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审计质量管理的几点思考
孙浩(审计署京津冀办)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9日】
字号:【大】 【中】 【小】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笔者结合审计工作实践,对提升审计质量管理谈一些个人体会,供大家借鉴、参考。

    一、稳步推进审计工作,需要不断提升审计质量管理水平

    从宏观角度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设法治政府、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社会各界对审计监督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相应地,审计工作的难度和审计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因此,要适应对审计工作的更高要求,客观上需要加强审计质量管理,稳步推进审计工作。而从审计工作发展的角度看,国家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其自身质量的高低是关乎审计机关能否真正发挥作用,能否维持其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审计机关自身发展的角度看,建立和推行科学的审计管理体系,使审计管理工作步入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通过抓管理,提升管理和业务水平,抬高起点,加快发展,全力打造精品。使全体审计人员更新思想观念,让“系统管理、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等理念深入人心,增强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形成注重过程、注重协作、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审计工作取得新业绩。

    二、制约审计质量提升的一些不利因素和问题

    审计质量包含审计过程质量和审计结果质量。审计工作包含审计立项、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等诸多环节,每一个环节的完成质量都对最终的审计产品质量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此,每个环节都必须把好质量关,需要对全过程进行管理。审计质量管理包括审计计划管理、资源整合管理、审计现场实施管理、质量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审计质量管理需要多层次、全方位进行。
    通过加强建立健全审计质量监控体系,解决人员和能力因素、环境和资源因素、管理方式、内部控制等因素给审计工作带来的风险和不利影响,着力解决目前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审计成果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人员和能力因素的不利影响。一是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方面,着力解决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够强的问题;解决对审计法律法规及准则等条文内容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全面质量控制的真正意图没有深刻地加以认识和理解,喜欢沿用过去的老套路、老办法的问题;二是在联系实际、深度挖掘成果方面,着力解决审计人员揭露问题的深度不够,没有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遇事知难而退等问题;解决宏观意识平淡、审计技术手段单一、职业敏感性不强、职业判断水平较低,不能有效行使审计监督权,不能发挥审计充分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安全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问题;三是在增强责任心、事业心方面,着力解决激情不够、标准不高、要求不严、工作应付,部分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跟不上审计发展的要求的问题;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对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的挑战问题;四是在提高工作效率,缺少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方面,着力解决抓落实行动迟缓,“懒、慢、散”等不作为、慢作为、推诿扯皮、相互协调难的问题;解决审计深度不够、审计取证不到位、审计建议没有针对性等问题。

    (二)环境和资源因素的不利影响。繁重的审计任务和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审计人员不足是当前审计工作的一个突出矛盾。由于审计项目时间紧,一线审计人员常常是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疲于应付,干多于思,难以抽出时间进行学习、总结和提高。审计力量分配不均,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审计质量。

    (三)审计质量管理系统性有待加强。对于审计质量而言,明确控制标准是前提,建立和完善责任制度是保障。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包括组织和人员管理制度、审计质量检查制度、审计质量考核制度、审计责任追究制度等。

    (四)审计质量管理的全员参与意识不够。一个审计机关进行审计质量管理,要求全体审计人员都要树立质量意识,做好本职工作,参与管理,共同把关,要求是全员的管理。

    (五)对审计工作的总结缺乏统一要求,对先进经验宣传力度不够,业务培训的有效性不足。如根据审计工作的发展变化,目前一些单位积极尝试实施审计项目后评估制度,但此制度还没有进入成熟阶段;对优秀审计项目以及审计项目现场管理等方面的先进作法还未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宣传,使一些好的作法和经验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推广。

    审计质量管理作为一个体系,就意味着有若干质量控制制度在共同发挥着作用,提升审计质量管理就要求审计人员树立系统观念,要让这些制度有序、协调地发挥各自的作用,产生合力,为提升审计质量服务。

