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期如何增强审计学会理论研讨功能
刘颖(吉林省通化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7日】
字号:【大】 【中】 【小】
    新的发展时期,如何增强审计学会理论研讨水平,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实现新跨越的重要理论命题和实践课题。
    
    一、 审计学会面临理论研讨的新形势
    
    (一)不断发展的审计实践需要进一步丰富审计理论内容。党的十八大确立了新时期我国发展的战略走向。而国家审计工作实践是围绕国家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进行的。表明审计工作担负着重要的职责,担当着促进和完善国家治理、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推进法制建设、巩固和发展全社会的经济成果等重任。这种波澜壮阔的审计实践,需要有审计理论做支撑,需要注入审计理论研究新内涵,从而是审计理论内容与审计实践发展具有对称性、适应性、协调性。
    (二)持续进行的改革开放需要进一步拓宽审计理论视角。新时期国家已开始了新一轮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发展的启动。国家继续不断出台新的改革政策、举措。作为审计学会就需要适应这种新形势,需拓宽审计理论研讨视野,提升研讨视角、拓宽研讨视域、延伸研讨视点。特别在如何落实各项改革政策效果上进行深入理论研讨,使审计工作层面、审计理论研讨层面与国家出台实施各种政策层面相对接、相契合,切实跳出为审计而审计、为研究而研究的自我轮回。真正开阔视野,使审计理论研讨与国家发展战略天然合一。
    (三)新的发展目标需要进一步提升审计理论站位。新时期新发展,审计理论研讨起点要高、站位不能低。随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审计重点应由外延式审计向内涵式审计演进,从表象分析入手,抓住本质的内因;随着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审计作用应由监督国有资产运行状态向增强国家治理作用演进,在国家治理的背景下思考审计理论、催生审计理论;随着我国加快法制化建设步伐,审计理念应由治表审计向治本审计演进,加速整改机制的建立、搞好提高整改效果和效率路径的理论研讨。
    (四)新的工作期待需要进一步深化审计理论认知。党的十八大提出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加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还有加强党的建设。这些建设提出了新期待、新目标。作为审计机关就是要关注六个方面的建设。必须深化国家审计在六个方面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的理论认识,深入研究保障性举措、推进式手段、统筹式方法等,通过深化审计理论认识促进增强审计实践自觉。
    (五)担负的工作使命需要进一步配置审计理论资源。新时期审计机关担负的重要使命,深刻领悟党的十八大精神内涵,增强审计机关“免疫系统”功能,需要从多层面研究审计理论,使审计理论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防止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两层皮的倾向。需要进一步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资源,使审计工作有坚实的、与时俱进的审计理论依托。
    
