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审计文化建设 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程显玉 李庆堂(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8日】
字号:【大】 【中】 【小】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思想和目标,把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社会主义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审计文化,《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和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中国审计学会暨第二次理事论坛上的讲话,都对大力加强和发展审计文化作了深刻阐述,提出了目标任务和要求。兴起审计文化建设高潮,是审计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审计事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本文结合审计工作实际,谈谈对审计文化建设的一些理解和认识。

    一、充分认识当今形势下加强审计文化建设的现实必要性

    当今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综合实力大比拼的势头空前高涨。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谁能坚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谁能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谁能不断提升国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谁就是最大的赢家。当代中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社会主义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我们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地把发展文化、繁荣文化作为硬道理、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进一步解放思想,乘势而上,努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这是历史赋予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任务。

    在这样的大环境、新形势下,加强审计文化建设也是我们每一个审计人共同承担的责任何必任务。2008年3月,刘家义审计长在中国审计学会暨第二次理事论坛上的讲话中,提出了要强化“五大建设”,其中把“要大力推进审计文化建设”放在第一位。他认为“审计文化的建设是审计队伍建设的基本保证,起着支柱性的作用”,并指出审计文化建设“是根本,是核心,是基础中的基础”。《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加强审计文化研究,弘扬审计精神,增强审计事业的发展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大力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必要性:

    一是社会的和谐发展要求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部署,要求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世界,文化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可以说,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文化既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审计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必须加大建设的力度。

    二是新的历史转型期要求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在当前转型期内,审计人员的年龄结构、素质和能力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但也存在着一个现实问题:有一定数量的同志对中华文化根脉知之甚少,在内心深处自觉筑起的道德底线并不牢靠,损害了审计行业的社会形象。为什么在制度日趋健全、约束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仍然会出现如此现象?根源在于自身的自律作用弱化,自身价值观念淡薄,光靠“他律”是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的。只有通过加大文化建设,将中华文化、审计文化的丰富内涵根植于审计人员的内心深处,审计人员才能在心中筑牢抵御各种诱惑的坚固防线,才会减少偏差,减少纰漏,杜绝违纪违规现象存在的土壤,维护审计公正清廉形象。

    三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内在需求要求加强审计文化建设。一方面,审计文化作为审计事业的基点,审计职能的确定及实现均依赖审计文化的定位;另一方面,审计文化所包含的正确审计理念,形成科学的审计方法和思维模式,倡导高尚的审计文明,对充分发挥审计在国家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免疫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四是审计事业的长足发展要求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审计文化在推动审计工作向纵深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能从观念、精神和意识层次调动审计人员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又能为审计事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

    二、正确认识审计文化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审计文化涵盖审计事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级审计局干和审计人员,其作用范围十分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引领审计队伍建设。队伍建设需要文化引领。审计文化在特定意义上实质就是审计职业人的文化,其根本是审计人之精神文化,核心是审计人之价值观。因此,发展审计文化,对于培育审计队伍的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依法、严格、公正、务实、创新、诚信、团结、廉洁、奉献、文明的审计职业精神,树立优良的审计行业风尚,遵循高尚的审计职业道德,解放更新审计人的思想观念,提高审计队伍综合素质尤其是精神素质,具有决定作用。

    二是规范审计人员行为。加强审计文化建设,一方面可以规范审计人员的言行举止。审计干部的言行举止不但体现着自身的文化修养,也代表着整个机关的文化形象。审计人员必须按照《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审计机关文明礼仪公约》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另一方面,可以对审计人员遵守规章制度提出文化层面的“硬约束”,如审计取证要素、审理工作流程、计算机审计规范等。三是对审计人员遵守审计职业道德提出文化层面的“软约束”。如果违背了道德规范的要求,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心理上会感到内疚。

    三是塑造审计行业形象。审计形象是审计精神的综合体现。从不同的角度看,在政府眼里,审计应是国家法律忠诚维护者的卫士形象;在被审计单位眼里,审计应是公正判决其行为的裁判形象;在人民群众眼里,审计应是谋取其根本利益的公仆形象。要真正完成这些形象的塑造,作为载体的审计工作人员必须慎言、慎行、慎独、慎微,真正做到廉洁勤政、无私奉献,作审计文化建设的倡导者、推动者和执行者。