    三、提升审计质量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建立健全审计业务规章制度,构建审计质量监控体系。
    1. 从审计质量监督和控制两个方面抓好审计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审计质量监督内容包括:审计实施方案检查制度、审计项目进度管理制度、审计项目审理复核制度、审计业务会议制度、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制度、审计结果落实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制度、审计成果目标落实结果检查制度等对审计项目全过程监督检查的规章制度。审计质量控制内容的包括:一是审计对象资料库的建立。利用管理平台,将财政、金融、企业、社会保障等专业的相关背景资料、基本数据、行业政策、法律法规、典型案例、历史成果等信息进行归集、整理,由相关部门监督实时更新。二是对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按照原则性和指导性相结合的方针进行科学分类,如审计程序类的制度为原则性规章,必须严格遵守,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现场管理及操作指南等带有鲜明个性化的要求为指导性规定,使审计组在实施审计项目过程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体现个性优势。三是抓统筹协调,审计项目从计划入手,抓重点项目的确定。四是将原则性和指导性规范细化,形成一整套审计质量控制办法。原则性规定包括审计计划、审计实施方案、审计证据、审计报告、审计成果、审计档案等各环节控制制度;以创新思维来研究指导性规定的具体内容。
    2.对确立的审计质量监控体系应进行有效的宣传、指导。采取集中培训和日常督促相结合的办法,如利用整训的时机,将制度体系进行详细讲解,并制作宣传手册,使审计人员随身携带,随时参考;在日常审理复核工作中,法规部门提前介入,针对分工由审理人员在项目现场审计开始前对审计组有关人员进行宣传讲解,做好制度的指导和解释工作。
    3.审计业务流程网络化。将审计业务流程按照最终形成文本的顺序在OA上实现。对步骤和内容要设置相应的条件,以达到严格的网络程序控制。
    4.及时检查,督促制度落实。对审计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要随时检查监督,遇到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法规处要以通知或通告的形式及时纠正;特殊问题要随时纠正,并及时进行通报。
    5.建立请示汇报制度。对审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或需要协调解决的一些问题和事项,审计组应及时请示、汇报,对因擅作主张引发审计质量问题的负责人追究相应的责任。

    (二)充分研究和发挥资源整合的方式和效率。一是整合内部审计资源,建立单位内部的人才信息库,增加对人力资源的评价信息,对人力资源实行动态管理。对重点项目进行有效人力组合,发挥审计人员所长,并在各专业领域有均等锻炼的机会。
    二是整合社会审计资源。对审计项目聘用地方审计机关、社会审计组织人员和专家应进行论证,研究整合资源后的现场管理问题,有效使用社会智力提升审计成果水平。

    (三)以创新思维开拓审计组织新形势。继续贯彻落实审计项目招投标办法。总结经验,完善招投标管理办法、组织程序以及一系列奖惩规定,使招投标办法真正发挥创新组织方式、调动审计人员积极性,改善机关工作作风、提升审计成果水平的作用。

    (四)积极推行审计项目后评估制度,将总结经验教训作为改进审计工作作风的一项长效机制。“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审计工作。修订和完善审计项目评估办法,研究出一整套项目评估的程序和方法。由法规部门牵头督促业务处对当年已完成的审计项目进行评估,找差距,订措施,促整改。

    (五)完善处室目标考核与审计项目考核。树立争先创优的氛围,找准自己的位置。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使考核指标与制度紧密联系,建立处室管理目标任务和审计项目目标任务制度。其次是使考核工作更有针对性,使每项基础工作和审计成果均有对应的指标考核,使处室和审计组对自身的管理工作及从事的审计业务工作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找准位置,确定目标,让审计人员有奔头,有干劲。

    (六)抓技能培训。研究专业培训的方法和内容,从技能培训开始,培养专业人才。培训工作一般采取常规的培训和自学相结合,鼓励自学,自学的时间要占培训时间的80%。培训后要有所突破。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知识竞赛、社会热点问题剖析竞赛、审计发现重大问题观点分析等活动,激发大家学习热情,为审计工作做足知识储备。

    (七)抓积累和总结,扩大宣传。一个项目完成后要总结,总结就是为了不要再犯历史性错误,要有所得。要做好宣传,对内、对外都要作好宣传。如优秀审计项目是发挥成果优势、体现各单位综合水平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对于促进依法审计,严格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发挥了引导和示范作用。要深入研究这项工作,并在加强对审计项目的前期指导上下功夫,从准备阶段开始,对重要审计项目从起点上进行培育,从源头上给予技术支持。

    (八)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使该项制度确实发挥其应有的效用。总之,审计质量管理的目标就是为审计一线服务,大力提倡一线工作法,就是在一线培养干部,成果在一线体现。因此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工作要突出重点,要有创新精神,创新观念、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孙浩)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