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审计在维护金融安全中的作用之管见
吴承虎(审计署京津冀办)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2日】
字号:【大】 【中】 【小】
    
    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与灵魂,其安全稳定的运行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的方方面面有着广泛的影响。近10年来,在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中,金融在提升它对各经济体资源配置能力与效率的同时,也迅速累积了它自身的系统性风险,金融危机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伤害甚至远远大于一场战争,波及面和受害者的可能是整个地区乃至全球的金融业。因此,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维护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风险已成为维护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条件。金融审计作为金融监管的独特一环,有着独立性强、涉及面广的特色,成为金融监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年在金融审计领域揭露的一系列大案要案和违纪违规问题,挖掘了我国金融行业存在的弊漏,提交的审计建议能够很好地促进金融行业加强管理,提升金融行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质量,为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审计自身异于其他金融监管行为的特点使其在维护金融安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金融安全的定义及内涵
    
    经济安全的内容涉及与一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众多要素的安全,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经济安全中金融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国内外学者通常都将金融安全放在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经济安全的系统中来探讨。王元龙从金融的实质角度界定金融安全的观点认为,所谓金融安全,简而言之就是货币资金融通的安全,凡是与货币流通以及信用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都属于金融安全的范畴。梁勇从国际关系学角度界定金融安全的观点认为,金融安全是对“核心金融价值”的维护,包括维护价值的实际能力与对此能力的信心这两个紧密相关的方面。静态视角的金融安全是指一国金融体系诸要素不被破坏与威胁、国内与国际金融资源供给得到有效保证的状态,动态视角的金融安全则是指金融体系运行中的动态稳定均衡;宏观意义的金融安全多指金融业整体抗御危机的能力,微观的金融安全是指金融机构维持正常运转,避免出现流动性危机、挤兑、破产等支付不能情形的发生。金融安全的表现形式是一国的金融制度、金融体系及主体金融活动基本保持正常运行与稳定发展的状态,并且有能力抵御国内外来自金融领域的冲击,保护本国金融不受重大损害。
    综合来看,金融安全是指一国在经济金融开放条件下,保持境内主要金融资源的控制权及金融主权不受损害,同时金融体系运行有效率且稳定,能够抵御各种内外冲击。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美国的次贷危机、此前越南的高通胀和金融体系崩溃都是国家金融安全失控的典型案例,但是从微观上看,这些现象是一系列具体风险事件的累积。
    
    二、金融审计是维护金融安全的重要屏障
    
    (一)金融审计是政府管理经济的手段之一,弥补了市场经济的缺陷。根据市场失灵理论,市场经济其功能缺陷是固有的,光靠市场自身是难以克服的,完全摒弃政府干预的市场调节会使其缺陷大于优势,导致“市场失灵 ”。因而必须借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纠补市场失灵。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自由竞争与宏观调控,是密切相关、相互交织、缺一不可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金融领域,由于金融市场体现的金融体系的负外部性效应、金融体系的公共产品特性、金融领域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完备和信息不对称等特点,导致政府有必要对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进行外部监管,金融审计是从国家审计视角对金融领域的监管力量。
    (二)金融审计是金融监管不可或缺的一环。审计机关自身具有的独立性特性同样赋予了金融审计,与其他金融监管部门相比,其他的监管部门例如银监会、证监会、税收部门等既是管理制度的制定者,又是金融行业执行情况的监督者,具有双重身份,在管理过程中总会涉及与金融企业间的利益往来;金融审计则不同,金融审计没有制度制定权限,这给了金融审计部门更纯粹的监督职能,获得了超然的监督地位。同时,金融审计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完成了从单纯的财务审计模式过渡到财务与业务双重检查并相互结合的模式,财务和业务的双重检查赋予了金融审计更为丰富的内涵,为审计人员查找问题线索、印证问题和揭露问题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来源,财务和业务数据的相互印证已成为金融审计的独特视角。
    (三)金融审计的方方面面与金融安全息息相关。
    金融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使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加。近些年来,接二连三的国际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冲击,更使国际金融市场险象环生,投机资本非法流动,对冲基金肆意干扰、虚拟经济无限膨胀等诸多问题虽充分暴露,国际金融格局失衡的局面加剧,发展中国家多因金融危机而元气大伤,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损失惨重,银行倒闭,呆账膨胀,股市低迷,国债骤增,银库亏空。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严重滞后,金融机构脆弱,防范和消除金融风险的能力有限,正在步入金融危机的高发期。
    我国金融领域现仍潜伏着不少问题和风险隐患。银行的不良贷款,是中国金融业最大的风险所在;目前银行已有和已剥离尚未处理的不良资产、证券和非证券资产损失、保险业的投资损失和利差损失等积累的数额巨大,很难消化;金融改革和创新在给我国金融业带来金融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将使其在面临传统风险的同时面临新的风险。当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国际游资和资本外逃可能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地下金融的日益发展对金融安全构成的威胁日益增大;金融领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腐败现象。近十多年来,我国银行业陆续发生了一些国际银行界所罕见的案件,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的一项统计表明:在过去的近10年中,中国被撤换的国有商业银行各级行长达数百人,所涉金额以百亿元计。而证券、保险等行业内也不乏此类事例。金融官员的次第落马及其频频涉及的巨大金额,表明金融业成为腐败高发的领域。
    总之,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充满变数,处于动荡、调整、改革之中,这必然对我国金融安全的维护提出新的要求。这些危及我国金融安全的领域和环节正是历年金融审计关注的重点,金融审计能够核检问题、侦测病因并提交建议。
    
