖,往往重视当时的建设任务,对投资效益不够关心;施工质量达不到设计标准,使用寿命达不到设计年限,或工程使用期间维护费用过高;资金筹集不到位,出现“半拉子”工程,部分使用功能无法实现,投资浪费;项目前期准备费、管理费等支出过多摊销比例过大,挤占了有限的项目建设资金;违反施工技术规程,缩工期、赶进度,造成建设质量隐患、窝工、返工、额外增加工程量等问题,加大了项目预算外资金投入;施工阶段变更未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变更工程量及变更金额不实等。
    (五)工程验收把关不力,或不经验收就匆忙投入使用,资产流失。按照有关规定,工程完工后应组织力量对投资计划完成情况、工程质量、资金收支、投资效益等进行全面审核和验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果不及时组织验收或验收不严格,工程结算高估冒算、虚列工程套取资金,以及质量不合格的不及时修复或索赔、设备工器具等固定资产等不办理移交等,都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六)项目后评价程序缺失,影响了投资管理水平的提高。很多重点建设项目未进行项目后评价,工程的使用功能和利用绩效如何未予以重视,出现问题的也无法进行责任追究,不仅极易形成 “重投资建设、轻管理效益”的不良风气,给损失浪费问题有机可乘,而且影响了投资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七)项目后期管护措施不配套,投资效益难以正常发挥。工程建设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满足使用需求,并在设计使用寿命期内正常发挥预期的效益。但由于固定资产移交程序不规范、管护责任主体不明确、管护措施不落实等原因,往往造成工程使用功能不正常,或者达不到设计使用年限,甚至使资产闲置,直接影响了投资效益。
    
    二、预防和治理损失浪费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规范投资决策程序,提高决策水平。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原则,以投资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广泛吸收专家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对若干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比较,择优确定最佳建设方案,合理确定投资项目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为项目建设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二)把好投资审批关,防控技术经济风险。政府投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概算等必须履行审批手续,规模较小的可以将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两个阶段合并审批。土地、矿产资源、能源、环保等有关重要事项也要履行相关审批手续。各职能部门在审批过程中要注重调查研究,必要时组织专家和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后科学作出审批决定。
    (三)加强招投标管理,规范发包行为。要完善招投标制度,科学制定招投标操作规则,堵塞围标、串标、营私舞弊等行为;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确保整个招投标过程依法公开公正公平进行,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四)强化建设阶段管理措施,搞好建设成本控制。严格执行项目法人、施工招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等制度,以投资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正确处理好质量、进度与成本的相互关系,强化建设成本的控制。要严格按批准的建设方案组织建设,严格按批准的投资计划和概预算指标控制建设资金的支出标准和使用范围,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五)搞好质量检查和工程验收,把好项目资金结算关。严格按施工合同的要求和有关施工质量规范进行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单项工程、竣工项目等质量检查和验收,特别是隐蔽工程、变更增加工程的检查验收和项目竣工验收要按规定的程序认真进行,对以劣充优、偷工减料、质量不合格的要及时整改,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标准,因质量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要及时挽回;对工程结算、竣工决算中发现的高估冒算、虚报冒领等,要坚决纠正。项目完成后要按规定进行竣工决算报批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防止资产流失。
    (六)完善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做好后评价工作。尤其是重点项目,要对其发挥的作用、效益及影响进行全面评价,看投资决策是否正确、管理是否到位、效益是否达到预期值,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以提高投资决策和项目管理水平。
    (七)落实工程的后期管护措施,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工程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后,应按规定办理资产移交手续,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建立管护制度,广泛筹集资金,落实管护经费,确保投资项目正常营运,发挥预期效益。(王清洪)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