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审计理念的丰富内涵探析
施卫国(江苏省南京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06日】
字号:【大】 【中】 【小】
    审计署在“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把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作为今后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审计理念的提出,无疑进一步深化了新时期对国家审计本质和内涵的认识,对促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当前,传统审计加速向现代审计科学转型。在这一过程中,科学审计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审计方式或审计手段,而是一种基于现代文明进程的审计价值取向。从本质上看,科学审计所蕴含的要义,即指现代审计必须以科学精神作为核心价值观,以科学化为选择路径,以与时俱进为根本方法。
    
    一、科学精神:现代审计的核心价值观
    
    科学技术是对客观世界系统的认识,是正确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科学不仅改变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而且改变了社会的发展观。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逐步形成了以科学精神为重要特征的现代文明,科学精神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价值和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科学精神的内涵大致包括理性求知精神、实证求真精神、质疑批判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要求审计机关在审计工作中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始终遵循科学规律、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科学特质。
    一是理性精神。科学精神主张世界的客观性和可理解性,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审计工作也离不开理性精神,一方面通过理性的调查、取证、分析,准确地认识审计对象;另一方面通过理性的总结、思考和探索,科学地把握审计规律。当前,国家审计应完成从工具理性到纯粹理性的转化,从国家功能层面思考国家审计的本质所在,在国家治理进程中关注国家建构中的重大决策,促进国家理性的自觉及其不断放大。
    二是求真精神。科学精神强调所有的研究、陈述、见解和论断,都需要进行实验验证或逻辑论证,都要经受社会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求真精神要求审计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各方的评判。求真,首先是求“真相”,确保审计反映事实不走样;其次是求“真理”,透过纷繁芜杂的表现透析问题的本质。此外,还要求“真善”,努力提升审计价值,推动国家治理,促进民主法治。
    三是批判精神。科学精神要求人们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保持理性的批判态度。审计工作的出发点是监督和批判,必须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坚持批判性。大力培育审计的批判性思维,不仅在微观上有利于帮助被审计对象加强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在宏观上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防范国家运行风险。此外,注重对审计自身的批判,也有利于加强审计质量控制、降低审计风险。
    四是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崇尚开拓创新。创新是科学得以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源泉,是科学精神的本质与核心。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准确把握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审计工作。要努力把握新时期审计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新举措。当前,核心任务是推进审计思维方式的创新,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
    
    二、科学化:审计科学转型的路径选择
    
    科学化是科学的基石和标杆。二十一世纪,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现代审计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日益紧密,现代科学的进步和审计工作的发展,都对审计工作提出了科学化的要求。实现审计工作的科学化,是中国审计接轨国际审计潮流、加快传统审计走向现代审计的必由之路。
    科学化,既是审计工作追求的目标,也是实现审计目标的有效手段,更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审计工作的科学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审计工作模式的科学化、审计资源管理的科学化以及审计技术手段的科学化等方面。
    一是审计工作模式科学化。更加自觉地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准确把握对审计工作发展规律的认识,把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促进民主法制建设、推动深化改革、完善国家治理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在审计模式上,由账项基础审计转向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对象上,从一般预算可用财力向全部政府性资金(资产)转变;在审计重点上,由真实、合法审计为主转向真实、合法、效益审计并重;在审计作用上,由批判性转向批判性与建设性并重。
    二是审计资源管理科学化。繁重的审计任务与有限的审计资源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当前审计机关的一个突出矛盾。缓解这一矛盾,需要从两个方面努力。在宏观上,探索国家审计体制的顶层设计,从国家治理层面重构国家审计职能,使国家审计扮演能够胜任的角色、担当能够承载的功能。在微观上,实现审计工作的精细化、规范化和人性化管理,不断健全审计计划管理和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积极构建适应现代审计要求的审计队伍建设和审计成果运用机制。
    三是审计技术手段科学化。审计信息化是审计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是加快审计科学转型的重要环节。在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只有把科学的审计方法与先进的审计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信息化与审计工作融合发展,才能有效提高审计工作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审计事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当前,各级审计机关要注重通过完善信息技术设施、建立健全电子审计体系,提升审计业务信息化水平和审计管理数字化水平。
    
    三、与时俱进: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唯物辩证法不仅揭示一切事物的普遍联系,而且揭示了普遍联系必然导致运动、变化和发展。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科学地认识和把握审计工作的客观规律,与时俱进地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
    一是把握审计工作发展的实践性。唯物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审计监督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紧密联系实际,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取得实效。随着经济体制的推进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审计环境、审计范围、审计内容等因素都在发生改变,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及时调整一些过时的、片面的观点和做法,并始终通过实践来检验调适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审计创新。
    二是把握审计工作发展的渐进性。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总是在发展变化的,发展具有永恒性、普遍性和渐进性。我国审计机关成立以来,人们对审计的认识是一个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肤浅到深刻的发展过程,审计工作因而也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渐进提高的历史过程。近年来,又从实际出发拓展了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等方面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既不是一蹴而就建立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地探索完善。
    三是把握审计工作发展的开放性。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正是事物的普遍联系导致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审计是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紧密联系在一起。若要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就必须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随时倾听时代的声音、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关注具体实际的变化。此外,把握审计工作的开放性,一方面要注意吸收国内外新的理论成果和科技成果,提高审计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另一方面要注重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互动,加大审计工作的公开力度。(施卫国)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