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央转移支付财政数据的数据结构设计和相应审计思路的初步探讨
赵钢 谢祥峰(审计署上海办)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7日】
字号:【大】 【中】 【小】
    笔者近年来参加多次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审计项目,每次均会涉及众多审计表格的填报。但这些表格一般都并非从基础数据可以直接得出,而是需要根据每次的审计重点要求被审计单位进行二次加工后才能准确填报。在取得中央转移支付财政数据并用于审计分析的过程中,笔者曾经遇到一系列问题,在经过深入的分析与不断的尝试之后,建立起了一套从理想状态到各种复杂应用的情况下均能适应的,可以应用于中央转移支付财政数据分析的计算机数据结构。基于此结构,可将财政数据方便地进行转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查询、分析和筛选。
    
    一、目前审计表格设计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首先,很多审计表格的内容可以通过基础数据汇总、关联、计算等步骤加工而得到,但在审计表格的设计中,往往并非是从基础数据取得的可行性、数据分析的便利性出发,而仅仅是考虑审计所想实现的目标功能,简言之就是只考虑“想有什么”不考虑“可有什么”。其次,审计表格中所要求填列的内容有时必须人工干预进行计算或判断,但又缺乏足够的约束条件,当填写者有意无意中发生一些错误时,如错报、遗漏、前后矛盾等等,往往需要审计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重新核对原始数据以对表格内容进行纠正。此时,审计人员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个疑问:是否可以在充分收集各级财政部门关于中央转移支付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数据库查询语句实现填报审计表格的目标功能呢?
    
    二、目标功能实现的可行性和设计原则
    
    有关中央转移支付审计的表格内容大致可分为基本情况类和问题线索类,审计表格大致要回答各科目资金规模、省级配套规模、各年收到上级金额和下达金额、各年结存余额、资金滞留情况等等。而这些内容基本在各级财政部门的资金指标文件中都有反映,这就为以资金指标文件为基础的中央转移支付数据提炼成审计表格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
    
    该中央转移支付数据结构的设计原则可以初步归纳为:简单、明确和全面。简单在于只需比对所涉财政指标文件上内容就要填制,可以使填表人望文知义,最大化地减少数据的冗余;明确在于不需要计算、人为判断或查找其他指标文件;全面在于基本覆盖财政指标文件所提供的所有信息。
    
    三、中央转移支付财政数据基本结构
    
    在上文分析的基本上,笔者将中央转移支付财政数据的基本结构设计为包含14个字段的二维表,具体字段为:本级预算级次、本级下达文号、本级下达时间、本次下达资金、项目分类、项目名称、预算科目、涉及企业、项目性质、项目计划开工(涉及起始)时间、项目计划完工(涉及终结)时间、上级下达文号、是否终级预算单位、是否含项目明细单位等。其中,以本次下达文号、涉及企业和项目名称为主键。这些数据内容全部为财政指标文件上所含信息。
    
    四、主要审计思路
    
    以上述数据结构为基础,笔者设计出一套SQL查询语句,分别从基础查询、高级查询和审计筛选三个层次满足财政部门相关操作人员、相关领导和审计人员的各种需求。对于财政部门相关操作人员,本套方法可以满足查询指标文文件号、查询企业、查询未拨付余额等基本需求。对于部门领导和审计人员,可以满足查询未拨付或未拨付完全科目、未拨付或未拨付完全指标文件和明细,可以计算滞留本级财政时间长短等高级查询。同时,还可以满足各项数据抽查的数据筛选需要。
    
    (一)基础查询。核查某级预算某年收到某科目中央转移支付总体金额和明细,并同上级预算下达金额进行核实、核查某级预算某年下拨某科目中央转移支付总体金额和明细、按指标文号查询某项中央转移支付指标情况、按企业名称查询应收某项中央转移支付情况和已收情况,并列出明细。
    
    (二)高级查询。查询全部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本级是否拨付和查询仍未拨付出去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指标文件和金额、继续上个查询,查询未拨付或未完全拨付的明细项、继续上个查询,查询在本级财政中央转移支付项目滞留超过一年的明细、追踪某中央指标文件文号查询目前资金拨付情况。
    
    (三)审计筛选。按地区分组按金额倒序查询以确定抽查市县、在确定抽查市县的基础上继续筛选出待延伸的重点企业、按科目或项目类型筛选出重点企业。
    
    近年来,财政审计的信息化工作逐年推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笔者推出此文意在抛砖引玉,促进中央转移支付数据的规范化并更使之更好的为审计服务。(赵钢 谢祥峰)
【关闭】    【打印】