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加强审计文化建设
刘龙华(审计署西安办)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4日】
字号:【大】 【中】 【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审计工作重要性的日益凸显,人类对审计文化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审计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化体系的一个分支,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审计文化是每一个审计人员需要面对的课题,加强审计文化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目前,在面临着周围环境复杂多变,各国经济、文化相互冲击影响,我国审计工作在逐步转型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和发展审计文化建设?已成为审计文化研究领域的重中之重。
    
    一、审计文化的含义和功能
    
    1.审计文化的定义与构成
    理解审计文化,首先应认识文化的含义,目前国内外对于文化有多种解释和理解,不同的学科也有不同的定义角度,不同的学者也有各自不同的见解。《现代汉语词典》中将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辞海》中认为文化有两种含义。一种包括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另一种泛指文字能力和一般知识。
    根据《辞海》对文化的上述定义,也可将审计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审计文化是指审计人员从事经济监督、评价、鉴证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狭义的审计文化是指审计工作中所形成的并被大家认可且遵照执行,具有中国审计特色的价值取向、审计理念、职业精神等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发展目标等相关制度。审计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性文化和综合性文化,不仅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和约束。而且与其它文化相互交叉、相互影响。按照审计文化的层次结构,可将其分为审计物质文化、审计制度文化、审计精神文化等内容。物质文化是审计文化的基础和存在的客观条件,包括办公环境、工作设备、审计信息化等硬性条件,如我国审计建设的“金审”工程,为审计信息化提供了便捷和保障;制度文化是指审计工作的相关制度文件,工作流程以及纪律规定;精神文化是审计文化的核心文化,即审计文化的最深层次,反映审计人员的价值取向、思想道德、职业精神等。如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核心审计价值观。
    2.审计文化的功能
    建设审计文化,旨在引导和规范审计人员的思想与行为,为审计工作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为审计行为提供一个行业标准和规范准则;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支柱。没有审计文化,审计的发展就犹如没有根基的大楼,基础不稳;犹如没有灯塔指引的航行,目标不清。因此,审计文化的功能综合有以下几点:
    一是指引功能。审计文化使审计人员具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国家审计属于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工作作为人类活动之一,工作行为受其人类思想观念的支配,而思想观念又会受到心理素质、工作环境、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研究和建设审计文化,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让人们感受到从事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工作岗位的重要性,并成为审计工作的动力与目标,而并非仅仅是制度约束和物质奖励。始终做到在其位、谋其职、尽其忠,做到干一行、爱一行。
    二是凝聚功能。审计文化使审计人员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形成一种合聚力和向心力。并平衡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摩擦,调节摩擦中显现的矛盾,将工作态度、理想信念、发展目标转换为共有的审计职业精神,通过从职业态度、职业信念、职业责任、职业技能等方面加强和学习来提高自己,驱动和规范所有审计人员具备大局意识和集体荣誉,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三是塑造功能。审计文化为审计人员和审计工作对外塑造了良好的形象。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审计工作已被老百姓所熟知,在审计认真查处重大违法犯罪线索的同时,审计工作和审计人员也受到了老百姓和网络媒体的监督,正是审计文化充分向世人展示和表现了审计人员良好的职业形象、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使审计工作受到了好评。
    四是培养功能。审计文化促使审计人员加强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业务技能。任何技术、智能的发挥都离不开人的载体。目前,我国的审计事业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刻,对审计工作和审计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文化可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积极性,将审计文化与专业知识融为一体,打造一批能打硬仗的高素质审计队伍。
    
    二、加强审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审计文化是社会经济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历史特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已成为时代发展所需,审计文化的建设必须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而变化。
    1.有助于适应审计环境的发展变化。由于审计工作同社会政治、经济及审计环境紧密联系,不同的历史发展水平和审计环境有着不同的审计文化需求,并决定和制约着审计文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因此,审计文化的建设应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审计人员和发挥其积极性,保留优秀的传统文化,摈弃落后和不相适应的审计文化,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2.有助于完善国家治理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发展和建设审计文化,从审计的角度完善国家治理有着重要意义。同样,作为企业内部审计,审计文化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通过审计文化的建设发展,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完善企业相关制度,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3.有助于提高审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品质。思想道德作为审计文化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和体现审计人员职业素质和核心价值的基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与财务数据打交道的审计人员,会面对周围的众多诱惑,如果无法抵挡,不仅葬送了自己的前程,也给国家带了损失,更是有损审计行业的对外形象。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审计人员思想道德品质,锻炼坚强的意志,做到面对诱惑不动摇、不妥协。
    