    四是调节内外各种关系。在审计机关内部,由于科室、人员、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有误性质和工作分工不同,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和摩擦。因此,在审计机关内部努力营造一种“换位思考、相互理解”的文化氛围将有助于化解科室之间的矛盾,让科室之间更加和谐,从而拧成一股绳干事创业,形成审计干部之间争创一流的良性竞争氛围。对外部来说,以被审计单位而言,如果审计机关、审计人员与其不能正确处理好审与被审之间的关系,那么,既不利于审计机关的工作开展,也有损于审计机关的社会形象,以审计者自居的做法要不得。由此看,审计文化建设在这其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三、加强审计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若干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人民给予审计机关及广大审计干部极高的信任,赋予很大的权力,寄予很高的厚望。如何运用好手中的权力,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是审计机关在文化建设中必须把握的主题,必须完成的任务。本人认为,加强审计文化建设需从以下六个方面做起:

    一是抓住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这跟主线。孔子认为:“政者,正也”。历史上的优秀人物历来十分注意自身的道德修养,强调“立身惟正”。审计机关作为一个监督机构,审计人员作为依法审计的执法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职业道德和操守,确保审计行业风清气正。各级审计机关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强化职业操守意识,以此作为审计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二是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中指出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审计文化建设也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也离不开一些较为成熟的西方国家的现代审计理念和经验做法,只有看到别人的优点,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从而,在批判中继承,在发展中创新,辩证地运用“拿来主义”,同样也是审计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三是突出审计重点,为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保驾护航。一要围绕文化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审计促进文化法制建设,使违法犯罪、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得到应有的惩处;二要围绕文化事业惠民工程,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对重点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情况开展审计调查;三要围绕文化产业开发工程,对与其密切相关的文化旅游业、新闻传媒业、出版发行业、网络信息业等行业开展审计监督,促进优化产业布局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四要围绕文化体制创新工程,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国有文化企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和绩效情况开展审计,促进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五要围绕文化人才建设工程,在开展的各项审计和审计调查中注意发现、总结、推广文化领域优秀的管理人才和科学的管理经验,为推动文化领域提高管理水平服好务;六要围绕文化发展保障工程,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纳入审计内容,尤其在经济责任审计中作为考核领导干部职责履行情况的评价指标,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资金管理水平、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系统评价,促进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四是深入分析问题,促进文化改革发展。在经济调整、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时期,文化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也必定存在着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对此,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开展专项审计和调查,着重关注文化体制改革相关配套政策是否完善,揭示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特别是对作为改革主体的一些企事业单位或各种组织,注意总结在改革过程中效果好的或运营失败的典型案例,及时反馈,并着重看文化改革后的发展是否符合当前国家法律法规,是否有利于激发文化产业的创新活力,是否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是加强审计法律规范建设,为有效建设国家审计文化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一要充实完善有关财经法律、法规中与审计监督有关的内容;二要通过审计中揭示出的问题,积极提出对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立、改、废的建议;三要搞好审计法律、法规与其他法律的衔接工作,使审计法律规范形成一个严密的体系,保障审计法律、法规的全面贯彻执行;四要完善审计规章和准则体系。按照审计法律规范体系的内在要求,以《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为基础,完善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准则,保障审计法律、法规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

    六是加大审计队伍建设力度,为有效建设国家审计文化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审计文化是通过审计人员的主观努力塑造出来的,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人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升,既是审计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也是审计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温家宝同志在视察审计署时对审计人员提出了四点希望:即“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严谨细致、客观公正;廉洁自律、甘于奉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四点希望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深刻反映了新时代新形势的客观要求,高度概括了审计工作的本质特征,是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精神。根据温家宝的几点希望,在审计文化建设中,全面实施人才强“审”战略,切实提高审计队伍素质,为国家审计文化的建设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程显玉  李庆堂)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