    二、新时期增加审计学会理论研讨功能性作用
    
    作为审计学会组织就是要立足本职,激发潜能,提升素质。重点应发挥如下几个方面的功能性作用。
    (一)增强服务发展的前瞻作用。新时期审计学会最大功能应该注重超前研究发展走势,围绕重点、热点、焦点问题,使学会研究视野前置、研究观点前沿、研究思维前倾。一是围绕国家审计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中的作用主题,开展政府审计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中作用及途径的研讨。提出政府审计在促进国家经济安全中具有重要保障作用、监控作用、预警作用和保护作用。并提出实现政府审计作用的途径就是增强消除国有经济安全隐患的排险功能、完善经济安全运行机制的规范功能、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促进功能和捍卫国家经济运行成果的守护功能。二是围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主题,开展促进文化建设的研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国家审计注入新的监督内涵,呼唤扩展监督视野,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纳入重要的监督视线;呼唤审计优化监督布局。在监督对象上形成文化产业、农业产业、工业产业、流通产业的多元监督结构;呼唤审计丰富监督含量,促进做大经济产业和做强文化产业有机融合;呼唤审计深化监督认知,把握各项事业发展对文化价值观的内在依托关系。三是围绕审计工作长远规划布局,开展审计发展战略的研讨。注重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发展战略。当前,审计工作迎来了新的战略发展机遇,国家高度重视审计工作、人民对审计工作有新的期待,使审计工作迎来了大创新战略机遇、大推进战略机遇、大施展的战略机遇。客观要求我们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保到2020年全成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因此,审计发展战略面对着多元任务:面临着保障和发展民生,这是审计工作的精髓和永恒主题;面临着提高干部队伍科学化建设水平,这是审计工作发展的新的增长点;面临着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客观要求围绕提升区域、行业综合实力开展效益审计;面临着促进完善经济运行秩序,使揭露问题、规范管理、堵塞漏洞、化解风险始终成为审计工作的绝学;面临着促进和改善国家治理。真正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协调健康持续发展。通过确立审计发展战略,使审计学会在前瞻性中具有引领性、导航性的功效。
    (二)增强理论与实践的互促作用。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一是促进经责审计理论与实践互动。着力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体系、评价效果方面形成研究成果。在评价标准上,做到以思想上坚定性为评价标准,真正掌握各行业领导干部在贯彻落实扩大内需工作方针的思想坚定性、思考主动性和思路创新性,增强对领导干部思想建设的透视力;以实施决策效果为评价尺度,增强对领导干部制定运用决策状况的鉴定力;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评价尺度,关注资产总量的完整性、资产增量的效益性和资产质量提升性,增强对领导干部管理国有资产的监控力;以财务管理规范程度为评价尺度,客观公正分清领导干部所担负的责任,增强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认定力;以强化廉洁自律为评价尺度,增强对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考核力。二是注重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与实践互动。深入研究新时期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和发展方向。适时提出风险导向审计应增强对各类风险的预警功能,切实预测风险、预判风险和预报风险;增强风险导向审计对各类风险的排险功能,及时消除管理不规范隐患、财务违规隐患、制度不健全隐患;增强风险导向审计对各类风险的调控功能,从而在完备制度、科学管理等方面控制风险。因此,在指导实践操作方面,把握好全面管理与突出重点的关系,紧密围绕国有资产安全运行这个核心,特别是针对部分行业、单位资产帐实不符、帐帐不符的实际,搞好资产清查、清理;把握好宏观构架与微观切入的关系,指导揭露损失浪费,促进增收节支、开源节流;把握好过程调控与源头治理的关系,在过程中识别、鉴定和排解风险,从而抵制风险由萌芽状态演变为倾向性状态。三是促进审计队伍建设理论与实践互动。注重研究新时期审计文化特征和文化要素构成,并在实践中表现审计工作的时代特征和价值追求。以锤炼审计精神为支撑点,加大审计文化的牵引力。激励队伍增强履行审计职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特别是面对人员少、工作量大的实际,突出引导讲奉献、比贡献,赛思想、赛境界;以提升审计素质为支撑点,加大审计文化的塑造力,真正打造精湛业务、精细管理、精兵形象;以创建机制为支撑点,加大审计文化的辐射力。开展系列化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一个阶段一个主题的方式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以优化发展环境为支撑点,加大审计文化的营造力。通过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相互链接、相互补充,使审计实践富有特色、审计理论富有生命力。
    (三)增强认识规律的揭示作用。审计学会应该密切关注审计实践的发展。注重提炼认识、挖掘思想。一是注重揭示规律性的认识。围绕开展预算执行审计的审计实践,深刻揭示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内在收支关系;财政资金投向多领域与为民效果多元性的内在对接关系;财政资金实际供给水平与民众实际需求状况的内在阶段性平衡关系,通过揭示刻画,更好地把握财政资金的运行规律。二是注重把握内在关联性的认识。针对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学会重点研究如何更好地搞好各级、各行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是一个大的命题。特别是针对行业多、范围大、事项广的特点,我们揭示了把握各行业特点差别性与经济责任评价同质性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各行业制定决策多维性与评价实施决策效果性之间关系;把握各行业资产形态多样性与评价资产保值增值之间关系;把握好行业间管理方式多样性与评价管理水平规范性之间关系。三是注重把握特质性的认识。针对这几年新兴起的跟踪审计,及时揭示经济建设、社会事业持续发展与审计监督持续跟进之间的伴随关系;审计思维由块状思维向带状思维拓展的转型关系;监督视角由结点式监督向全程覆盖扩延的演进关系。从而揭示出跟踪审计具有超前介入、积极调控、预警导航、灵活机动的发展特征。
    (四)增强总结实践的概括作用。作为新时期审计学会既要引领发展,更要总结实践、概括实践、升华实践。使审计学会不局限实践、不拘泥感性。一是在概括审计信息宣传方面,总结信息宣传流量增大、流速增快、流向增广的新特点。总结了构建信息宣传投向的分流机制、信息宣传生成的分类机制、信息宣传来源的集成机制的新的运行模式。信息宣传组织结构形成以局为轴心、以科室为重点、以员工为支点的信息宣传组织网络。二是在概括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总结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模式构架,具体形成了打造多元型队伍建设新模式、打造多功能经济监督新模式、打造多层面文明创建新模式。
    