    三、加强审计文化建设的途径
    
    1.强化道德教育,提高理论水平。审计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审计文化建设,首先应从理论上入手,强化审计文化理论建设。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和政治觉悟。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大局意识和“主人翁”思想,克服个人主义,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二是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审计价值观,不为金钱和物质所诱惑,增强党员、公务员和审计人员的“三员意识”。努力营造一种专业、文明、廉洁、和谐、严格、奉献、奋进、包容的文化氛围。在审计工作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坚定理想信念,为审计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2.培养专业技能,打造优秀队伍。作为审计文化的创造者,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创造活动的质量和进程,只有培养和打造优秀的审计队伍,才能缔造先进的审计文化。审计文化建设中,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审计行业也是迅速进步,无论是审计技术还是审计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审计的需要,以前的手工记账、核实已被审计信息化、网络化所替代。原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说过:“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的资格;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不掌握信息技术将失去指挥的资格”。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应不断学习,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努力成为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计算机应用的强手、内部管理的行家里手的“四手”人才。
    3.健全法规制度,推行“阳光审计”。审计制度建设是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审计制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无论是审计工作的职能权限,还是审计人员的行为准则都在趋于改进和完善。以前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审计人员的行为准则主要靠道德约束和政治觉悟,如今,在倡导道德教育的同时,我们更加注重法制教育,实行依法治国。作为审计工作,完善相关法规制度是依法审计、文明审计的基础,凡事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样才能在法律的约束内最大程度的发挥审计职能。同时,随着审计监督力度和审计影响力的加大,审计工作也要更加透明化、公开化,要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和报纸媒体的外部监督,以公开促进公正、以公开促进效率、以公开促进廉洁。通过打造“阳光审计”,做好审计舆论和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审计,认识审计文化。
    4.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服务意识。我国审计工作方针是“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无论是国家审计还是企业内部审计,不仅要发挥监督职能,更要体现服务意识。树立服务意识,是审计文化建设的需要。
    我国国家审计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由最初的部门预算执行监督到财政大格局审计;由查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由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到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等,都是审计思路和理念的转变与发展。审计工作不是为查问题而查问题,无论是发现问题,还是提出建议,审计的出发点都是为国家、企业和委托人服务。
    5.加强物质基础,服务文化建设。审计物质是审计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基础,没有审计物质保证,建设审计文化就无从谈起。不管是审计的工作环境、还是审计手段,对审计文化的建设都息息相关。随着全球信息化发展趋势,原始靠手工记账、算盘计算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审计信息化已成为审计主流和发展方向。因此,必须加大审计硬件投入力度,加快审计技术方法的现代化进程,搭建审计业务信息系统平台,是审计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实践证明,通过信息化技术,审计人员发现问题、查处问题的能力会大大提高。审计揭示问题,提出建议会更加具有针对性、准确性,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构建和谐氛围。
    6.坚持审计“独立”,把握主线原则。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职特征,也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必要前提。无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还是民间审计,审计如果失去独立性,就不足以让委托者确信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审计工作也就失去意义。只有坚持独立性,才能保证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监督、评价和鉴证过程中做到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因此,审计独立性是从事审计和加强审计文化建设的主线与原则,目前,我国出台多种相关审计准则和制度,包括各种廉政纪律,都是为了保证审计的独立性。保持审计独立性,必须做到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从机构、人员和经济上与被审计单位相独立。但最重要的还是思想上的独立,它是审计人员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审计组织教育的最高目标。
    
    四、结束语
    
    审计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分支,它是人类的共有财富,审计文化的影响和重要作用,已让全社会包括每一个人审计人员都深刻感知。对审计文化的研究与建设虽然刚刚起步和开始,但它将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课题,我们必须正确面对我国审计文化建设发展中面临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用发展、全局的眼光去看待我国的审计文化,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背景下,实事求是、采取多种措施和渠道去构建优秀审计文化,实现审计文化的健康和繁荣,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的服务。(刘龙华)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