    三、金融审计如何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建立经济信息系统,搜集国家宏观经济数据信息。当前的金融审计往往以一个个审计项目为单位开展,并从一个个审计对象发现问题个例,并剖析其深层根源,这样致使审计部门对我国金融领域的整体状况缺乏了解,也导致了我们在回答诸如外汇储备、热钱冲击、货币投量等宏观性、全局性,势关国家整体金融安全等问题上缺乏信息支持,审计重心被放在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对象上,而金融安全却是一国全部金融领域和金融行为的综合趋势,金融审计应立足全局战略实施才能更好地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服务。这需要审计部门建立健全一个完整、准确和动态的经济信息系统,以及时准确把握我国宏观经济数据和金融业发展态势,为拟定审计项目和目标提供更好的数据智力支持。
    (二)开展常规审计,提高内控水平,防范内生性金融风险,促进规范经营。从微观基础层面上提高国内金融机构的竞争力,是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的起点。通过开展一系列金融行业的常规审计,继续查找国有金融企业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和案件线索,揭示金融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提供建言建议,能够完善金融企业风险防范机制,提升抗御内生和外部风险的能力。以银行业为例,目前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防范新的不良贷款难度加大;部分银行损失类贷款增加、潜亏问题仍很严重;不良贷款的行业和地区集中度依然较高;风险准备金缺口虽有缩小但总额依然较大;资本充足率达标率虽有大幅度提高但整体仍然偏低;金融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反映了我国金融生态的不健康和金融整体素质体质较差的现状。这些都有待在常规审计中查找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规范金融行业健康运营。
    (三)开展效益审计,评价金融改革效果,提高我国金融行业经营质量和效率。银行是金融安全体系中的核心部分,相对于我国金融改革而言,我们愈加需要关注商业银行改革的效率和结果,不能只注重改革的形式,注重表面,而应强调内容的实际转变。金融安全的核心在于效率,效率的体现在于利润,利润的结果是规模和实力的提升,最终形成金融安全的实在内同保障。这几年,以国有金融企业上市为代表的金融改革方兴未艾,在今后的金融审计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效益评价和效益分析,评价金融改革措施的效果,并提交合理化建议,提高我国金融行业的运营质量和创新能力,使金融行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立足于国际,能够主动抵御各类风险。
     (四)搞好金融审计调查,发现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和弊漏,完善金融立法。审计调查较常规审计有针对性强、剖析深入的特点,能够结合金融行业突出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解剖研究,并且这些问题与我国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存在法律盲点有直接关系。通过对诸如房地产信贷风险度测评、贷款抵押保障程度测评、证券市场投资主体结构分析等专项调查,能够分析经济金融热点难点的症结所在,并发掘背后存在的体制和法制缺陷,提交完善金融立法的建议,稳固保障金融安全的法制基础。
    (五)配合国家宏观调控大局,评价宏观调控政策的效率效果,提高国家调节经济金融的能力。只有经济金融环境稳定,才能减少不确定性,减少国际资本投机的可能性。人们对一国经济金融是否有信心,最重要的标志是:汇率水平是否合理和能否保持汇率稳定、利率水平是否合理、债务清偿能力是否充足、经济能否持续增长以投资环境等等。只要保持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才能使国内各种资产和要素的收益高于国外,才能增加各类投资者的信心和安全感,减少投机性资本对经济的冲击。通过审计工作,调查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能够及时制止与宏观调控主旨背道而驰的金融行为,并发现贯彻落实不够顺畅的政策措施和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健康运行的突出症结,向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建言建策,保障国家调控经济的执行力。
    (六)研究制订审计机关视角下的金融风险预警体系,进行风险甄别和预警。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任何实行开发战略的国家都面临金融安全问题的考验。实证研究表明,金融自由化程度越高,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越大,发生金融危机的机率就越高,金融安全也就越重要。当前我国金融领域还存在监管效率较低,金融市场准入机制尚不完善,国有商业银行金融企业的属性还没有真正体现出来,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违法、违规经营的现象仍然存在,股票、期货、保险市场存在许多不规范的行为,涉外金融活动潜在风险日益增大等诸多风险隐患。建立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并对涉及的有关指标的数值进行观测分析,预测金融风险的发生,避免危机的爆发或减轻危机对国民经济的不利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实践意义。金融审计从审计视角出发研究制订金融风险预警体系,能够凸现审计特色和职能,为我国金融风险监测工作增添保障。
    (七)与其他金融监管部门搞好协调,体现审计特色,共铸防范金融风险的大堤。当前金融领域的经济行为越来越错综复杂,危及金融安全的手法也联及多个金融行业领域,单纯的对某一类金融部门的检查越来越不能满足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金融审计作为众多监管力量的一环,与其他监管部门协调合作已成趋势,与其他监管手法相互借鉴和弥补,能够提高审计能力,更好地为宏观经济服务。(吴承虎)
    
    参考文献:
    1.王元龙 《关注中国金融安全》  《海内与海外》2005年第7期;
    2.王元龙  《中国金融安全论》   中国金融出版社;
    3.梁勇    《开放的难题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 高等教育出版社;
    4.《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