    三、促进审计学会发展的保障性措施
    
    (一)把握方向,深入研究。党的十八大确立了我国发展的战略走向,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求审计学会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研究,揭示审计本质,确立审计目标、审计功能、审计基本特征、审计方式等。党的十八大确立了新时期我国发展归宿指向,就是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有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要求审计学会研究目标主要锁定在审计机关保障民生的方式、路数等研讨。党的十八大确立了新时期我国发展的目标方向,就是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就要求审计学会围绕目标实现确立审计工作走向和增强工作张力。
    (二)围绕大局,重点研究。审计学会必须树立大局观,切实做到审计理论研究围绕大局、服务大局。一是突出服务经济建设这个大局,以优化经济结构为目标,着力关注产业布局、生产经营要素的配置,促进以农业为依托、以工业为主体、以流通服务业为牵引的区域产业布局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二是突出维护民生发展这个大局。研究新时期民生需求的特征和走向,从而把握和掌握民生发展的预期,更好地促进民生、改善民生和发展民生。特别是当前,更要注重揭示和关注民生需求的多元性、持续性和发展性的新变化。三是突出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大局。围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进行深入研究,研究领导干部经责审计的评价体系,为更好地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提供理论支撑。
    (三)构筑载体,协同研究。一是在组织方式上以课题组为载体。开展理论研讨,应该重点发挥课题组的作用,通过课题组的平台,由有实践经验、理论素养、文字表现力的各类人才组织课题组成员,有效发挥课题组群策群力的力量优势。从而打造课题组集中精力搞调研的环境优势,可使课题组集中攻关、大胆求解,有效发挥课题组无坚不摧的胆识优势。二是在研究方法上以灵活方式为载体。在研讨层面上注重宏观性研讨与微观性研讨统筹兼顾,特别是善于用宏观思维探究和谋划发展全局。使宏观视野与微观视角双位聚焦、一体透视。在研讨时段上注重跟踪型研讨与超前型研讨有机链接,从而突出理论研讨的导航性。在研究内容上,形成经济建设、经济监督和社会事业发展多方位的研讨,增强审计研究的开阔力,使研究基础宽厚、研究成果丰富。三是在研究依托上以研究目标为载体。使研究指向主要围绕审计工作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进行。使审计研讨针对性强、实战性凸现。
    (四)完善考评,激励研究。一是实施以研讨为先导的工作布局。每年初都确立研讨题目,形成年初定计划、年终出成果的运转机制。通过研讨,使思想认识保持与时俱进的发展状态。二是实施合力研讨局面。首先,确立命题。打造以确立研讨题目为统领、以部署研讨题目为过程,以产出研讨成果为归宿。其次,率先领题。审计学会在研讨方面需要做表率、站排头、打先锋,从而形成引擎、拉动的新局面。再次,攻关破题。由各级审计课题组集中精力、人力、时间,重点攻克难题。重点对提高新时期审计机关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研讨。其四,踊跃选题。通过审计学会在审计机关营造理论学习、理论研讨的发展氛围,增强审计理论研讨对工作发展的驱动力,形成每个局、每个科室、每个同志都积极思考和研究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使理论研讨根植实际、直面实践、注重实效。三是组织评比。增强审计理论研讨工作者的荣誉感和实现价值感。
    (五)提高能力,保障研究。作为新时期审计学会在理论研讨上应该着重提升四种素质。一是提升讲责任、讲党性的政治素质。善于用政治标准明辨是非,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保持思想认识上的坚定性、分辨是非的清醒性、洞悉本质的深邃性。把维护和保障民生作为首要政治责任,以人民满意、百姓认可作为研讨工作的根本准绳。二是提升把握根本、揭示规律的理论素质。提高马克思基本理论的认识水平。切实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和基本价值取向。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水平,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体悟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刻体悟中国梦的战略构架,用科学发展理论统领审计研讨全局、驾驭审计研讨全过程、覆盖审计研讨全方位。三是提升把握发展的政策素质。掌握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宏观部署,从政策层面考量工作、俯瞰全貌。掌握国家经济发展政策,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使审计理论研讨把握节奏、跟上节拍、持续推进。(刘颖)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